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新课程--以英国7单元、7单元、高中历史必修课建立君主制为例_思维品质论文

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新授课型——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历史论文,高效论文,英国论文,为例论文,以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新授课是一种很重要的课型(另有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和活动课等)。新授课效率的高低、基础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着复习课的有效推进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高考的成败。近年来,随着高中历史课改的深入,我市高中历史学科着力在打造新授课型上做文章想办法,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并构建起了我市高中历史新授课的基本模式。现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例,略述一二,以供参考。

一、细梳理,建结构

梳理基础知识是新授课的重要环节,对基础知识的梳理点要全、线要清、面要广,并要突出重点,巧破难点。梳理基础知识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填充式,可以是问题式,可以是表格式,也可以是结构式。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09年江苏省历史考试说明和江苏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建议,我们明确了本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并对本课内容以点线面的形式作了细致梳理。

1.点的梳理

2.线的梳理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确立起自己的统治→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发展

3.面的梳理

二、广联系,重整合

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高中历史新教材,以模块和专题相结合的方式,将教材编排体系由原来的编年体变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在内的专题型编排体系,这种体系打破了原先统编教材(旧教材)的通史型章节体的教材编写体例。对教师习惯于以时间为经线按照通史体例编写的历史知识体系进行教学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教材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模块各单元之间在很多地方存在着时空之间的“空档”或“错位”,不具备以往统编教材的历史时序性。因此新教材怎么用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为指导原则,加强联系,重视整合,以有效克服本套教材难教难学的难关。仍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课为例,谈谈联系与整合的具体操作方法。

1.单元联系整合

本课内容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单元的第一课,在讲授开始前应利用几分钟明确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含义、本质、发展历程,可用表格来表示本单元的结构。

2.中外联系整合

讲解“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时比较同时代中国的内阁,是本课要突破的一个重点。可联系必修1第一单元《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相关内容,作如下比较:(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皇权得到极大加强,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发展;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是虚君,统而不治,权力中心是首相,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2)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内阁大臣只有建议权;英国责任内阁是行政机构,掌握国家的行政权。

3.模块联系整合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联系必修2《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时的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就能较好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2)1832年议会改革——联系必修2《英国工业革命》,就能深入理解其原因和影响。(3)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理论来源——联系必修3《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对英国的影响。

三、养习惯,凸主体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因此,高中历史新授课必须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1.布置预习是首要环节

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应教育学生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本课为例,通过预习,有学生感到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较难理解,上课时就可重点突破,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高效是关键环节

要引导学生上课时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记课堂笔记,记学习要点,要记得正确、完整。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高声朗读的习惯、大声呼应教师的习惯、脱离教材回答问题的习惯、有问必答和有疑必问的习惯,要把自己自学的心得和老师对教材的阐述加以对照比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若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3.课后复习是深化环节

复习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不同的复习有不同的目的与要求。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总复习,包括知识结构梳理,查漏补缺,解决疑难,达到全面掌握。

《2009年江苏考试说明(历史学科)》明确提出的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是:(1)获取和解读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3)描述和阐释事物,(4)论证和探讨问题。如果把以上三个习惯的主要环节抓好抓实,学生的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自然而生,水到渠成,新授课势必高产高效,学生也会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受益匪浅。

四、导学法,生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的学习作了明确规定:“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江苏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建议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改进获取历史专业知识的方式,从单纯接受式转变为多途径的自主获取式。尽快转变历史课堂上“教”的方式,真正有利于促进“学”的方式的转变。可见,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是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从根本上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

1.探究式学习

学习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绝佳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其实质是让学生了解“教”的过程,从而反思“学”的过程,以实现学教统一、教学相长。比如,讲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这一问题时,可引导学生做如下探究:

(1)出示英国国会大厦、伊丽莎白女王、布莱尔首相的照片,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2)思考:同样是女王,两位伊丽莎白女王(都铎王朝伊丽莎白一世和温莎王朝伊丽莎白二世)在权力大小上有何差别?

(3)选择材料,引导学生探究。

根据英国官方8日公布的选举结果,执政党工党在7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工党领袖布莱尔连任英国首相。8日上午,布莱尔前往白金汉宫拜见女王,并接受女王对他组建新内阁的授权。布莱尔将在8日晚些时候宣布新内阁成员名单。本次大选共有3294名候选人参加英国议会下院659个议席的角逐。在目前已公布的640个选区中,工党获413个议席,保守党获165个议席,自由党获52个议席。保守党领袖黑格承认竞选失败……

——新华网伦敦2001年6月8日电

(4)理清上述黑体字标示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职能作探究。

(5)得出结论:含义——(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2.合作式学习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兄弟俩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高中历史问题繁多,内容复杂,合理的分工、高效的合作才能保证学习的有序展开。比如讲解“光荣革命”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到六人小组合作完成如下问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力量日益壮大→要夺取政权建立资本主义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统治,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得出结论: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体现在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梳理:①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是革命开始的标志。②1649年,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③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④1688年,“光荣革命”,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权力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得出结论:(曲折发展)君主专制——共和——复辟——君主立宪

(3)这次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学生合作学习得出: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权的愿望;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研究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自我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提高和培养学生研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比如讲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这一问题时,可调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1)课堂延伸一:中、英两国政治制度比较(1689年)

材料一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朕必躬自断之。——(清)康熙帝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689年《权利法案》

比较中英两国政治体制有何本质的不同?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2)课堂延伸二:当今英、美两国政治制度比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外一方面,我从不为内阁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英美两国一贯关系密切,文化和传统上更是同根同源,但在政治制度上却有许多相异之处,预习第2课,试以“英美政治制度之比较”为题,设计表格来说明当今英国、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差异。

(3)当今世界上除英国以外,还有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五、快节奏,同思维

高中历史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把握教学节奏很重要。但教学节奏的调速要有艺术,教学节奏过快,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疲劳、焦虑,造成认知困境;速度过慢则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松懈,兴趣淡薄;即使速度适中,若均速不变,没有起伏,也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没有刺激。怎样才能做到张弛相间、变而有度、稳而有序呢?

1.快节奏,慢镜头

根据多年的高中历史新授课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理想的效果应该是“快节奏,慢镜头”。“快节奏”就是养成学生快看、快说、快记、快写、快思的习惯。课前的充分准备、课中的严格要求、课后的作业限时等都是实行快节奏的基本环节。“慢镜头”就是要在教学关键环节上(如在重难点的处理上等)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基本形式有延时、重复、追问、暂停,让学生看看图片、说说思路、记记重点、试试举例等。在解题思路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思路的诱导,促使学生经历陌路的预探、常路的模仿、正路的强化、套路的突破、岔路的择定、歧路的剖析、窄路的拓宽、多路的沟通等活生生的思考情况。通过强烈明快的节奏感,引导学生时续、时急、时缓,不断激起思维的波澜,使知识更好地渗进学生的心田。

2.设氛围,促民主

教与学是一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教师如果只管“照本宣科”,埋头讲授,而不顾学生情趣和收益如何,那么他的课必然是不成功的。同样尽管教师对课程精心设计,精彩讲授,而学生学而不乐,分心“打野”,也未必能达到教学的高效率。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做到教与学的同步思维?笔者以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关键。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心灵上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任感,有助于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民主意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前、课后广泛与学生交流,把学生作朋友善待,鼓励学生课间大胆质疑,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恐惧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心理上始终处于一种追求知识的积极状态。教师和学生都在一种热烈、饱满、愉快的气氛中教和学,使教学在平等、宽松的气氛中顺利进行,教的思维充分地激发学的思维,学的思维紧紧跟上教的思维或超过教的思维,教与学的过程同步发展,彼此接受、传递信息,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勤交流,强调控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新授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也要通过学生来体现,最终取决于学生在课上有效思维时间的长度。就思维的专注角度而言,便是要求教师要紧抓课堂“五到位”(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和心到)不放。首先,要增大教学密度,让学生“忙”起来,以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其次,要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动”起来,以增强思维的持久性。再次,要加强当堂巩固,让学生“练”起来,以增加思维的深刻性。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三规定”: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使其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按规定的要求完成——对学生提出规范化的解题要求:如答案要点化、序列化,以提高思维的准确度;按规定的格式完成——组织问答题的答案时,同时写出解题思路,通过巧加难度,来增加思维的厚度。这样,有“质”有“量”,由浅到深,逐步提高的思维发展要求,可以确保学生的思维强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又保证了学习效果。正如波利亚所说:“适度紧张可促使学生提高反应速度,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大容量,高效率

这里的“量”指的是“信息量”、“交流量”和“训练量”。信息量要大(这是江苏历史新高考模式的必然要求),就是要求教师在新授课上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信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图片、实物、材料、表格等;交流量要大,就是要求在课堂上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本交流的量要大;训练量要大,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训练或书面训练的量要大。为保证本课的训练量,在新课结束环节还可设计一些有关本课内容的巩固性练习,如若干道选择题和一两道材料题。例: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

材料一

(1)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2分)

材料二 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2)作为总统,他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如何?(2分)

(3)以上述两种政体为例,简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4)这种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标签:;  ;  ;  ;  ;  ;  ;  

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新课程--以英国7单元、7单元、高中历史必修课建立君主制为例_思维品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