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思维之树上珍惜这一果实--黑格尔关于概念三个环节的思想及其启示_黑格尔哲学论文

在人类思维之树上珍惜这一果实--黑格尔关于概念三个环节的思想及其启示_黑格尔哲学论文

珍视人类思维之树上的这份果实——黑格尔关于概念三环节的思想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格尔论文,这份论文,果实论文,树上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个别性),这三者之间由联系、过渡到同一的相互关系的思想,是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哲学,尤其是逻辑学体系之中。分析、研究黑格尔这一思想,对深刻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并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作为概念的三个环节(或三个因素、三种属性),是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的概念论中明确提出并加以详细阐发的。但是,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他的整个哲学就是关于“绝对精神”(或“客观思想”、“概念”、“理念”等)的辩证发展的哲学。他明确地说:“达到概念的概念,自己返回自己,自己满足自己,就是哲学这一科学唯一的目的、工作和目标。”〔1〕逻辑学作为“纯哲学”,是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中富有生气的灵魂,它从头至尾,就是概念的各范畴的纯粹逻辑推演而形成的庞大体系。因此,关于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的思想,并不只是局限于概念论的主观概念部分,而是作为一种精神实质,深蕴于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尤其是他的逻辑学思想中。概念论只是给黑格尔阐发这一精神实质提供了机会和场所。

黑格尔认为:“揭示出理念发展的一种方式,亦即揭示出理念各种形态的推演和各种范畴在思想中的、被认识了的必然性,这就是哲学自身的课题和任务。”〔2〕根据这种观点,他认为, 哲学史上的那些哲学系统的次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的次序是相同的。由此,黑格尔认为,历史上的各个哲学形态、哲学体系、或哲学阶段,只是理念的各个环节、各概念范畴在时间上的展示。它们都统一于唯一的理念,这唯一的理念就是普遍哲学。“哲学史上所表现的种种不同的体系,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只是一个哲学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罢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那些作为各个哲学体系的基础的特殊原则,只不过是同一思想整体的一些分支罢了。”〔3〕这同一思想整体就是唯一的理念,一个哲学体系就是以这唯一理念为内容的普遍哲学。W·T·司退斯说:“这个普遍哲学是什么呢?显然,它不单纯是柏拉图的哲学,也不单纯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这些人的体系,不过是这个普遍哲学的特殊展示,是它在他们曾经生活过的特定时代和环境里所采取的特殊形式。在这些体系里,这个普遍哲学应该被看作是它们思想的内在实质。这些体系都和这个普遍哲学有关,并都为这个普遍哲学增添了一些自己的特殊观点。这个基本的实质也将是黑格尔的实质。”〔4〕这个内在实质就是理念。

黑格尔认为,每一个哲学系统即是理念的一个范畴,但它并不因此就与别的范畴互相排斥。在前的范畴总是在后的范畴的一个环节。范畴的推进即是更进一步的规定,而更进一步的规定即是深入理念本身,愈是在后的范畴就愈丰富、具体。因此,愈是在后的哲学体系,“乃是前此一切体系的成果,因而必定包括前此各体系的原则在内”,它是“最渊博、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体系。”〔5〕黑格尔的哲学是至他为止的最近、最新的哲学,他声称全部以往哲学的实质已被包含、保存和吸收在他的体系之中了,其他哲学已成为他的哲学体系中的环节。因此,他的哲学是普遍哲学的最后阶段。不仅如此,黑格尔的哲学就是关于“绝对精神”(“客观概念”、“理念”等)的辩证发展的哲学,是理念各范畴的逻辑推进的庞大体系。这些范畴的推进不是他个人完全凭空虚构出来的、任意的、偶然的拼凑,而是“绝对精神”或理念的辩证发展的必然性,是内在的必然冲力,他只是再现了这种必然,使其清晰透明。正如司退斯所说:“黑格尔哲学体系不是他自己完全凭空虚构出来并任意地闯入一片令人惊奇的世界的那种东西。它不是一个个人头脑的狂热幻想,不是华而不实的奇货。它不是某些古怪的天才所钟爱的理论,也不只是许多竞争者当中的一种理论。它的真正的作者,与其说是黑格尔,不如说是勤奋的和思索着的人类精神,是通过黑格尔这个个人,表达出来的人类的普遍精神。……因此,黑格尔哲学体系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普遍哲学。”〔6〕

这样,“绝对精神”或理念代表普遍,历史上的各哲学体系表示特殊,而黑格尔哲学则是个体。但是,这一个体却是“绝对精神”或理念的最丰富、最具体、最深刻、最全面的展示,因而是真正的普遍,是包含着特殊的普遍。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与此相对应,他的哲学体系分为三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在黑格尔看来,在哲学的这三个部门中,逻辑理念是普遍,自然界是特殊,即差别的领域,具体的精神则是个体。〔7〕黑格尔认为,逻辑阶段是最根本的、第一性的, 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是派生的、第二性的。逻辑学可以说就是“纯哲学”,这是因为逻辑学是纯粹思维规定的体系,别的部门的哲学科学(即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就是应用逻辑学。逻辑学给自然和精神提供逻辑形式,自然和精神的形态只是纯粹思维形式的特殊表现。通观黑格尔的整个逻辑学理念或概念的各范畴的次序都是按照正—反—合(或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或者同一—差别—根据)的三一式推演的。每一个正—反—合的三一式就是一个圆圈。反过来,每一个圆圈都是由正—反—合三个环节所构成。“在各三一式中,第一个范畴是普遍,第二个范畴是特殊,而第三个范畴便是个体”〔8〕这样, 整个逻辑学范畴的演进实质上是概念的三环节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三者运动、演进的圆圈。

(二)黑格尔关于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的思想是对知性思维的否定。知性思维把概念的普遍性当成是排除了事物的特殊部分的单纯的共同点。由于它完全排除了各种特殊质,因而成为毫无内容的抽象的“空壳”。这样,普遍性就与特殊性完全隔离。“白马非马”就是很好的例证。同样,知性思维也把特殊性和个体性看成是绝对的差异,彼此完全孤立。因此,在知性看来,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三者之间也毫无内在联系。

黑格尔则认为,概念是对立面的同一。所谓对立面的同一,就是其中一方的对方就是自己,与对方相对立就是与自身相对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概念就是“无限的否定的自身联系”,是“自己排斥自己使成为有区别的独立物,而自己作为这种自身排斥却与自身相同一,并且,这种始终在自己本身之内进行的交替运动,只是与自己本身相关联。”〔9〕或者说“概念就是它自己通过自己并且自己和自己的中介。 ”〔10〕这样,就不再象本质论中那样,一方受对方限制或规定。而就它不受其它规定性限制来说,它是自我同一,这种同一是绝对的、自由的等同性。而这种自由的等同性就是黑格尔所讲的普遍性。显然,普遍是一种在自身之内包含了自己的对立面的同一,是同一的整体。它不仅在自身内与自身相同一,而且它在自己的对立面中与自身也相同一。因此,这种同一不是直接的、抽象的同一,而是包含了中介环节或否定环节的具体的同一。

既然概念是对立面的同一,那也就是有间接性的同一,也即是说,对立已成为概念的一个环节而被包含于它的同一性之中,只不过是由自己与他物的对立变成了自身与自身的对立,他物的限制或规定变成了自己否定自身,自己规定自己。这种否定性的因素即是规定性,而这种规定性或差别便是特殊性。

这样,概念又表现出特殊性,而特殊性即是否定性的因素或对立面,而对立面又只是自身。反过来,自身就是对立面的对立面。因此,自身与对立面的同一就成了否定之否定。概念又回复到同一,但这种同一是对立的同一,这就是概念的自身回复。或者说,概念又回复到普遍性。但这种普遍是一种特殊的普遍,这就是个体性或个别性。因此,个体性就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从以上对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的界定看,它们三者明显地表现出同一性,而不是彼此不相干的。首先,普遍性表明了概念的自身同一性。但这种同一性是否定的自身同一,是自身与对立面的同一。这样,普遍性即特殊性,特殊性即普遍性。其次,普遍作为自己对立面——特殊——的对立面,表明概念的否定之否定,这既是普遍的自身回复,也是特殊的自身回复,是特殊的普遍性,而这正是个体性。因此,普遍性与个体性同一。这样,特殊性自然与个体性同一。所以,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彼此完全同一,普遍性、特殊性和个体性不是三个范畴,而是同一个不可分割的范畴即概念的三个环节或因素、属性,每个环节与其它两个环节是绝对同一的,因而每个环节本身即是整个概念。

(三)黑格尔不仅对概念的各环节的异中之同和“差别中的确立的不可分离性”〔11〕(他形象地称之为“概念的明晰性”)进行静态的分析,而且十分强调必须在概念的运动中,在对立面的联系、转化与同一中显露出它们的关系。这就是概念的自我运动、自我中介、自我证明、自我提升、自我同一。而这一漫长的途程就是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三环节由概念本身中的同一到判断中的分离,再到推论中的重新同一。

黑格尔认为,在概念中,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三环节明显表现出同一性。而正因为这种同一性,所以每一个环节又都是概念总体,或者说是直接的独立的总体,既然独立,就互不依赖。这样,绝对同一的概念因素就分解为相互独立的因素。概念自身的这种分化、区别、规定,就是判断。正如黑格尔所说:“概念本身并不象知性所假想的那样自身固执不动,没有发展过程,它毋宁是无限的形式,绝对健动,好象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因而自己分化其自身。这种由于概念的自身活动而引起的分化作用,把自己区别为它的各环节,这就是判断。”〔12〕

正如黑格尔认为概念不是静止的一样,他也认为判断不是静止不动的。他说:“真正讲来,不同的判断须看成是一个跟随一个必然进展而来,并看成是对概念自身的一种连续规定。”〔13〕而不是毫无联系的偶然罗列。在他看来,判断的进展是从质的判断经反思的判断和必然的判断到概念的判断的过程,即从“个体是普遍”的判断形式发展为“个体经过特殊而与普遍同一”的判断形式。“个体是普遍”是质的判断的最初形式,表明个体得到普遍性的直接规定。但是,这种普遍性与直接的个体并没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这只是凭感性直观将一抽象的普遍性偶然地加给个体上的。因此,个体与普遍真正同一的必然性并没实现。这必须经历“个体是特殊”和“特殊是普遍”的漫长的分化演绎过程,即个体必须经过特殊才能与普遍同一。这正是黑格尔所讲的“判断的进展最初只是对那抽象的感性的普遍性加以全、类、种等等规定,更进而发展到概念式的普遍性。”〔14〕所谓概念式的普遍性,就是指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三环节在概念中又实现同一,是概念在判断中回复到自身。

当个体性通过特殊性而与普遍性同一,或者说特殊性表现为个体性与普遍性之间起中介作用的中项时,判断就发展为推论。这就是推论的基本形式,即个体——特殊——普遍(E—B—A)。 推论的发展是从质的推论经反思的推论到必然的推论的过程。在每一类推论中,都有三种基本格式:(1)E—B—A;(2)B—E—A;(3)E—A—B〔15〕。这三种基本格式也不是依次列举出来、毫无联系地并列的,而是由一式发展到另一式。其中一式都以另外两式为前提,这是一个彼此互相以对方为中介的圆圈式行程。在推论发展的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可以依次取得中项和两极端的地位,它们各自的抽象的片面性,彼此间的特定的差别被抛弃了,每一环节作为概念规定本身而成为全体,因而它们各自都与全体同一,又彼此同一。

黑格尔对概念、判断、推论的论述,揭示了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三环节由同一到分化再到同一的圆圈式过程。正如他说:“现实事物是一,但同时又是它的概念的各环节之多,而推论便表示它的各环节的中介过程的圆圈式行程,通过这一过程,现实事物的概念得以实现其统一。”〔16〕概念的本性是自我运动,它的自我运动即是它的各环节的分化,或者说,概念的各环节的分化,表明了概念的存在方式,而且在分化中表明了同一。“所以概念的普遍本性,通过特殊性而给予自身以外在实在性,并且因此,概念,作为否定的自身回复,使自身成为个体。——或反过来说,现实事物乃是个体事物,个体事物通过特殊性提高其自身为普遍性,并且使自身与自身同一。”〔17〕从形式上看,这是两个正相反对的运动,实质上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分化的过程即是同一的过程,普遍性向个体性的运动即是个体实现为普遍的过程。

(四)黑格尔关于概念包含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三个环节的思想深刻地说明:范畴之间的对立同一的关系、作用,推动着范畴不断地向前运动、演进,使之愈来愈丰富、具体,愈来愈深入理念本身,从而使概念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然而决定着范畴之间的对立同一关系的根本的东西是深含于概念本身内部的三个环节或三个因素或三种属性,即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不是三个概念,而是同一概念同时所具有的三种属性或者说是任何一个概念范畴都具有的三种属性。从本质上说,它们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不可分的。因而表现出明显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作为联结各范畴的纽带,贯穿概念发展的始终。从而使范畴完全在概念的必然性、统一性之中演进。但是,它们本身又是相互对立的。这种对立必然要表现于外,即概念的各范畴之间。因而在逻辑的先后和不同的范畴载体上又表现出三者的分离。因此,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三环节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对立面的同一的关系,从而就在根本上决定着概念内部各范畴之间的对立同一的关系。

(五)对黑格尔关于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既同一又分化的思想进行唯物主义的改造,可以揭示出,客观事物的存在也是既同一又分化。客观事物是一直接的个体,个体之间彼此不同,具有差异性即特殊性,因而是一特殊。但是在这些各特殊事物之中,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普遍性。个体事物就是特殊的普遍,或者说是寓含着普遍性的特殊,这是客观事物的同一性。但是,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必然要分化于事物之外,这种分化于事物之外的表现就是反映着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普遍规律与各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律的矛盾或差异;是揭示了普遍规律的基本原理与各具体情况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或差异;由于将普遍原理的普遍性与具体情况的特殊性相结合而形成一个新理论即个体,这个个体就包含了普遍性与特殊性两者于自身内,因而又不完全等同于其中任何一个。但是,这种同一是分化中的同一,分化是同一中的分化。从同一性的角度看,一方面,由于普遍原理的普遍性、具体情况的特殊性以及新理论的个体性三者的同一,因而它们取得同等地位,一个并不比另一个重要或不重要。在实践中就要求我们既要真正掌握普遍原理,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具体情况,将二者结合起来,开拓创新,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接受、消化、运用这一新理论。另一方面,既然它们各自取得全体的地位,因而真正地把握其中某一方就是把握了其它各方,各方之间并不排斥。掌握了新理论并不是否定了原先的普遍原理,真正掌握了普遍原理就能理解、领会新理论。从彼此区别、分化的角度讲,一方面,正因为它们彼此不同,一方不同另两方,一方不能完全代替另两方,因而一方不能完全离开另两方。另一方面,它们的不同表现为各自是自我同一的整体,因而各自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位。

(六)一个完整的认识系统或认识过程包含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表现为三个范畴的依次推进,其形式为正—反—合,或同一—差别(对立)—对立面的同一,或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也可以这样说,对立面的联系、过渡、同一不是直接性的,而是间接性的、经过中介的环节,或者说,对立双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即同一,又对立,其结果必然产生一个新事物或新范畴。这一新的结果是这一完整的认识系统或过程的第三环节,这样,认识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圆圈。黑格尔说:“关系的真理在于中介。”〔18〕正说明了这个意思。事实上,将矛盾的双方区分开来讲同一和对立,还只是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中间环节,还没有真正实现对立面的同一,黑格尔在讲到“相互作用”时认为,尽管它已是因果关系的最切近的真理,正站在概念的门口,但仍然有不足之处,即这种关系的两方面仍是作为直接现在的东西,而不是作为同一的东西。因此必须把它们作为更高的第三者即概念的环节来认识,可见,第三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第三环节就是矛盾的解决,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就是否定之否定。当然,这是指一个认识的过程来说的,相对于更长的认识过程来说,新的矛盾又会产生,但也会随之解决。从矛盾斗争的趋向性来说,总是趋向于矛盾的解决。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19〕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即是辩证过程的第三环节。

(七)把客观事物的辩证运动或人的辩证认识过程看成是三个环节决不是一种文字游戏。这不纯粹是一个理论上的问题,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人类历史长河中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的普遍真理,具有普遍性。相对于这种普遍性来说,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具体的实际情况不同,每个历史时代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因而表现出很强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并没有给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革命和建设提供现成的具体的答案,她必须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脱离了实际就会很容易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同样,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作指导,又会很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两种错误都会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必须将二者联结起来,其结果必然形成一个新范畴,即适合本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包含有特殊性的普遍或普遍性的特殊,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真正同一的新范畴即个体。比如,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俄国实际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具体情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了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正是按照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党仍然是按照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正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以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三者都同等重要,丢掉任何一方面都不可想象的。但是,由于三者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尤其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来说,新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体性的理论,它包含着普遍与特殊性于其自身内,因而对于当代的实践来说,全党同志尤其要掌握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八)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情况相结合产生一新的理论体系,这一新的理论体系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所具有的普遍性来说,它是一个体性的理论体系。但是,这一个体性的理论体系也就是一普遍性理论。黑格尔说得好:“认识是从内容向内容前进。这个前进首先是这样规定自己的,即它从简单的规定性开始,继之而来的规定性就愈益丰富、愈益具体。因为结果包含着自己的开端,而开端的进程用新的规定性丰富了结果。普遍的东西构成基础;因此,不应当把前进看作从某一他物到另一他物的流动。绝对方法中的概念保存在自己的异在之中,普遍的东西保存在自己的特殊化之中,保存在判断和实在之中;在继续规定的每一个阶段上,普遍的东西都在提高它以前的全部内容,它不仅没有因为自己的辩证的前进而丧失什么,也没有丢下什么,而且还带上一切收获,使自身不断丰富和充实起来……”〔20〕“正是这样,在继续规定的过程中,每向前一步离开没有规定的开端,同时也是退回去接近没有规定的开端,因而最初看来可能是相异的东西,即对开端的后退的论证和对开端的向前的继续规定,是汇合在一起的,是同一回事。”〔21〕个体性是普遍性的展开,是普遍性的丰富和具体化,它包含着普遍性。它每离开普遍性一步,就是向普遍性前进一步,因而它愈是离开普遍性,则愈是接近普遍性,它与普遍性是一回事。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原理,已经指导了许多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证明、丰富和发展,不断地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历史时代所具有的特殊性融入自身中,从而使自身不断地表现为特殊的理论形态和理论阶段,即表现出个体性。但是,正因为这一个体性带上了整个过程的收获,因而更具普遍性。这是向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回复。在当代的中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历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阶段发展而来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或理论形态又都是一普遍原理,这就是个体不断地被提升为普遍的过程。

注释:

〔1〕〔3〕〔5〕〔7〕〔9〕〔10〕〔11〕〔12〕〔13〕〔14〕〔16〕〔17〕黑格尔《小逻辑》第59、54—55、55、364—365、322、334、335、339、343、343、356、356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7月出版。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33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9月新1版。

〔4〕〔6〕〔8〕〔15〕(美)W·T·司退斯《黑格尔哲学》第1—2、27、207、221—236页,廖惠和、宋祖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8〕〔20〕〔21〕列宁《哲学笔记》第129、199—200、20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4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标签:;  ;  ;  ;  ;  ;  ;  ;  

在人类思维之树上珍惜这一果实--黑格尔关于概念三个环节的思想及其启示_黑格尔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