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丸穴位贴敷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积分的影响论文_叶玲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州 350004)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芥子丸穴位贴敷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7例U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穴位敷贴白芥子丸(大椎、双侧肺俞)。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同时予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治疗组日、夜间咳嗽症状积分降低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寒证热证疗效相当。结论 白芥子丸穴位贴敷配合西医常规治疗UACS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对寒证及热证UACS患者均有效。

关键词: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白芥子丸;穴位贴敷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UACS的各种慢性鼻部疾病、咽喉部疾病进行治疗,治疗副作用大,疗效欠佳,反复发作。白芥子丸穴位贴敷技术成熟,门诊可操作性强。2014年-2015年,我科门诊使用白芥子丸穴位贴敷治疗UACS患者57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7均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患者,男25例,女32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年;辨证分型:风寒袭肺9例,风热犯肺7例,燥邪伤肺6例,痰热壅肺6例,肝火犯肺6例,痰湿蕴肺13例,肺阴亏虚6例,肺气亏虚4例。考虑研究时间短,病例数有限,结合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将上述八证合并为寒证组26例(风寒袭肺、痰湿蕴肺、肺气亏虚)和热证组31例(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热壅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虚)。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9年版咳嗽指南》明确诊断[1]。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制备 白芥子丸主要成分:白芥子1.2份、延胡索1份、细辛1.5份、半夏1.2份、甘遂1.2份、人工麝香0.05份研细末,鲜姜汁调成泥膏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制剂室提供)。

1.3.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组27例,常规抗感染、抗组胺药、减充血剂和抗过敏药;治疗组30例:常规抗感染、抗组胺药、减充血剂和抗过敏药,联合白芥子丸穴位敷贴。

穴位贴敷方法:患者取坐位取大椎、双侧肺俞共3个穴位,将药捏成5 g 丸,置于6 cm ×4 cm 大小胶布中心上,3块贴膏分别贴在大椎、双侧肺俞,根据情况一般2~6小时取下药饼。治疗后3天忌冷饮、洗澡,每周一次,疗程3周。

1.4疗效性观测:咳嗽症状积分(2009年版咳嗽指南):根据咳嗽发生时间分为日间和夜间两部分,再按咳嗽频率、强度和对睡眠及日常活动影响程度划分为O~3 4个等级。0为无咳嗽,3为最剧烈的咳嗽。咳嗽症状积分简单易懂。可由患者完成,治疗期间每日登记观察表内。

2 结 果

见表1,表2

3 讨 论

咳嗽是临床非常常见的症状,其与多种急、慢性疾病有关,涉及多个系统。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现代医学诊断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其中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较为常见[2]。2012年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报告显示,UACS占儿童慢性咳嗽总病例数的24.7%[3],同时2013年另一项多中心研究报告显示,中成人的发生率为18.6%)[4]。而国外研究显示,鼻炎是5年内发生慢性咳嗽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RR=1.7)[5]。治疗上现代医学以治疗以第一代抗组胺药和口服鼻减充血剂为首选,必要时可加用抗生素,患者症状反复发作,疗效欠佳。

鼻部疾病与肺脏的关系最早的阐述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篇云:鼻者,肺之官也。说明肺与鼻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鼻为肺窍,为之清道。鼻窍不通,咽喉必病,以致作咳。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属于现代医学的病名,属祖国医学“咳嗽”的范畴。其病因多样,病程长,病机也相对复杂。彭涛[6]等将之总结为:外感风邪、风热夹痰、风痰恋肺,病机归结于“风”伏于肺窍,肺气不宣,夹痰夹淤。王新华[7]则认为UASC的病位在喉、咽相连之处,鼻病是主要兼症,而风邪为其主要病因。史锁芳教授认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病位涉及肺鼻咽,风、痰、虚及其交互影响是其主要的病理变化,病机多属风痰留伏,鼻咽不利,肺失宣降[8]。各大医家均将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病机归结于“风、痰”。

穴位贴敷疗法可发挥药物和经络腧穴的双重调理作用。白芥子散穴位贴敷辛香走窜,可散风寒、化痰瘀、通鼻窍。故直接针对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主要的病理变化“风、痰”。王霞等[9]使用白芥子散贴敷肺腧穴治疗慢性过敏性鼻炎总有效率达到90.77%。我科选取大椎、肺腧穴,皆在督脉及膀胱经上,此二经总领一身阳气,是调节各脏腑功能和抗御病邪侵袭的主要经络。现代研究显示,刺激大椎和背俞穴既可提高机体免疫力[10],又能兴奋交感神经,进而改善咳嗽症状。且门诊可操作性强,可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观察两组患者日间、夜间咳嗽的症状积分的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同时根据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对UACS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但因时间及病例数有限,合并为寒证和热证,白芥子药丸穴位贴敷对寒证及热证UACS患者均有效。因病例数有限,无法进行咳嗽八证的统计学分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5):453-456.

[2] Kahrilas PJ,Smith JA,Dicpinigaitis PV.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gh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has been established:a pro/con debate[J]. Lung,2014,192(1):39-46.

[3]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J].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2):83-92.

[4] Lai K,Chen R,Lin J,et al. A prospective,multicenter survey on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na[ J]. Chest,2013,143(3):613-620.

[5] Guerra S,Sherrill DL,Baldacci S,et al. Rhinitis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developing cough apart from colds among adults[ J]. Allergy,2005,60(3):343-349.

[6] 彭涛,欧阳喻璐.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西医诊疗概述[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6):88-92.

[7] 王新华.喉源性咳嗽诊治八法[J].江苏中医,2002,21(7):35.

[8] 关卓瑜. 史锁芳主任医师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思路浅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031-1032.

[9] 王 霞,隋克毅. 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过敏性鼻炎 65 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38.

[10]郭志华,旷惠桃. 喘贴灵治疗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作用机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1):37-38.

论文作者:叶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白芥子丸穴位贴敷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积分的影响论文_叶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