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前伸与后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思想品德论文,课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品课的教学为什么要前伸与后延呢?其一,这是思品课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与其它学科相比,思品课的不同点主要是担负的任务不同,实现任务的途径、形式、周期也不尽相同。它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思品形成、发展的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规范,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它虽承担着与其它学科相同的传授知识的任务,但这不属主要内容。它的教学途径,除与一般教学相同的靠课堂教学外,还要靠各科教学、少先队工作、班主任工作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学生的道德品质要在多种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它的教学形式虽也是课堂教学,但它强调道德行为训练,将知转化为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思品课实现任务的周期,不像一般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极为明显的阶段性,是一门一门,一段一段地进行的,而是必须在不同年级反复地进行的。其二,这也是思品课教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思品课的教学必须力求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必须加强针对性,讲求实效。教师要注意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教育的一致性,要注意与其它学科教学配合,与小学生日常规范结合,与班主任等各方面联合,与课外活动相会合。
那么,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前伸与后延呢?
先谈谈“前伸”。“伸”向何方?怎么“伸”?要注意什么?
思品课教学的前伸,它“伸”向哪里?我认为首先必须伸向学生,伸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尽可能地对与本课相关的学生实际了如指掌。其次,还要伸向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班级、学校、教师、家庭、社区及其它课程、资料等领域。怎么“前伸”呢?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调查法,具体操作方法有问卷法、参观访问法、交谈法、剖析法等。“前伸”时,要注意紧扣本课“靶心”,调查了解的内容要力求做到小一点、近一点、趣一点,切忌远、散、偏。
在教学《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时,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课前我采用了问卷法,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①小学的十门功课,你最爱学哪一门?为什么?②小学的十门功课你最怕学哪一门?为什么?为了使学生说真话,我向学生保证“不向其它学科教师公开”。本教材我曾在五处地方执教,调查结果真实多彩:学生最爱学、最怕学的功课几乎遍及各科;其次,某个班爱学与怕学的课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倾向性。喜恶的原因大致有:①学生觉得本学科对个人成长有益的就爱学;觉得本学科作用不大又难学的就怕学。②学生觉得感兴趣的学科,特别是部分音、体、美、写作兴趣组的学生,他们觉得感兴趣的学科越学越有意思;少数学生则觉得截然相反。③觉得老师教得好,则爱学他所教的学科;觉得老师太严厉,则怕学,如学社会课,背不出要罚抄课文,体育课不守规矩,就被罚蹲、罚跑。我把全班每个学生的问卷内容先认真阅读,得知每个学生情况,再进行分类。按喜恶学科内容分类,算出大致比例,得知全班偏科情况;按偏科原因分类,得知偏科种类及其倾向性。这样做,上课时就能“对症下药”,“射中靶心”,思品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就能得到落实。对统计的材料,除了作阅读、分类外,还要筛选。如上例中,学生因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方法造成的偏科,属本教材的非相关因素,就要悄然删去,否则就会偏离本课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小学各门功课的基础性和联系性,从而明确各科都要努力学好的重要性。由于执教时,我较好地注意了思品课教学的“前伸”:运用问卷法进行调查,伸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摸透了学生个性、班情,同时删去非相关内容,注意了准确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了主动权,道其心声,相机渗透明理,学生觉得教师似乎是朋友,娓娓道出心中的真话,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再说说“后延”。“延”什么?怎么“延”?
思品课教学的总要求是“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而思品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初步养成关心他人、文明守纪等行为习惯”。这“养成”行为习惯的功夫在课外。因此,思品课的教学一定要写好“续篇”,落实“后延”。如教学《勤俭节约,不乱花零钱》一课时,我根据本校实际——校门到公路边不到百米,却有十家小店,他们的主要顾客就是小学生。针对“前伸”了解调查到的“社区、班级、学生”实际,课中进行明理导行,课后围绕百米之内10家小店,我们进行了“节约标兵”比赛活动。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个人与班级的积少成多的“聚宝盆小储蓄”活动,使节约、不乱花钱落到实处。这项活动从四年级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我们后来把大家的“聚宝盆”内的零花钱,捐赠给第十一届亚运会和希望小学等,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又如教学《要有毅力》,后延时我给每个学生印制了一张“一月月历表”,要求学生围绕没毅力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自我检查”,每日记录练毅力表现,如对上学迟到、怕背课文、写字马虎等克服情况进行记载,一月后进行练毅力汇报会。又如教学《助人为乐》一课,我们在班级建立了好人好事记载簿。思品课的“后延”一般指需要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而非篇篇俱“延”。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主要有三点:其一,“后延”的内容必须选好突破“点”,切忌面面俱到。如教学《要有毅力》,小学生没有毅力的表现是比较多的,后延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特点,选其一点突破,否则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收效甚微。其二,“后延”的任务必须多方面配合,如跟班主任、家长、学校等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如教学《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当学生明确不偏科之理,决心不偏科时,思品教学就要根据“前伸”了解到的一手材料跟相关学科老师联系,共同配合,师生齐努力,实现学生从“怕”到“爱”的转化。其三,“后延”的周期不宜过长。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倘若周期过久,常有与其它工作冲突或被遗忘的现象,造成不了了之。如“要有毅力”的行为训练搞一个月,时间就算比较长了,搞两周半月也未尝不可,贵在检查落实,“练毅力汇报会”不能落空。
总之,切实搞好思想品德教学的前伸与后延,可以丰富、深化、巩固和应用思品课课堂教学内容,使思品课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使育人的目的真正落到实处。
标签:思想品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