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规模效率测度与评价论文_王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 210095

摘要:本文基于投入视角,结合DEA方法,测度和评价2003-2012年间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规模效率,研究发现:长三角经济区30个城市的工业用地规模效率处于较低水平,该区工业用地规模远超合理水平;经济区内的总体规模效率较高,规模经济发挥了良好效用,未来要逐步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

关键词:用地规模效率;工业用地效率;数据包络方法

1 引言

为了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我国建设用地数量逐步扩大。目前工业用地呈现严重低效利用状态,影响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效率,既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合理运用城市内部有限的土地。最初学者们利用“人口规模” 和“人均用地标准”的乘积来预测工业用地的规模[1]。鲁鹏等从工业化进程出发,在预测用地规模时将工业用地处于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考虑在内[2]。魏楚等分两个方面对全球主要国家能源利用的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分解,分别基于产出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3]。

本文运用DEA模型,对长三角经济区30个城市2003-2012年间的工业用地规模效率进行研究,以期对优化我国工业用地结构和提高用地规模效率提供依据。

2 研究区概况、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研究区概况

根据国家最新的经济区规划,长三角经济区的地域分布和概况见表1。

2.2数据来源及处理

投入变量包括城市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工业企业年平均从业员工数,产出数据包括城市工业总产值。所需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及对应省份的《统计年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以2003年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行折算,工业总产值以2003年GDP平减指数进行折算。

3 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经济区30个市2003—2012年的投入产出基础数据,测算出各市每年的规模效率值,由于用DEA方法测算出的规模效率无法在不同年份之间进行比较,故本文计算出研究期内各市的效率均值,以此对效率的总体状况做比较和分析。各年用地规模、纯技术和总体规模效率值的平均值和75%及90%分位数如表1所示。

在2003一2012年内,长三角经济区30个市工业用地的三种效率值都小于1,其中用地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低,表明经济区中投入要素总体上处于无效率状态。用地规模效率最低,说明经济区各市工业用地规模均高于合理水平,相较于其他投入要素,土地投入过大。

从效率的变化趋势看,三种效率值在10年内都有所提升,用地规模效率平均值从2003年的0.371提升到了2012年的0.568,增长了约53%,纯技术效率增长了约16.6%,表明长三角经济区显著改善了土地的投入方法,同时合理考虑了其他要素的配置。

上图中用地规模效率的变动情况符合该地区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用地实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经济区工业用地投入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5年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用地效率的增长过分依赖土地投入的拉动,工业发展需求增长与土地短缺之间的矛盾频现,区域用地规模效率下降。

目前长三角经济区以高效集约为目标,逐步推行了更加合理的用地出让方式。经济区内将产业、经济空间的合理布局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加大力度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园区,优化用地结构以实现产业集聚,使用地规模效率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

4 结论及启示

研究期内,长三角经济区30个城市的工业用地三种效率与最优水平之间的差距均比较大,但10年间三种效率都有提高。经济区各市工业用地规模效率处于最低水平,说明工业用地规模都远超合理水平,但其增长幅度也较大。

经济区内纯技术效率也较低,说明基于现存规模,大部分城市的资源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但资源的整合能力已随产业集聚效应的增强得到进一步提高。总体规模效率较高,2012年已接近最优水平,说明规模经济发挥了良好效用,未来要逐步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厉伟.城市用地规模预测的新思路——从产业层面的一点思考[J].城市规划,2004,28(03):62-65.

[2]鲁鹏,周琎.城市工业用地规模的预测方法探讨——以长寿中心城区为例[J].室内设计,2013,02:74-79.

[3]魏楚,沈满洪.规模效率与配置效率:一个对中国能源低效的解释[J].世界经济,2009,04:84-96.

论文作者:王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  ;  ;  ;  ;  ;  ;  ;  

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规模效率测度与评价论文_王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