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民生新闻“市民化”的思考论文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市民化”的思考论文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市民化”的思考

傅 筱

(海口广播电视台,海南 海口 570000)

摘 要: 民生新闻信息都是和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对其详细、直观地进行报道,能够拉近媒体和市民之间距离,培养一批忠实的受众,以促进民生新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新闻素材、叙事方式、制作流程以及主持人风格四个方面对电视民生新闻“市民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电视;民生新闻;“市民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越来越激烈,民生问题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民生新闻作为对传统新闻的突破、创新,如何看待“市民化”,值得每一个新闻从业者去重点关注。

根据学生学习教材,制作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写字微课,把重点课文中难写字、易错字挑选出来,作为微课制作的主要内容。依据各个学段对写字要求不同,在制作写字微课时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如低年级生字“木”的微课制作,注重字的间架结构以及在田字格的位置,同时强调笔画顺序,让学生先观看运笔演示,然后模仿在田字格中练习,教师从中巡视给予纠正,直至完全会写,要求学生课下适当练习巩固。又如制作生字“猕”的微课重点强调字的间架结构,明白“猕”左右穿插避让,左边反犬旁写的窄小避让右边,这样整个字看起来匀称得体,给人以美的感觉。

二、新闻素材市民化

民生新闻已经成了一种独立的新闻体裁,其新闻素材主要是取材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说通过市民的视角来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要顺其自然,不能摆拍,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话、情中将事实挖掘出来。对所有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而言,其重中之重还是要放在内容上,在内容的选取上都有相识的特点:一是市民当前对哪方面关注得比较多、比较感兴趣,新闻节目就要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集中反映[1]。如:黑龙江卫视的公共新闻频道,就传播学的理论角度来说,公共明确的公众也就是信息的受众——市民,因而新闻节目就要保障和市民的口味是相同的,播出的新闻内容也都是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去获取的。二是重视自然朴素之美,在拍摄的过程中一定要真实还原当时的场景,不去做任何的处理。市民关心的东西不是说视频内容呈现出来要多么高大上,好和街坊四邻炫耀一下,而是能够将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呈现出来,并为他们排忧解难。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were assessed by the 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 (NOS)[21].Twelve of 14 studies had 6 or more star points on the NOS scale.

三、叙事方式市民化

白话式作为当前市民化节目的主要叙述方式,摒弃了传统新闻播报程序,虽然在节目中还是要有主持人串联,但串联的角色已经逐渐由播报员往主持人这一身份进行过渡了。主持人作为民生新闻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简单地进行播报,已经不符合当下民生新闻节目的需求,需要主持人能够有个性化的风格、特点,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受众。同时,民生新闻节目播出形式也要有所创新,多为单人播报,或是嘉宾访谈、互动播报,在播报的时候可以使用口语,也可引用一些市民常见的顺口溜,在辅以手势和表情,这样更能拉近与市民的交流。例如:《百姓百事》的主持人,在播报新闻的时候就以轻松诙谐的风格深受当地市民的喜爱,且播报特点就是白话式的叙事方式。

四、制作流程市民化

随着我国对民生问题日益关注,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不但具备传统新闻的传播功效,还有自身的独特性。一是,要在主题先行方面进行反思,编导要先进到情境中,了解该主题和市民之间的联系,并在此过程中得出相应的结论,但值得注意的时,编导不能带有主观色彩,以自身的想法去看待、理解,要真正地为市民服务。而创作人员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根据当时的场景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判断,如果只是一味地去生搬硬套,这完全是和民生新闻的主旨相互背离的。二是,市民化的新闻一定是要真实的,不能出现子虚乌有的内容,通过剪辑手段将事实颠倒,这是民生新闻的大忌。对编导、创作人员来说,一定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能为了收视率、节目效果去做一些违心的事,要保证新闻内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客观地去看待生活,将其中的主体意识予以淡化[2]

例如:一些民生新闻节目会为市民播放交通、天气、购物等信息,还会根据一年中的24节气给市民介绍相关小常识,从而使民生新闻中的服务性内容越来越丰富,更贴近市民的日常生活。此外,也可以在演播室多用点心,在设计、装饰上让演播室更具生活气息,看起来像一个温馨的家,这也是工作人员在制作流程市民化处理上的直接体现。

五、主持人风格市民化

对传统新闻主持人而言,在主持新闻的时候都会一直保持字正腔圆、语速平稳、端庄大气的风格。但是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受众是广大的市民,如果主持人还一直用这样的方式,会显得很不接地气,因此主持人要打破传统的主持风格,要在内容、形式上进行创新,逐渐往市民化的风格靠拢。从市民的角度来说,民生新闻是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主持人不能像播报正式的新闻那样,这样显得太严肃了,和市民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是要像邻居或是朋友一样在拉家常,在播报中不能太严肃了,要保持自然的表情,用生动的语气和搭档或是市民聊着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事。同时,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可以采用讲故事、打比方这二种方式,一是市民能够轻松、容易地明白主持人所讲的道理,从而深入地去分析新闻本质以及原因;二是主持人在表达的过程中,为了更好拉近和市民的距离,还可以将当地的方言、俗语加进去,不但语言通俗易懂,主持风格也更接地气,这样的民生新闻更会深得市民喜爱。

六、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民生新闻要想实现市民化,首先要保障报道内容和市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其次是要用平和、朴实的语言进行播报,拉近和市民之间的距离;最后是要第一时间对市民关心的事进行追踪报道,解决市民的疑惑,从而让市民对新闻产生认可,打造独属于当地市民化的民生新闻。

参考文献:

[1]高蕊.谈电视新闻中民生新闻的“市民化”[J].活力,2014(6):134-134.

[2]钟浩明.电视新闻中民生新闻的“市民化”问题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439(23):56-56.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22-0111-01

作者简介: 傅筱,女,汉族,湖南常德人,助理记者(初级)。研究方向:新闻学。

标签:;  ;  ;  ;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市民化”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