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黑毛虫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防御对策论文_刘桂花1,张世福2

摘要 青藏高原是国际科技界瞩目的研究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高原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草原黑毛虫发生造成许多不确定性,随着气候条件发生波动时,会使草原黑毛虫的影响时期、影响程度随之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波动,或者引起大发生、大流行,或者引起种群数量的下降。因此,分析掌握一个地区气象条件对草原黑毛虫少生和蔓延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对科学防御草原黑毛虫灾害,提高当地生产力,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草原 黑毛虫 气象 防御 对策

1 草原黑毛虫及危害

草原黑毛虫(Gynaephora alpherakii)别名红头黑毛虫、草原毒蛾,隶属鳞翅目毒蛾科草原黑毛虫属,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主要害虫之一。草原黑毛虫不仅分布范围广、发生密度高(通常200~500头?m-2,最高虫口密度达3000头?m-2),而且还会导致家畜中毒,严重阻碍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1危害等级划分

依据虫口密度和牧草损失量,将草原黑毛虫的危害等级定为生态平衡级、极轻危害级、轻度危害级、中度危害级、重度危害级、极重度危害级和猖獗危害级7个级别。

1.2 危害特点

草原黑毛虫主要破坏草地植被,将成片大面积牧草连根基茎部蚕食,对牧草危害非常严重,毛虫取食时由草顶尖而向基部食之,先食嫩枝绿叶,这种多食性和选择性的取食方式,严重影响了牧草的开花,抑制了牧草的生长和正常发育,相反使毒杂草逐渐增多,导致草地退化甚至沙化。毁坏严重的草地植被在两年内难以恢复,单位面积草地生产力和载率量大幅度下降。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研究地点为位于三江源区的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果洛州玛沁县,是青海省牦牛、藏羊的主要产地,也是青海省最主要的牧业基地和草原黑毛虫重灾区。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九曲黄河第一弯,隶属黄南州,可利用草地面积60.9万hm2,平均海拔3650m。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由滩地、丘陵、低山和高山组成。

2.2虫口密度调查 2003-2015年,在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果洛州玛沁县草原黑毛虫发生地进行了多次调查。虫口密度调查步骤如下:取固定样点10个,并进行编号、定位,每个样点间距大于500m。以每个样点为中心,半径不小于40m,四周以抛物方式随机取3个样方。每个样方间隔不小于20m。样点调研面积为1/4m2,每年6月在草原黑毛虫活动和发生盛期,对虫口密度进行调查。

2.3 气候数据整理 通过当地气象部门收集河南县、玛沁县2003-2015年间试验地降水量和气温等数据。

2.3 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提供的不同年份的各月温度和降水量,计算出各年的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分析温度与降水的变化趋势、相互关系以及虫害发生与年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和各月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等。

2.4数据处理 以Spss 16.0和Excel 2010办公软件为主,主要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相关系数分析、一元回归分析和二元回归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河南县从2002年到2015年间,总体来看年平均温度呈升高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031℃.a-1(图1);而2002年到2015年间降水量呈递减趋势,但不明显(图2)。玛沁县从2002到2015年,年平均温度呈比较明显升高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0697℃.a-1(图3);而2002年到2015年间降水量呈递减趋势,但不明显(图4)。

图1 2002-2015年河南县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图 图2 2002-2015年河南县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图

图3 2002-2015年玛沁县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图 图4 2002-2015年玛沁县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图

3.3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与虫口密度的关系

3.3.1草原黑毛虫虫口密度与各生活时期的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河南县、玛沁县草原黑毛虫虫口密度与其生活史各阶段月份的平均温度、降水量相关不显著。二元回归分析表明。各时期的平均温度、降水量相关不显著。二元回归分析表明,各时期的平均温度、降水量两因素前一年8-9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对虫口密度有显著影响,其余时间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对虫口密度无显著影响。

3.3.2草原黑毛虫虫口密度与不同月份和年际气象因子间的关系

经分析,河南县虫口密度与虫害发生当年平均温度、虫口密度与当年降水量、虫口密度与当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之间也无显著相关关系,通过一元和二元回归分析,只有当年10-11月的温度对虫口密度有显著影响,其余月的温度、降水量对虫口密度无显著影响,说明虫害的发生只与当年10-11月温度有关,与当年其余各月温度水分变化关系不大。

3防御对策建议

近年来草原黑毛虫的危害渐重,温室效应加重、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因素是影响草原黑毛虫数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重视草原黑毛虫的防治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科学利用草地.加大新技术利用

应积极调整载畜量,实施划区轮牧,减少过度放牧造成草地破坏退化,减轻草场放牧压力,通过自然恢复草地生态,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在各级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大面积防治质量,有效控制草原黑毛虫危害。

3.2 加强监测预报.

加强畜牧和气象部门的合作,优势互补,河南县由于比玛沁县气候较暖,毛虫发育期相对提前,建议每年5月底开展防治,这样有利于防治效果的提高,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3.3 加大培训力度.完善虫害应急预案

由于河南、玛沁等青南牧区地处偏远地区,文化经济较落后,因此,适时开展对专业人员和农牧民的科技培训,逐年提高应用新科技、新技术的技能,夯实应对生物灾害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和充足的防虫设备及药品贮备是应对和控制虫害大面积爆发的重要措施之一。

3.4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近年来,青南牧区各地大力打造有机畜牧业品牌,坚持“绿色植保”路线,把虫害防治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实效。应进一步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筛选和引进适用于本地区对虫害控制具有高效的、控制周期较长的生物防治剂,降低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防治效率,实现虫害可持续治理,从而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有良;张宝塔;马生兰;;门源县高原鼢鼠分布、危害状况调查与防治对策[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8年03期

2杨帆;9种杀虫剂对草原毛虫的室内效果比较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5年04期

作者简介:刘桂花(1980-),女?,汉族,青海大通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工作.

论文作者:刘桂花1,张世福2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9

标签:;  ;  ;  ;  ;  ;  ;  ;  

草原黑毛虫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防御对策论文_刘桂花1,张世福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