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中专视障学生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杨波

◆ 杨 波 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 410119

摘 要:2017年学校贫困调查统计显示,贫困学生占总人数的82%。如何让一个残疾孩子、有残疾孩子的家庭脱贫,教育是改变残疾孩子命运的金钥匙,教育是让这些 家庭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孩子们因先天或后天致残,导致学历层次、知识背景、入学年龄相差很大。如何让所有的残疾孩子掌握一门熟练的技能,笔者学校从2012年开始进行分层教学,现对2012级、2013级中医康复专业学生分层教学实施方案和成效总结如下。从学情分析、分层教学的模式和不同分层教学模式的效果三方面予以分析,旨在思索分层教学如何引导所有视障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特教中专 视障学生 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实践

1.学情分析。2012级、2013级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学生学情特点见表1:

表1

2.分层教学模式。2012级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分为按摩技术方向1个班,医疗按摩方向2个班。分班依据:学生入学一个月后,根据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入学教育三门成绩累加按总分排名,成绩在48名前的随机安排在医疗按摩方向1、2班,成绩在后24名安排在按摩技术方向班。

(1)医疗按摩方向班级的培养目标为:①培养通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取得考试合格证明,同时获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进入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按摩活动。②鼓励学生参加高考,进入高等院校求学深造。

(2)按摩技术方向班级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保健按摩人才,能根据顾客的要求,熟练掌握全身按摩施术技巧,采用相应手法,做到施力均匀、深度适度、手法灵活、选穴准确。

2012年下学期至2013年上学期,任课老师对医疗按摩方向班级采取引导性、提高性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但相互学习、互帮互助的氛围淡薄。通过一年的分班分层次教学,没有达到教学培养目标。医疗按摩方向班级,看不到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学生存在自我满足感。按摩技术方向班级,学生的自尊心强,学校给他们贴上只合适从事保健按摩工作的标签,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降低,甚至有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

2013年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进行了分层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情特点,将学生均匀地分到医疗按摩方向1、2班,取消按摩技术班级。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密切配合,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情、个性等特点,在班内进行合适本班的班内分层教学。每个学生有明显的进步。

3.两种分层教学模式的效果。截止到2017年4月,2012级、2013级学生学习效果的各项指标见表2:

表2

二、分层教学的思考

1.培养教师的分层教学能力

(1)承认学生差异存在的必然性,在情感态度上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任何一个孩子没学好,该孩子的家庭就不能脱贫,孩子一辈子的生活就没有保障,树立教师决定孩子的命运的职业观。

(2)洞察学生学不好的关键环节,是基础差、听不懂或对本专业没兴趣或家庭的原因或老师没对学生积极关注。2013年起,对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实现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家访。学生能感受到学校大集体的温暖,能理解教师的付出是在帮助自己,帮助自己的家庭,会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

(3)教师需不断完善、学习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手段。通过微课、PPT、思维导图、简单手绘视频、智慧课堂平台等技术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环节、步骤进行追踪、辅导。

(4)对某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某学科的知识章节、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联系等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方方面面,采取心理辅导、集体备课、公开课、论文、课题研究等提高教师的差异化教学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分层指导。中医康复保健课程,知识的逻辑性强,知识的深度广,往往没有初中以上知识背景不容易理解专业知识体系。每个班的学生,初中以上文化近半数。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学习,每组约5人,其中每组内需包括低视力学生、初中及以上文化的学生、有能摸读拼写盲文的同学。让这些同学发挥自己的优点,形成互补,各组内推选小组长。教师在统一授课应知应会的知识后,根据组内的学习目标,给每组制定学习目标。倡导小组内谈论、合作、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课堂上逐一指导、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组的学习是灵活、自主的,组内成员对只有小学文化或以下的学生及没有学习过盲文的盲生非常热情、有耐心。

参考文献

徐岩岩 关注个体差异 提高课堂效率[J].学周刊,2016,(12)。

论文作者:杨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  ;  ;  ;  ;  ;  ;  ;  

特教中专视障学生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杨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