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欧洲势力范围的前奏--浅析北约东扩与反东扩的斗争_北约东扩论文

重塑欧洲势力范围的前奏--浅析北约东扩与反东扩的斗争_北约东扩论文

重划欧洲势力范围的“前奏”——当前北约东扩与反东扩斗争初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前奏论文,势力论文,北约东扩论文,反东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雅尔塔体制不复存在,新格局势将出现;

各方积极寻求有利于己的战略态势,矛盾显而易见,但个中也有微妙关系。

北约东扩与反北约东扩的斗争,深刻地牵动着国际政治力量关系、特别是牵动着欧洲各种政治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这场斗争,可以说是战后雅尔塔体制解体以来欧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前奏”,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欧洲政治版图的轮廓。目前,这场斗争直接涉及的“当事人”有四方:美、俄、西欧和原东欧国家。它们各有所求,但又互有牵制,斗争错综复杂。

总的态势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势力范围主要是通过军事占领的方式,即由当时反法西斯同盟的西方国家为一方,苏联为另一方,根据各自军队在欧洲战场上所占领的大致地盘而确定下来的话,那么,这次的欧洲“势力范围”则主要是以各自的经济实力为后盾、通过政治斗争和谈判来重新“安排”的。上次建立的是美苏“两极体制”,主要是因当时欧洲的战胜国已被战争拖得元气大伤,整个欧洲处于既弱又散的境地。而这次不仅西欧国家已组成了欧洲联盟,其经济和政治地位大大增强,而且东欧国家自脱离前苏联的控制后,要求国家自立图强的愿望日益高涨。因而欧洲国家的发言权也随之大为增强。由于欧洲仍处于由“两极体制”向“多极体制”转换的“过渡”阶段,因而这场东扩与反东扩的斗争只是争夺势力范围的“前奏”,而不是“定位”。各种政治力量都想尽可能地抢占有利地位,为“完成”将来自己在多极体制中的重要“位置”创造条件。这就是当前这场斗争的总态势。各种政治力量就是在这个总的“框架”中展开斗争的。

俄罗斯:要安全、更要“平等关系”

俄罗斯在这场斗争中,从全局看,是处于“三对一”的不利状态。因为这四家中,只有俄单独扛“反对”的旗帜,其他三家虽各有所图,但在主张北约东扩这一大方向上总的是一致的,因而这给俄造成极大压力。

但俄罗斯毕竟是大国,并不是“只有招架之功”,它至少有“三手”可还:一是利用俄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俄各派政治力量虽然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但在反对北约东扩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空前团结”的,特别是俄舆论界反对情绪十分激烈。许多党派更是把是否赞同北约东扩作为衡量俄政治家是否爱国的一块试金石,这也是促使俄政界人士,包括叶利钦在内,对北约东扩的立场转硬的重要原因之一。西方如果对俄民族主义势力不能作出有说服力的“安抚”,“东扩”将难以被俄罗斯接受。二是以军方为代表的强硬派不甘心被美国捆住手足。他们扬言,如北约一意孤行,俄将在军事上作出强烈反应,其中包括把洲际导弹瞄准北约成员国的战略设施、主张保留动用核武器的权利以及不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和大幅度修改欧洲常规武器条约等“反措施”。三是借用北约内部西欧盟国同美国在如何满足俄要求方面存在的分歧,尽量延迟东扩时间。

目前,俄已利用这“三手”向美国提出“苛刻条件”,对美施加“反压力”,并作为讨价还价的资本。俄想借此达到两大目的:一是迫使北约在性质和结构上作彻底改造,并要北约对俄承担明确、具体、有法律制约性的义务和承诺,以确保俄的未来安全。二是要使俄罗斯和北约在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中成为“平等关系”的“两个支柱”,共同承担欧洲的安全义务。也就是说,俄要在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中“占据”高于欧洲其他国家的位置,至少能在解决欧洲重大事务中达到同美平起平坐的地位。这是俄当前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美国:乘机确立对全欧的领导权

冷战时期,美国主要是通过建立北约组织确立其在西欧的主宰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则乘俄罗斯严重削弱,一时难以恢复的“天赐良机”,企图借北约东扩来夺取对全欧的领导地位。为达到此目的,美国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力争在得到俄的同意下实行北约东扩。二是万一同俄谈崩,仍坚持按计划于今年7月份宣布强行东扩。美国认为,制约北约东扩的三大因素,即同俄罗斯的矛盾、同西欧盟国的裂痕以及美国国内怀疑思潮的滋长,将会增加北约东扩的难度。夜长梦多,早点造成东扩事实所受的阻力和付出的代价可能要小些。看来,这是克林顿目前一再强调东扩时间表不可改变的主要原因所在。当然,克林顿还有出于其在第二任期内显示外交政绩,以便名垂美国史册的个人考虑等因素。但是,如果“强扩”,则不利于美国对俄罗斯“西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和欧洲全局的稳定,不利于美国最终打入和“领导”全欧洲,相反,将使美国的这个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加遥远,甚至丧失机会。这也是俄罗斯对美国的一种最大的制约,而这种制约从根本上讲是美国自己赐与俄罗斯的,是伴随美国东扩计划的一种必然产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当前的立场表面上看虽非常强硬,但这并非完全反映其政策的内在实质。为了在预定的时间表内启动东扩计划,美国将不得不在相当程度上照顾到各方的利益,特别要照顾到叶利钦的内外处境。正由于此,西方一些舆论认为,美国宁愿采取“赎买政策”——在经济上提供新的援助和在安全上进一步满足俄的“合理需要”——也不愿错过这个历史性机会。当然,美国的回旋余地也是有限的,它决不会让俄罗斯动摇其对欧洲的政治领导权,或让俄“平等”分享欧洲的领导权。这又恰恰涉及俄罗斯的长远根本利益,是俄难以吞下的一枚苦果。因此政治争夺成了美俄在北约东扩与反东扩问题上的主要争夺。对美国来说,只有东欧进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政治版图”,美国才有可能为夺取全欧的领导权打下基础。最近,美国新上任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强调,美国在欧洲的任务是促进“实现统一的、民主的欧洲”。北约东扩之举无疑将为美领导这样一个新欧洲作“定位”的准备。

西欧:要“多极制衡”

西欧同美国在北约东扩的大方向上虽然一致,但它们的最终目标却不一样。西欧通过北约东扩,把影响扩大至东欧,其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多极制衡的欧洲,反对并打掉美国的“一极领导”。从长远看,这是西欧同美国在北约东扩问题上难以调和的内在矛盾。

正因为是西欧怀有这一长远的战略目标,西欧“天生地”要在某种程度上亲近俄罗斯,这也是西欧比美国更多地主张“安抚”俄罗斯的根本原因所在。西欧需要在欧洲创造一个同俄合作相处的环境,所以,西欧一再表示要“先签约、再东扩”,反对美国的强行东扩。法德最近还建议举行包括美、俄、英在内的“五国首脑会议”,这显然有安抚并突出俄罗斯地位的用意。但克林顿对此建议并未予以积极响应,俄罗斯原则上表示支持。以上说明西欧和俄罗斯在反对美国主宰欧洲方面有汇合点。实际上,西欧的“多极制衡”,有利用俄罗斯来平衡美国的一面,以便在欧洲造成以美俄西欧“三极”为主体的相互制约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西欧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这一角度看,俄罗斯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又不是完全处于三对一的被动局面。这可能也是俄罗斯态度强硬的另一个原因。这也是西欧“赐”与俄罗斯的。它预示着美国“领导”未来新欧洲的艰难性。

东欧:在“庇护”下求发展

东欧国家积极要求加入北约,主要是它们在安全上尚有威胁感,想找个“庇护神”。当然,它们也想在西方的经济和技术的援助下,加速壮大和发展自己,从而在未来欧洲格局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东欧加入北约,是冷战结束后欧洲政治版图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对美国来说,它不仅成为从军事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登上了向俄深入“进军”的新征途。对俄罗斯来说,则是势力范围开始萎缩的重要标志之一。对西欧来说,是为其实现欧洲一体化的目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种变化,构成欧洲格局的一种新情势,也为东欧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落脚点:协调各方利益

总的看来,北约要实行东扩,必须照顾到有关各方的利益,特别是俄罗斯的“合理需要”,否则,不能排除东扩暂时搁浅的可能性(因俄领导人无法向国内交代)。从目前情况看,北约已开始较前更加重视各方利益的协调,总的是围绕使俄罗斯放心而展开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和政治斗争。北约将力争在7月首脑会议召开之前打开僵局,使东扩成为既成事实。

标签:;  ;  ;  

重塑欧洲势力范围的前奏--浅析北约东扩与反东扩的斗争_北约东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