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理论下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分析论文

原型范畴理论下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分析

黄钰涵a,岳好平a,b

(1.湖南农业大学a.外国语学院; b.国际学院, 湖南长沙410128)

[摘 要] 当前,网络流行语的数量不断增多,其词汇的意义不断扩大。部分网络流行语词汇的意义得到了扩展,获得了新语义。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结合具体例子从旧词别解、旧词新意和借形生义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语义,以帮助人们理解其语义演变的内在机制,进一步了解网络流行语的语义。

[关键词] 原型范畴;网络流行语;语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每天都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语言现象,和一般话语相比,网络流行语反映了更多时代元素,也体现了人们的高压下的心理变化[1]。不少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邱凌、谢树清[2]从隐喻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进行了分析,认为隐喻是网络流行语语义构建的主要方式;谢之君、杨月华[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价值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认知价值的翻译研究视角。林纲[4]对网络词汇的借词现象进行了分类,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结合具体的网络流行语的例子,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语义以及语义演变的内在动因及深层机制。

一、相关概念

(一)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Rosch等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起初,Wittgenstein在1953年提出“家族相似理论”理论[5],而原型范畴理论是对“家族相似性”原理的一个应用和发展。原型(prototype)对于范畴的形成和理解具有关键作用。“原型范畴”主要是指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范畴,也就是包括原型和非原型的范畴。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建立在纵横交错的相似性网络之上,建立在“属性”之上。范畴不可能通过一组客观的充分必要条件来定义;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同一范畴内成员间的地位不相等,即他们对范畴的隶属度不同,有核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6]。例如,当说起“bird(鸟)”一词时,人们脑海中首先会浮现robin(知更鸟)、sparrow(麻雀)、swallow(燕子)等,而不会第一时间想到penguin(企鹅)、ostrich(鸵鸟)等。因为在“bird”这一范畴领域之中,相对于企鹅和鸵鸟而言,知更鸟、麻雀、燕子等鸟类更具有代表性。

(二)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中,广为传播的一种语言。简而言之,网络流行语就是在网络媒体中所流行的语言,是广大网民们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王仕勇将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做出了这样的界定:“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领域被网民自发使用的、最活跃的、具有发酵功能和特殊意义的并往往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7]换言之,网络流行语产生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和风格,它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体现出社会近期的主流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体,网络流行语具有独特的特点,如:新奇性、时代性、短暂性、调侃性等。从网络流行语独特的特点可见,其演变发展具有衍生快、传播快、变异多等特性。

二、原型范畴理论下的网络流行语语义

原型范畴理论广泛运用于语义领域,如一词多义、语义模糊等。范畴中的主要成员和次要成员是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词的各种含义可被看作属于同一个类别,而一个词的每一个意义都是这个词义范畴中的成员[8]。网络流行语的语义扩散也是以中心词汇的意义为核心,向外拓展不同的词义,从而构建成语义网,衍生出大量的网络流行新词汇。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从旧词别解、旧词新意和借形生义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语义。

(一)旧词别解

旧词别解指原本已经存在的词语,改变了原本的意义,衍生出新的意义。网络流行语的快速发展,反映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社会潮流的演变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网络词汇沿用了以往的旧词汇,但是其产生了新的意义。“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青蛙、美女、杯具”等这一系列网络流行词就是属于旧词别解。

“柠檬”本是一种水果的名称,但在网络上“柠檬”的词义发生了变化,演变出了各式各样的“柠檬精”。“柠檬精”最初是用来形容WE战队的脑残粉。起初电竞圈中,RNG战队赢得很多奖项,导致WE战队的脑残粉各种吐槽,说一些酸溜溜的话,就如同柠檬一般酸。于是“柠檬”二字开始流传了出来。后期在“520”情人节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朋友圈晒幸福的人太多,别人的男朋友女朋友让人羡慕,于是单身的小伙伴利用“柠檬”二字来展示自己的“酸”。知名搞笑博主@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忍不住吐槽:“情人节是什么东西?柠檬日罢了!”博文正契合网民节日气氛下的心情,转评赞达3万+,带动了热度的进一步攀升。随着“柠檬精”的一度发展,衍生出“柠檬树下柠檬果,柠檬树下你和我”这样的网络流行语,体现网民对频频秀恩爱的情侣的讽刺以及对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所感到的酸溜溜。“柠檬精”的后续发展并不是凭空一蹴而就的,而是以“柠檬”为原型,也就是说以“柠檬”一词的词义为原型,根据隐喻及转喻的手法,进行词义的横向和纵向拓展,从而衍生出新的词义。和“柠檬”一词相似的还有“洪荒之力”。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一网络流行语最早源于单词“friendship”,本意是友谊但是分开就变成了朋友的船,于是网友对其进行延伸,变成了友谊的小船,后面漫画家喃东尼绘画了一组“友谊的小船”系列漫画,让其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版本,如:“吃着吃着就饿了、好好的姑娘看着看着就胖了、卡里的钱说没就没了.....”这样其就以家族相似性的方式——层级性——联系起来而形成了一个范畴。如同原型范畴有原型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一样,一个词的词义范畴也有原型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网民对原型的网络流行词汇进行理解,利用家族相似性不断拓展,衍生出各类相似的网络词汇,同时使旧词产生了新意义。“青蛙”原本的是一种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逐渐用它指代网络丑男。同样的“美女”“杯具”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美女”最初原本指漂亮的女孩子,现在衍生出新的意义指霉女;“杯具”原本指杯子这一类器具,现在和“悲剧”同义。

2) 虫量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于每小区随机调查100张嫩叶(一般取芽下第2张嫩叶)上的若虫数。处理前调查虫口基数,处理后1 d、3 d、7 d、14 d和21 d分别调查若虫数,计算防效。

(二)旧词新意

旧词新意指旧词汇的一些原有的意义己经被改变,从原来大家熟悉的使用领域被移用到新的场合并被同时赋予了新的意义,即它们从原属意义领域被移用到另一个意义领域中去,同时产生了与原词义有所差异的涵义,这些新的用法以及新产生的词义的外延、内涵和意趣都有了新的变化。[9]

很显然,通过并购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国家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方向。早已看透这一点的人必然要抢先一步,占领先机。

To achieve the high-speed VCSELs, the carriers and photons directly influence the modulation speed of the VCSEL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principle, the relaxation frequency is the natural oscillation frequency between carriers and photons in the VCSEL which can be expressed as below:

“洪荒之力”最早出现于上古神话传说和早期宗教的记载中,指一种足以开天辟地、毁灭世界的力量。热播剧中围绕夺取“洪荒之力”为主题,此时的“洪荒之力”一词演变成一种夺取天下的强大法力。随后2016年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夺得铜牌,距离银牌只差0.01秒,记者采访时她说:“我昨天把洪荒之力用完了,今天没有力气了。”于是“洪荒之力”一词迅速走红成为热词。由此可见“洪荒之力”这类网络流行语的演变和发展,是人们沿用原型意义产生相似性的意义,从一个领域过渡到另一个领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产生的方法就是以词的原型意义为核心,通过隐喻、转喻等方法不断向外扩展,从而构成了一个更大的词义范畴。

(三)借形生义

借形生义指根据字形的结构及构成推测字或词语的意义。网络的快速发展,网民的迅速增长,各种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不少生僻字如:囧、兲、烎、等,网民根据生僻字的构成给其赋予了新的意义。

“囧”字本意指光明的意义,但是随着网民对其的发展,它成为了网络社交中的流行表情符号,并且被赋予了郁闷、悲伤、无奈、尴尬之意。“兲”字本意指的是天,但是网友见其上下结构王+八,于是赋予它新的含义,意为王八。“烎”字本意是光明的意思。“烎”从外型上看,上下两个部分,开+火=烎。因而不少网友从字面上看就是开火的意思,可理解为宣战,也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斗志昂扬、热血沸腾、自强不息、不畏强敌的精神,可以用来表示“霸气”等意思。从一系列的借形生义的网络流行语可以看出,网民以原本的词形作为原型中心基点,向外进行扩散,延伸出不同的意义,最后形成一个大的范畴,但是无论边缘的意义即拓展的意义如何变化,语义如何抽象,它始终与原型中心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还有不少网络流行语的意义是根据字形而衍生的(表1)。

传感器固件,其功能相对较少,主要功能有光信号采集和数据传输,采用无系统设计,对于数据采集使用DMA自动循环方式。具有结构紧凑、容量小、效率高、稳定等优点。

表1 网络流行语借形生义的语义变化

三、结语

网络流行语的快速发展,人们发展创造了不少意义新颖的网络流行语。随着人类认知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结合自身的环境及某些特定的场景,赋予了中文旧词汇特殊的新含义。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成员,网络流行语正是基于人们对原型的认识,其语义的不断变化正是以自身的认知心理为基础而产生的。[10]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语义,既有助于揭示语义变化的规律,也可以加深人们对原型范畴理论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对网络流行语意义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岳好平,黄钰涵.从原型范畴理论探析网络流行语的变异[J].长沙大学学报,2018,(6).

[2]邱凌,谢树清.从隐喻角度探析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建构[J].云梦学刊,2015,(4).

[3]谢之君,杨月华.网络流行语认知价值及翻译[J].上海翻译,2015,(3).

[4]林纲.网络流行语借词现象的互文性分析[J].传媒观察,2018,(6).

[5]Wittgenstein,L.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53.

[6]Rosch,E.& C.B.Mervis.Family resemblances: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J].Cognitive Psychology,1975,(7).

[7]王仕勇.网络流行语概念及特征辨析[J].探索,2014,(4).

[8]Lakoff,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9]汤志祥.词汇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0]辛庆连,彭建武.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网络称谓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4).

[基金项目] 湖南省财政厅科技专项项目“高校合作教育雅思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研究”;2019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原型范畴理论下网络流行语的变异研究”(项目编号:CX20190534)。

[作者简介] 黄钰涵(1995-),女,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岳好平(1968-),女,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和国际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H109.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5823(2019)08-0070-03

[收稿日期] 2019-05-21

[责任编辑:白彩霞]

标签:;  ;  ;  ;  ;  

原型范畴理论下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