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供电局 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在不断扩大电力开发的规模,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生活生产的电力需要。要想做好电力市场的管理工作,就需要使电力供需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因此,随着人民群众用电量的增多,电力需求侧的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电力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我国,由于对于电力需求侧的管理应用还没有多少经验,故而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加强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应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就重点展开对此问题的分析概述。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应用策略
一、大数据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述及意义
现阶段,电力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逐渐淘汰降低电力用户用电需求平衡用电的方式,而是采用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以及行政管理措施对电力用户的用电差量进行调整,以此降低高峰期的用电压力和低谷期的电力浪费,更好地为电力用户提供服务。同时,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策略,在保证用户用电需求的基础上,为电力用户提供合格、可靠、安全的电力服务,这样才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是不冲突的,通过采取有效的策略和途径能够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我国国家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能源开发和能源利用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规划。只有保持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才能保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电力资源如果供不应求,那就说明已经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如果供大于求,则说明电能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电力能源市场的平衡主要在于对电力需求侧的管理,而这个管理过程需要政府、电力生产企业和电力用户三者的密切配合和联系才能实现。电力需求侧的管理主要是对电力用户的电力使用方式和进行一定的有意识的改变,其促进他们用电效率的提升。电力需求侧需求量的下降同时可以使发电企业的的装机容量减少,从而降低他们的发电成本。我国电网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投入很多的成本,降低需求侧对电力的需求量,可以很好地实现电网建设成本的降低。电力需求侧需求量的减少,同时也降低了发电企业对于其他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由此可见,电力需求侧需求的降低可以很好地协调能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大数据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
1、对于电力节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我国的电力需求侧的管理主要是为了用户对于电力能源的不必要消耗。众所周知,电力能源是一种二次能源,其生产的过程是极其繁琐的。电力能源是维持我国经济正常运转和人民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的电力用户和相关管理人员对电能的节约缺乏一定的认识,导致目前的电力需求侧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电力管理部门没有认识到电力资源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作用,也没有意识到电力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电力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本保障,无论我国经济发展快慢,都应该对需求侧进行一定的管理,形成一种管理习惯。而由于我国的电力需求侧的管理的概念引入较晚,往往一些电力用户也没有树立起相关的节约意识,往往造成电力能源的浪费。
2、我国的需求侧管理方面的法规不够完善。需求侧管理是一种对电力能源的主动调整与分配,属于一种宏观调控的行为。因此,其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变化,更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观察其他国家电力需求侧的管理行为,往往都是由于政府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了一定的管理体系,才使得需求侧的管理活动迈入了体制化的轨道。而反观我国的电力行业,往往缺乏对于相关需求侧的管理文件与法规。需求侧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财政、物价等多部门的配合,只有制定一定的法规,才能在管理中真正取得一定的实用效果。我国目前颁布的管理法规中往往对一些管理细节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这些法规在实际的应用中操作性不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求侧的管理应该明确一定的管理主体。在当前电力行业改革的形势下,电网公司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和需求侧的管理产生一定的矛盾。因此在法规的实施中需要注意管理主体的确定。
3、缺乏一定的简单有效的节能激励机制。在当前电力行业市场化的形势喜爱,电力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往往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于需求侧的供电管理。需求侧的管理不仅不会给电力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会增加电力公司的生产生病。因此可以说,需求侧管理和电力公司的经济收益呈一种反作用关系。要使电力公司去实行一定的需求侧管理,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补偿激励措施,从而促进需求侧管理在电力公司的推广。对于电力用户而言,只有在激励措施的推动下,才能使他们真正自觉的接受电力需求侧的管理。而目前我国节能激励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出台了差别电价等控制措施,但是还是难以激起用户们的节能热情。节能激励措施更应该朝着财政、信贷等方面发展,才能真正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大数据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应用策略
1、经济措施。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出现电力负荷不平衡的问题,电力企业通常采用削峰填谷的方式,解决电力负荷不平衡的问题,也就是把每天的用电量划分为3个阶段,即低谷期、平峰期以及高峰期,不同时期制定相应的电价标准,平峰期电价为正常电价,低谷期的电价低于平峰期,高峰期电价高于平峰期电价,采用该种经济措施,能够将部分高峰期的用电转移至低谷期,逐渐地使电网负荷趋于平衡。经济措施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拉电限路平衡电力负荷的方式,有效地发挥了经济的杠杆作用,既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又能够保证电力综合效益。
2、行政管理措施。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环境中,如果电力企业的供电能力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则需要在政府的调控下,制定科学的行政管理措施对电力负荷进行调整。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都采用行政管理措施对电力供需紧张关系进行调控,例如,采用非连续生产、转移用电负荷等方式,对电力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调整,以便于更好地对电力供需关系进行调整;还可以采用良性竞争的方式,将部分能源消耗相对较大的企业淘汰掉,这样既能够降低电能消耗,又能够保护环境和调整电力供需关系。
3、加强电力营销管理。通过对低谷期、高峰期电价进行调整,能够对电力市场的用电需求进行调整,同时也为电力营销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市场。客户至上是电力营销的宗旨和原则,电力企业为了强化用电过程管理,就需要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对用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对配电负荷进行合理地调整和分配,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同时降低用电成本。因此,电力企业应该不断地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为电力营销提供更多的电力需求。现阶段,许多地区依然采用同网同价的电价计算模式,这样不利于电网负荷的平衡发展。针对该种现象,政府部门应该联合电力企业不断地创新电价模式,采用等级电价的模式,充分的利用经济杠杆作用,采用价格激励方式对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进行调整,这对于平衡电网负荷、降低电能损耗、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和环节电力供需矛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电力能源的产生往往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加强我国电力需求侧的管理力度,可以有效缓解此类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实现电力需求侧的资源配置,解决更多电力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罗皓.电力企业需求侧管理研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6(14):187-188.
[2]李少宏.基于需求侧管理理念的电力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及实例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
[3]周秋扬.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建议[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6(22):127-129.
论文作者:李亚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7
标签:电力论文; 需求论文; 电价论文; 能源论文; 措施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用户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