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督和胃针法治疗不同年龄面瘫验案举例论文_罗章平1,谢素春2,王艳君3

调督和胃针法治疗不同年龄面瘫验案举例论文_罗章平1,谢素春2,王艳君3

1.大名县中医院 2邢台市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3河北省中医院

“调督和胃系列针法”治疗面瘫是在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指导下,根据不同年龄面瘫特点而确定的治疗方法,分别采用调督清胃、调督和胃、调督养胃等针法,注重选穴组方方,下针顺序和出针手法,现将笔者应用“调督和胃针法”治疗不同年龄面瘫的验案3则,总结经验,凝练调督和胃针法的特色,提高疗效。

“调督和胃系列针法”是燕赵高氏学术流派治疗面瘫的特色针法,高玉瑃(1930--)教授是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流派的主要继承人[1],16岁起跟随父亲学习中医。其父亲高季培(1908年-1987年)老师,早年师从京津名医肖龙友、郭眉臣、王春园,尽得其传,擅长采用针灸治疗中风等内外妇儿常见病多发病,疗效显著。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针灸结合闪罐、穴位注射等效果确切[2-3],我们采用“调督和胃系列针法”治疗面瘫,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别采用调督清胃、调督和胃、调督养胃等针法,每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笔者应用“调督和胃针法”治疗不同年龄面瘫的验案3则,总结分析如下:

验案一 小儿面瘫

患者王某,男,10岁,小学生,2014年5月14号初诊。主诉:左侧面部歪斜伴左眼闭合不全3天。现病史:患者3天前晨起无显著诱因出现左侧面部不适,流口水,进食及刷牙时感觉不便,照镜子发现左眼闭合不全,口角向右侧歪斜,家人带其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抗病毒及营养神经”等治疗,无效,病情略有加重趋势,遂就诊于我科。查体:左侧额纹变浅,左眼闭合不全,左侧面部肌肉张力减退,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鼓腮试验(+),漏齿试验(+),舌前2/3味觉正常,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Ⅳ级。无听觉过敏。舌质红,苔薄黄,脉浮微数,大便干。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证属:风热上扰。治则:调督清胃,疏散风热。

针灸处方:大椎;四白(患侧)、颧髎(患侧)、地仓(患侧)、迎香(患侧);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解溪(双侧)、合谷(健侧)等。

针刺操作:首先针刺天枢,中脘,用泻法;然后针刺大椎,速刺用泻法,不留针;面部腧穴轻刺激;最后针刺合谷、三里、解溪等四肢腧穴,手法为平补平泻。每次留针15分钟,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休息1天。治疗3次后,症状出现好转,患侧额纹增多,左面部歪斜减轻,左眼仍闭合不全,但仅留一缝隙,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微浮。取穴不变,手法均为平补平泻,治疗2周后,症状显著减轻,患侧额纹基本恢复,左眼能闭合,静止时双侧口角对称。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Ⅱ级,再依前法巩固治疗5次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Ⅰ级痊愈。

按: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运化功能未健全,易患实证。本案患者证属风热上扰,故选用调督清胃针法,即针刺大椎用泻法,意在清泻风热,急则治标。针刺天枢、中脘等穴,意在清泻胃热,使脾胃健运,气血津液充盈,利于面瘫的治疗,配合面部局部取穴和四肢远端取穴共奏调督清胃,疏散风热的功效。留针时间宜短,一般15分钟,大椎则速刺不留针。由于患儿辨证为风热上扰引发面瘫,故使用燕赵高氏的清泻出针手法[4]。即出针时微提其针,如无沉紧涩之感,即可摇大针孔而随即出针。关键是出针时不要求出现后遗感,对留针时间已到,而仍有针感者,可采用以下方法清除之:一可延长针刺时间,使针感消失后再出针;二可将针轻提一半,以加速消除针感。小儿面瘫,一般而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且病因单纯,如果治疗及时,方法正确,易于康复。因此本案治疗不足3周,患儿痊愈。

验案二 成人面瘫

患者陈某,女,47岁,工人,2014年9月13号初诊。主诉:右侧面部歪斜11天。现病史:患者11天前受凉后出现右侧面部麻木不适并口角歪斜,就诊于外院神经内科,给予静脉输注“改善微循环药物”及肌注“维生素B12”5天,患者自感疗效不佳,停药后求诊于一民间诊所,予患侧太阳穴处膏药贴敷6天,病情仍无好转,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体:右侧面部额纹消失,右眼闭目露睛,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侧歪斜,鼓腮试验(+),漏齿试验(+),舌前2/3味觉正常,无听觉过敏。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Ⅴ级。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证属风寒袭络,治则:调督和胃,疏风通络。

针灸处方:百会、大椎;四白(患侧)、颧髎(患侧)、地仓(患侧)、迎香(患侧);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解溪(双侧)、合谷(键侧)等。

针刺操作:治疗成人面瘫的选穴,是在治疗小儿面瘫处方的基础上加百会。操作顺序为:先天枢、中脘,再头项部腧穴,其中大椎速刺不留针,最后四肢腧穴。手法均为平补平泻。每次留针20分钟,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休息1天。治疗1周后症状减轻,右侧面部出现疏浅额纹,右眼闭合仍不全,上下眼睑有一2mm宽缝隙,右面部麻木显著减轻,静止时口角轻微左偏。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Ⅳ级,治疗2周后,双侧额纹对称,右眼用力后闭合完全,静止时口角无歪斜,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Ⅱ级。依前法再巩固治疗10天,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Ⅰ级痊愈。

按:成人面瘫治疗方法丰富,辨证取穴各具特色。本案选择调督和胃针法,即针刺督脉大椎、百会,取其调和督脉,发挥卫外御邪的作用;取天枢、中脘意在激发阳明经气,调理脏腑功能。针刺头面部腧穴(阳明经为主)意在调整阳明经筋,宣散阳明之邪;针刺四肢远端的足三里、解溪、合谷意在调和阳明经脉,扶正祛邪。诸穴合用调督和胃,疏风通络,实现在经筋、经脉、脏腑三个层面充分发挥手足阳明经穴在治疗面瘫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本案为风寒袭络引发面瘫,无明显的虚实之证,可以按照燕赵高氏的“一般出针法” [4]出针,即临床对于不急不缓、虚实不显著者,要依照先上后下、先近后远之顺序出针。左手持消毒干棉球夹持针身底部,并轻按压腧穴,右手持针稍做捻转,针下轻松无沉紧之感时即可随势将针起出。左手再以干棉球按压片刻,防止出血。正如《针灸大成》所言:“凡持针欲出之时,待针下气缓、不沉紧,便觉轻滑,用指捻针,如拔虎尾之状也”。

验案三 老年面瘫

患者刘某,男,69岁,退休职工。2014年3月21好初诊。主诉:右口眼歪斜1个月。现病史:1个月前患者在进食时发现食物停滞在颊部,饮水和漱口时右口角流涎,同时伴耳后疼痛,就诊于外院,间断给予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并联合理疗等,共治疗近1个月,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自觉两目干涩,怕冷,失眠,食欲减退,情绪低落。经人介绍来我科就诊。查体:右额纹消失,右眼不能闭合,右鼻唇沟消失,右侧面部张力减退,口角向左侧歪斜,不能完成鼓腮动作,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Ⅵ级。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弱。证属:脾虚肝郁,肝肾不足。治则:调督养胃,补脾益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针灸处方:百会、神庭、大椎;四白(患侧)、颧髎(患侧)、地仓(患侧)、迎香(患侧);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合谷(健侧)、太溪、太冲、神门。

针刺操作:治疗老年面瘫,在成人面瘫处方基础上加神庭、太溪、太冲、神门。配穴:根据伴随症状辨证加减。下针顺序:先针主穴后针配穴,主穴进针次序同前。手法:三里、太溪用补法,太冲用泻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每次留针20分钟,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休息1天。治疗2周后,患者右面部出现额纹,右侧面部肌力有所改善,右侧鼻唇沟较左侧浅,仍不能做鼓腮动作,右眼闭合不全,耳后疼痛缓解,睡眠改善。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Ⅳ级。治疗4周后,右侧额纹较左侧浅,静止时两侧面部基本对称,右侧闭眼仍存有一线状缝隙,食欲好,睡眠可,情绪好转,对治疗有信心。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Ⅲ级。再依前法治疗2周,右侧面部睁眼及张嘴时有牵掣感,右眼闭合力略弱(闭合完全),余症状基本消失,H-B面神经功能分级Ⅰ级。

按:老年面瘫患者,由于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较多,同时其神经轴突开始变性,神经纤维密度减少,神经易受损[5],因此老年面瘫患者往往具有程度重,难恢复,预后差的特点。针对老年面瘫的特点,且患者常常伴有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因此选择调督养胃针法进行治疗,即针刺督脉大椎、百会、神庭,发挥调和督脉,激发阳气的功能;针刺天枢、中脘、三里、合谷及头面部腧穴(阳明经为主),是从阳明经论治,激发并疏通阳明经气,健脾和胃,扶正祛邪;针刺太溪、神门、太冲,是用原穴,以滋水涵木,交通心肾,缓解失眠焦虑等。本案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切中老年人阳气虚衰的病机,采用调整督脉激发一身之阳气,同时兼顾调和脾胃,滋补肝肾,体现调督针法脾(胃)肾同治的治疗宗旨。由于患者证属脾虚肝郁,肝肾不足,采用燕赵高氏的补益出针法出针,即留针时间宜短(不超过20分钟),针刺和出针手法皆宜轻柔,最主要的是出针时尽量让患者局部产生“后遗感”。所谓“后遗感”即指出针时重新施以手法,使针感复现,随即出针,出针后的一定时间内患者仍留有针感,以增加疗效。出针后即以棉球按压,闭合针孔并防止出血。

总 结:

调督和胃系列针法治疗面瘫,是在学习继承燕赵高氏学术流派治疗面瘫的“阳明论治针法”基础上,逐渐总结规范的特色治疗方案。其核心学术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善用督脉,调理气机。督脉为阳脉之海,统摄诸阳,与各阳经交会,针刺督脉的不同穴位,或通达阳气于皮肤腠理,发挥抗御外邪侵袭的功能[6],或激发阳气,与其它腧穴配伍以扶阳益阴而治疗不同年龄的面瘫,具有应用时小儿面瘫只针刺督脉大椎穴,成人面瘫加用百会,老年面瘫则大椎、百会、神庭并用。(2)阳明论治,重视脾胃。中医学认为阳明经循面,乃多气多血之经。《诸病源候论》曰:“风邪入于足阳明、手阳明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李欣明等通过研究《灵枢?经筋》也发现[7],足阳明经筋与周围性面瘫关系密切,从阳明论治周围性面瘫更为确切。在目前针灸临床中,人们也发现了面瘫与阳明经的密切关系,如李氏[8]治疗小儿面瘫时提出灸阳明经穴足三里能鼓正气祛邪外出,杨氏 [9]治疗小儿面瘫独取足阳明胃经的井穴厉兑,丁氏 [10]亦提出从阳明论治急性口僻,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陈氏[11]从经络学说入手,提出以宣散阳明之邪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理论依据。故王艳君[12] 总结燕赵高氏学术流派治疗面瘫的特色是,选取局部阳明经穴以调整阳明经筋;取天枢、中脘以激发阳明经气,调理脾胃功能,取四肢远端阳明经穴意在调和阳明经脉,扶正祛邪。诸穴共用在经筋、经脉、脏腑三个层面充分发挥治疗作用。(3)下针有序,气机相合。腧穴干预次序,也就是下针顺序,古代医籍不乏记载,《灵枢?五色》云:“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外者,先治其阳,后治其阴,反者益甚”。《灵枢?周痹》云“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均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下针顺序对疗效的影响。现代医家符文彬教授也认为[13] “针刺顺序是针灸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疾病中行针顺序甚至会直接决定治疗效果。先针主穴,后针配穴,先治标后治本等是其一般治疗规律”。高玉瑃教授在临床治疗实践中也非常重视进针顺序及出针顺序,强调进针出针的先后顺序应与患者的气机升降出入相结合。高老师认为“治疗时要以针领气,气随针动。针刺的顺序就是引导气血运行的方向”,燕赵高氏针法治疗面瘫的腧穴干预次序为首先针刺天枢﹑中脘,是为激发中焦阳气,调动全身气机;次针面部腧穴,是为宣散阳明之邪以治其标;最后针刺四肢远端阳明经穴以补益脾胃,壮气血生化之源以治其本,诸穴合用以调畅气机,补虚泻实,标本兼治。(4)年龄不同,治疗各异。首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却生长发育迅速,对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需求较多,脾胃运化功能未健全,易患实证,故选用调督清胃针法,即天枢、中脘、大椎用泻法,与其它腧穴配合以补虚泻实,清热和胃。另外,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且病因单纯,治疗及时,方法正确,易于康复,故留针时间一般较短,大椎则速刺不留针。其次,老年患者,因其天癸日竭,五脏六腑精气尤其肝肾气血亏虚,面肌筋脉失于濡养,则更易感受风寒湿邪形成气滞血凝,阻滞面部经络而导致弛缓不收等,因此老年面瘫具有阳气虚衰,肝肾不足的特点,故选用调督养胃针法,即在小儿方基础上加用太溪、太冲、神门等,以补益脾肾。老年人又常合并失眠、抑郁、认知功能减退等,故加取督脉百会、神庭疏调气机,健脑益智。而中年患者,体质特点介于小儿及老年人之间,各脏腑功能健全,尚未出现明显功能衰退,但生活工作压力较大,常合并失眠、头晕、焦虑等症状,面瘫发病多以阴阳失衡、气血失和为主,故临床选用调督和胃针法,在小儿方基础上加取百会,意在调理阴阳平衡,疏通阳明经气,手法均为平补平泻。以上述方法指导临床实践,每获良效。

参考文献:

[1]王艳君,崔林华,袁军,等.高玉瑃治疗面瘫经验撷要[J].中国针灸,2015,35(5):479-482.

[2]贾翠霞,杨丽,毛云龙.穴位透刺、闪罐联合中药治疗面瘫 96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9):62

[3]王萍.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1):60-61

[4]袁军,李梅,王耀民,等.出针手法经验谈[J].中国针灸,2003,23(6):374.

[5]张昆林,陈朝晖.老年面瘫临床预后与电生理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187.

[6]马惠芳,李 瑞.督脉经穴主治作用规律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3):77-79

[7]李欣明,阎丽娟. 从足阳明经筋辨证论治周围性面瘫,天津中医药,2009,26(3):215-216

[8]李俊,安贤云.谈小儿面瘫治疗[J].中医中药,2007,45(13).

[9]杨文斌.点刺厉兑穴配合黄鳝血外敷治疗小儿面瘫208例[J].国医论坛,2006,21(1):21

[10]丁元庆.急性口僻从阳明论治[J].光明中医,2001,16(6):18-19

[11]陈滨海. 难治性面瘫治从阳明与瘀阻探[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6):393-394

[12]王艳君,薛维华,张振伟,等.从阳明论治面瘫68例针灸临床总结[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958-960

[13]姜硕,狄中. 浅论针灸处方中针刺顺序问题 [J]. 中医杂志,2012,53(7):620~622

注基金项目:课题来源:河北省科技厅 课题编号:14277706D

课题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课题编号:2015314

论文作者:罗章平1,谢素春2,王艳君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  ;  ;  ;  ;  ;  ;  ;  

调督和胃针法治疗不同年龄面瘫验案举例论文_罗章平1,谢素春2,王艳君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