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论文_张艳华

试析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论文_张艳华

张艳华

[摘 要]目的 分析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20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位参选者抽取5ml静脉血,并放入两个试管内,一支列入常规组,一支列入实验组,常规组的样本进行室温自然分离、规范式分离,实验组进行人工溶血分离、规范式离心分离,并对比两组样本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 实验组的样本中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为71±5U/L,谷草转氨酶水平为61±3U/L,乳酸脱氢酶水平为198±14U/L,K+水平为5.4±1.8U/L,碱性磷酸酶水平为97±12mmol/L,总胆固醇水平为7.7±1.8mmol/L,血酸素氮水平为5.7±0.4umol/L,铬元素水平为80±5umol/L,甘油三酯水平为1.31±0.11mmol/L,血清尿酸水平为332±11umol/L,血糖水平为5.6mmol/L,对比常规组数据,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K+总胆固醇水平均偏高,而碱性磷酸酶水平较低,其他成分含量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因为溶血现象能够明显影响血液生化检验中的部分指标,在采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范采集、检验、存储流程,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溶血现象 准确性 血液检验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4.48.055

作者单位:052360,河北辛集,辛集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血液中的红细胞因破裂而导致血红蛋白溢出,进入血清的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之为溶血。该现象在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十分常见,并将对检验结果产生严重干扰。临床分析发现,由于采集、储存、检验过程中的震荡、低渗、过酸过碱或者温度的改变都会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而与乙醇、碱皂、乙醚、碱盐的接触也会引发溶血,一旦溶血现象发生,生化检验的结果将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糖,血酸素氮,碱性磷酸酶,铬元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尿酸,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均会受到影响。本文中,笔者分析了120例接受体检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生化检验,并对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20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体检者64例,女性体检者56例,其年龄在15至56岁之间,平均为41.2±2.3岁。对每位参选者抽取5ml静脉血,并放入两个试管内,一支列入常规组,一支列入实验组,常规组的样本进行室温自然分离、规范式分离,实验组进行人工溶血分离、规范式离心分离。

1.2 方法

使用生化仪器检测两组血液样本中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糖,血酸素氮,碱性磷酸酶,铬元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尿酸,乳酸脱氢酶的含量,进行检测、记录并予以分析,利用电解质分析仪分析样本中的K+含量,对所有检测指标结果均取平均值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对比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间的对比使用t检验,P<0.05时表明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计量检测得出,实验组中血液样本中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为71±5U/L,谷草转氨酶水平为61±3U/L,乳酸脱氢酶水平为198±14U/L,K+水平为5.4±1.8U/L,碱性磷酸酶水平为97±12mmol/L,总胆固醇水平为7.7±1.8mmol/L,血酸素氮水平为5.7±0.4umol/L,铬元素水平为80±5umol/L,甘油三酯水平为1.31±0.11mmol/L,血清尿酸水平为332±11umol/L,血糖水平为5.6mmol/L,对比常规组数据,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K+总胆固醇水平均偏高(P<0.05),而碱性磷酸酶水平较低(P<0.05),其他成分含量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血液中的红细胞因破裂而导致血红蛋白溢出,进入血清的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之为溶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现象在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十分常见,并对将检验结果产生严重干扰。

3.1 溶血现象的产生及原因

血液标本的溶血现象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破裂而导致血红蛋白溢出而产生的,在生化检验过程中十分常见,对于检测结果的干扰十分明显。样本离心分离过程中的高速旋转,过高温度的水浴箱以及负压过大的真空采血过程都将导致溶血现象的出现。溶血现象有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两种类型,该现象可能发生于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环节。冷冻、振动、抽血负压以及水温过高等都是造成溶血的机械条件,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属于体外溶血因素,高脆溶微性的红细胞是代谢类的体外溶血因素;而人工心脏瓣膜、大血管手术史等则是造成红细胞溶血的物理类体内因素,恶性疟疾、部分药物毒性等也可能成为造成体内溶血的因素。目前,由于采血方法不得当等,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十分普遍,而通常情况下采用的真空采血方法将会进一步增加该现象的发生概率。

3.2 溶血现象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原理

溶血现象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面:

3.2.1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酶的特性,该物质因具有非特异吸附性功能,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3.2.2红细胞中的腺苷酶能够直接影响ATP等转化酶的正常功能,红细胞外液反应的存在会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3.2.3样本中红细胞的溢出会导致血浆出现稀释现象,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2.4由于红细胞破裂而溢出的血红蛋白会对检测中的各项指标造成影响。

3.3 溶血现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

溶血现象的发生,会致使蛋白检测结果首先出现问题,这是由红细胞中散发出的Hb物质所导致的;LDH的检测结果也将受到很大影响,因为血小板以及红细胞中的LDH含量为血浆中的180倍,溶血现象会导致样本中的LDH含量升高;此外,由于红细胞中的AST活性是血浆中的30多倍,溶血现象一旦出现,红细胞中AST的活性也会明显增加。

曾有学者对因溶血现象导致的血糖下降现象做了研究,结果发现,Hb对葡萄糖氧化酶的产生不会起到抑制作用,血糖含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因素引起的。首先,红细胞中的某些液体以及其他低浓度物质会在红细胞破裂时进入血清,从而稀释血清,使其体积变大,原有的浓度降低,此外,一旦血清中的成分掺入到破裂的红细胞中,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

3.4 对溶血现象采取的相应措施

为了预防溶血现象的发生,要在采血的过程中注意操作流程的规范性,保证采血器皿的干燥、清洁,并对其进行干热灭菌处理。血带松紧程度的控制能够避免血氧缺氧现象,对于止血也较为有利。进针后发现回血时,应该慢慢拔出注射器的活塞,使采到的血样缓慢的进入试管,避免由于抽血速度过快而导致的红细胞破裂。在抽血完毕后,应尽快进行自然分离,并让凝集过程在自然分离之后进行,以1000-1200r/min的速度使用离心机对血样进行分离,切记不要将采取的血液样本放置于冷冻室中。避免血液样本与化学物质、消毒液等接触,一旦溶血现象出现,要及时分析溶血的类型,并尽快安排下一次采血。

除此之外,样本的采集以及处理和检验过程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操作,以保证样本采集能够一次性成功,对老年患者或者体弱患者采集血样时,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保证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进行采样,而婴幼儿人群则需在股静脉、颈外静脉进行采样。

综上所述,溶血现象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中,笔者分析了120例接受体检患者的血液样本生化检验结果,并对血溶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溶血现象发生后,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糖,血酸素氮,碱性磷酸酶,铬元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尿酸,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均会受到明显改变,为此一定要保证采血过程的规范性、严格性,使采集、储存以及检验过程尽可能做到严谨,以防止溶血现象的出现。一旦溶血现象发生,要及时对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予以区分、判断,以期能够尽快重新取样,保证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丽莹.溶血血液标本对多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4):255-255,253.

[2]黄常健.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95-196.

[3]余潺潺.64例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9):107-107.

(收稿日期:2014-10-16)

(本文编辑:高 健)

论文作者:张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医学杂志》2014年12月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  ;  ;  ;  ;  ;  ;  ;  

试析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论文_张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