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例睾丸畸胎瘤患儿高频彩超声像图分析研究论文_周密

19例睾丸畸胎瘤患儿高频彩超声像图分析研究论文_周密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特检科 四川 内江 641000)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睾丸畸胎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9例睾丸畸胎瘤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声像图特征及手术病理结果。结果:19例患儿术前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睾丸畸胎瘤声像图表现不一,可为囊性、囊实性或实性;实性成分里可混杂散在或聚集的钙化灶。所有患儿均行手术剥除或切除术,术后病检结果15例为成熟畸胎瘤,3例为未成熟畸胎瘤I级,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I-II级。与病理结果比较,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7.9%。结论:儿童睾丸畸胎瘤由于成分一致性及含量的不同,声像图表现多样,具有特征性,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畸胎瘤诊断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 儿童睾丸畸胎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卵黄囊瘤;表皮样囊肿;新生儿睾丸扭转坏死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198-02

睾丸畸胎瘤是在儿童是常见的肿瘤,占青春前期睾丸肿瘤的40~50%[1]。虽然睾丸畸胎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但其发病率仍较低,仅占儿童所有实体肿瘤的0.5 ~2/100,000[2]。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临床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5年6月19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9例儿童睾丸畸胎瘤患儿,平均年龄15.9月(22天~4岁),均为单侧,右侧11例(57.9%),左侧8例(42.1%)。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 iU22、GE VIVID7等的高频探头,频率为7.5~14 MHz。扫查时,对阴囊及双侧腹股沟区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回声等,以及与患侧睾丸的关系。手法轻,避免扫查时探头对睾丸加压,造成血管受压而致血供减少或无。

1.3 治疗方式

本组患儿均予以手术剥除或切除治疗,术后将病灶组织送与病理科,进行病检。

2.结果

19例儿童睾丸畸胎瘤年龄段从新生儿到4岁学龄前儿童。除1例未成熟畸胎瘤I-II级患儿AFP增加,余AFP均为阴性结果。临床表现:除1例为隐睾术中发现,余均为阴囊患侧较对侧增大,或扪及无痛性包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超声声像图表现:肿块形态可规则,也可不规则,边界清,但2例边界欠清;内可为单纯的囊性(1例 5.3%),多囊性(2例 10.5%),囊实混合性(12例 63.2%)以及不均质的实质性肿块(4例 21.1%)。囊性肿块可有不规则的囊壁,部分囊壁可见点片状强回声;实质性成分内可混杂有强回声伴或不伴有声影的钙化灶,钙化灶大小、形态、分布均无规律性,可分散、细密或聚集。彩色多普勒超声示17例(89.5%)肿瘤实质成分内血供较少,仅2例(10.5%)血供较为丰富。此外,肿块可占据整个睾丸,超声下未见正常睾丸组织,也可位于睾丸内,于肿块周边见残余正常睾丸组织(6例 31.6%)。本组病例超声直接提示畸胎瘤11例,诊断符合率为57.9%。

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肿块予以剥除或患侧睾丸切除。术后病检结果示:15例为成熟畸胎瘤,3例为未成熟畸胎瘤I级,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I-II级。

3.讨论

儿童睾丸畸胎瘤可于产检时发现,于新生儿期发现,或者由于肿瘤的体积增大而至阴囊患侧体积增大或扪及肿块,而于儿童期发现。HCDU对阴囊的分辨率可达lmm,对睾丸内组织细微变化非常敏感,因此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查已成为临床上辅助诊断睾丸病变的首选方法。

本组病例中囊实混合型病例为12例,在本组病例中占63.2%,可见囊实混合型为畸胎瘤的主要表型。同时此种表型较易诊断。但在新生儿期,须与新生儿睾丸扭转相鉴别。本组病例中实性肿瘤占4例,内均为不均质中等偏强回声,3例含有钙化灶。CDFI示1例血供较丰富,余血供均稀少。实性肿瘤须与卵黄囊瘤鉴别,但两者区分并不困难,后者为恶性肿瘤,病变大多为均匀的中等或低回声实性包块,偶可见单发或多发的小囊变坏死区,不含钙化灶。

本组病例中10例有钙化。其中9例表现为病变内点团强回声结构伴后方声影,1例表现为散在的细小点状强回声。有学者[3]认为出现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则高度提示良性畸胎瘤的可能,本组结果支持这个观点。9例中8例均为成熟畸胎瘤,另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I级。而又有研究显示6例恶性畸胎瘤中有5例声像图出现强回声伴后方声影,而4例良性畸胎瘤强回声后方伴声影不明显。由此可见强回声伴声影不能用于鉴别良恶性。

本组病例15例未成熟畸胎瘤,3例为未成熟畸胎瘤I级,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I-II级。对于畸胎瘤良恶性的鉴别,超声没有特征性的改变,但对于边界不清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内含散在微小钙化,血供较丰富,同时PW测及动脉血流时,应高度怀疑恶性可能[4]。

4.总结

睾丸畸胎瘤的超声表现多样,其睾丸体积可增大或正常,内可为单个、多个囊性、囊实混合性或实性肿块,混杂散在或聚集的钙化,血供稀少或较丰富。上述表现与睾丸卵黄囊瘤、表皮样囊肿、新生儿睾丸扭转坏死等病变可有类似的声像图改变,但HCDU能将此进行鉴别。同时,对于一个小于1岁的婴幼儿而言,具有这些声像图表现则高度提示睾丸畸胎瘤可能。

【参考文献】

[1] 侯毅,崔立刚,王金锐等.睾丸表皮样囊肿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1):62-64.

[2] Mac New HG, Terry NE, Fowler CL. Cystic dysplasia of the rete testis. J Pediatr Surg. 2008;43:768-770.

[3] van der Sluijs,J.W.,J.C.den Hollander, et al.."Prenatal testicular torsion: diagnosis and natural course. An ultrasonographic study." Eur Radiol .2004:14(2): 250-255.

[4] 陈颖,蔷英,邱秋明.小儿睾丸肿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6):430.

论文作者:周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19例睾丸畸胎瘤患儿高频彩超声像图分析研究论文_周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