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新探论文_林丽英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新探论文_林丽英

摘要:在素质教育大力实行的背景之下,国家愈加重视教育,并且从小学阶段开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阅读和写作作为小学语文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发展,这两个环节的教学并不是独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的优越性,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结合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策略,以此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引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读写模式的应用,从思想上提升学生对于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认知,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用写作来检验阅读的效果,使得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得到提高,此外,二者在互相辅助的前提下,推动读写结合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核心落实到位,推动读写教学模式的延伸和创新,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一)坚持综合发展原则

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时,要格外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阅读和写作能力作为语文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在遵循综合发展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准确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契机,以此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促使阅读与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明确教学侧重点,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并以此为前提采用创新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促使其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坚持差异化原则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性格特点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差异化的个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正确对待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确保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于全体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要对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有基本了解,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教学,并对每个学生予以差异化指导,使得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进而推动读写结合教学课堂的有序进行。

(三)坚持累积原则

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的变化,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课堂中,要对积累学习的重要性予以强调,让学生对累积原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此外,积累学习的效果最终会通过写作得以体现,作为小学生,经常阅读不仅能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而且能提升自我阅历,使自身的文学素养得以提升。此外,学生要明确一点,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没有捷径可走,需要长期累积才能体现效果。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在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尽管大量创新的教学思想不断涌现,但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的现象。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仍然是以阅读为主,留给写作的教学时间比较有限,有的写作任务甚至被安排在了课堂之外。因此,读写结合教学出现脱节,阅读与写作出现了分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较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迟缓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接受新型教学理念,新课标提出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大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向学生推荐阅读刊物时,主要推荐根据学生年龄改编而来的读物。例如教师为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推荐《西游记》此类的读物,而小学阶段的名著往往只体现故事的大致脉络,学生看到的是删减过后的版本,这样的读物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在阅读过程中流于形式,对文章主旨理解过于浅显,基于此,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致使其写作能力也无法迈向新的台阶。

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一)抒发情感,掌握写作技巧

阅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较大帮助,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引导学重视阅读学习十分关键。当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能引发自身情感共鸣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感受抒发出来,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得以展现,能有效提升其写作能力。例如在讲解《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时,作者遭受到飞蛾的侵扰时的情感态度变化对学生造成了较强烈的冲击,作者由烦闷到震惊,通过观察飞蛾强烈的求生意识,由此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文章中蕴含强烈情感的句子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生命”这一命题的重新认识,学生在经历过情感的洗礼后,对文章的感悟更加深刻。与此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仿写,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

(二)续写故事,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能力的提升泵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而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想象力是极为丰富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优势,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留白的地方展开合理的想象,并以此为前提,对文章进行续写。比如,教师在讲解《小木偶的故事》这节课内容时,文章以为小木偶在女巫的帮助下拥有了人类的表情作为结尾,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结尾向学生发问:“小木偶有拥有人类表情孩子后会发生怎样奇妙的事情呢?”,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展开合理的续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有效拓展,以此为前提,凸显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三)读以致用,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每次阅读后做一些摘录,但摘录不仅仅是积累,应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是在文中做下批注,用文字记录下生活点滴、所思所想等。让学生读到令人感动之处就写一写,这样就养成了写随笔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阶段,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将阅读与写作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在促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丽娜.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文学教育.2016(12):78-80

[2]佟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分析[J].考试周刊.2018(10):20.

[3]陆德燕.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33):126.

论文作者:林丽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新探论文_林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