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土地利用分类论文

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土地利用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土地利用分类是研究土地利用的最基础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科研与实践。本文在全面研究土地利用分类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比较且说明了当前国内外土地利用分类的优劣,并提出多层次统一标准的系统分类设想。

关键词 土地利用;分类;功能;形式;标准

中图分类号 F301:24

一切分类都是认识事物的武器[(1)]。土地利用分类既是认识土地利用的开始,也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动态监测和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理论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但是,当前的土地利用分类研究尚缺乏统一分类标准和规范,土地利用分类通用性差,削弱了土地利用资料的应用价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利用科学研究及其应用实践,尤其是在当前人口-土地关系紧张阶段,土地利用分类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了对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判断和认识,影响土地利用的科学决策。因此,必须重视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1 土地利用分类的标准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功能[(2)]。因此,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标准存在着形式、功能及其二者综合等三种意见。

1.1 形式分类标准

认为土地利用分类应反映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形式,反映土地利用本身的内在自然特征。据此,一般地将土地利用分为:林地、草地、水域、建筑、开阔地、石山、冰川、沙漠等,并按形式继续分为亚类,甚至更详细的级别类型。如:建筑用地类型可以分为:高层建筑、低层建筑、道路、开阔地等[(3)]。

1.2 功能分类标准

强调土地利用分类依据不同地域单元上的人类活动,即土地利用地域单元的功能或用途。Clawson和Stewart定义为主导的人类和土地相关的人类活动。由此,可先将土地分为已利用土地和未利用土地两大类,在已利用土地中根据土地利用部门分出第二级十类,即种植业用地(耕地)、园艺和园林业用地(园地)、林业用地(林地)、畜牧业用地(牧草地)、交通用地、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国防用地、娱乐旅游用地、渔业用地等,然后每一部门用地还可分出第三级[(4)]。

1.3 综合分类标准

实质上,这个标准是模糊了功能和形式的区分,代之以土地覆盖(Land Cover)的概念。1961年Burley提出土地覆盖是指由人工建设和各种植被对土地表面的覆盖[(5)]。在分类运用中,许多研究者便同时考虑功能和形式,一般不加区分,逻辑性较差。如美国70年代地质调查时拟定的土地利用调查分类系统,分9个大类,37个亚类,其中大类为:城市或建设用地、农用地、牧地、林地、水域、湿地、荒地、冻土、多年积雪或冰。

2 影响土地利用分类的因素

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由于不同研究项目,其研究目的,内容和要求不同,对土地利用最小单元的规模划分和属性用途的判定标准自然有所差异,而用作分类的资料信息来源及其精度、土地利用本身的多样性及其时空交替又影响着最小单元的确定和属性用途的判定。因此,土地利用类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分类的目的、土地利用多样性和资料信息来源及其精度。

2.1 分类的目的

不同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及体系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以英国的分类体系为例,英国环境部(DOE)为了迅速得到全国土地利用组成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标准仅靠航片上可获的信息定义,并未按照适于规划目的土地利用理想分类标准,粗略地将土地利用分为开发区(Developed Areas)和非开发区(Non-developde Areas)两类,以及5个亚类。英国国家土地利用分类NLUS则按土地利用功能用途,将全国土地利用分为15个大类,78个组、150个亚组、600级等四个级别的分类系统[(3)],适用于规划、监测等多种目的。但是,英国中央政府提出的用于地名索引研究的土地利用分类(NGPS),则依照功能和形式双重标准,将土地利用分为类、组、级和亚级四级系统,虽然层次与NLUS相似,但其大类划分为16大类,其它各层次划分定义与NLUS有很大差异。

2.2 土地利用的多样性

土地利用多样性是指同一自然地块的土地具有多种土地利用活动,它不同于一种土地被另外一种永久(长期)活动所替代,也不同于同一地块不同层次(地上、地下)具有不同活动,其实质是指同一地块有两种或更多的活动过程,彼此联系密切,但却归属于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社会经济过程,如工业、农业、商业等。所以,对这些土地利用活动的分类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

多用性存在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一是多种活动同时进行,如林地既可用作用材林、经济林、水源林、薪炭林,又可作旅游用地、打猎、观赏等。另一种形式是指同一地块季节性或周期性存在多种活动。如城镇中某段开阔地,平常是休闲娱乐场所,周末则成为市场;还有农用地中耕(园)地轮作,春夏种稻、秋冬种果(香蕉、菠萝)。然而,一般性的调查很可能观察不到这些多用性,只有典型的专项调查,采用特定的分类标准及系统,才有可能予以准确记述。即使优良的计算机系统,单凭遥感影像也难以确定,唯有进行多时相信息和野外实查相结合,方可部分解决类似问题。

2.3 信息来源与精度

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来源有三类:土地利用详细调查、遥感和统计,其中以土地利用详细调查信息最为完善、精确,调查中可依据土地利用对调查目的重要性,准确判定其归属类型或多用性,调整相应的判译地域单元限制,但是,遥感和统计汇总分类几乎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在遥感影像解译过程中,分类标准和精度要依据成像效果和分辩率等来确定。理论上,遥感影像资料可以达到最小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地域空间单元。实际上,由于技术等方面原因,目前的卫星影像很可能遗漏某些土地利用重要类型特征。另外,由于各部门各地区分类定义、过程、时间等差异,有些部门统计汇总资料可比性、通用性差,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年鉴分类,只能使用概略的分类标准及体系,即耕地和永久性农地、永久性放牧地、森林和林地、其它土地,并在每次公布的表格中都谨慎地注明各类土地定义,提醒使用者注意各国资料数据的区别[①b]。

此外,影响分类标准和体系的因素,还有区域差异,包括不同国家、地区等多层次区域的土地资源条件、利用方式、文化观念、区域规模等。

3 国内外主要分类体系的比较

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主要有8个(见附表)。其中国外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以英美为代表,具有广泛影响的分类体系有四:(1)英国著名地理学家L.D.Stamp30年代初拟定的世界最早的英国第一次土地利用调查分类(FLUS),过分地强调农业利益,分类中竟将城市和废弃地同归一类[(6)]。(2)Coleman博士主持英国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时,重新制定了新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SLUS),增加了非农用地一些类型,将Stamp原来的9大类增至13类,二级分类64个[(7)]。(3)英国国家环境局70年代拟定的国家土地利用分类体系(NLUS)。类型和层次都比以往两个更多,增至15大类,4级层次,而且改变了过去重农思想,非农用地类型增加,可谓目前较为完善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4)美国地质调查中制订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USGS),它包括自然景观(形式)和利用形式等综合分类,具有较强的形式分类标准,并对我国80年代进行的土地利用分类有一定的影响[(4)]。

附表 中外土地利用分类比较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最早出现在本世纪30年代,金陵大学教授卜凯(Buck)在1937年汇总各地农业报告后,编著《Land use in China》一书,但其分类完全倚重农业,分类体系不太完善。科学的土地利用分类最先提出者,当属老一辈地理学家任美锷教授,40年代初,在遵义尝试进行土地利用调查时,综合地将土地利用分为6个大类(见附表)[(8)]。其次是解放后农林各部门拟定的各门类土地利用专项调查分类。而影响深刻、广泛的分类体系,主要是80年代后的3个方案。一是1981年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订的、为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服务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案,共有11个大类,48个二级类型。二是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重新公布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案,新方案仍采用2个层次,但将11个大类压缩为8个,48个二级类型压缩为46个[①c]。该方案也是目前国家土地管理局组织的全国土地利用详细调查分类方案,属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中较为完善的一种。三是中国科学院地理所1983年提出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采用3个层次,即分10个大类,42个二级类型,35个三级类型,但局限于全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的编制[①d]。

中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同国外相比明显存在以下特点:(1)分类标准多强调土地利用的功能,尤其强调农业利用的详细分类,而对非农用地如城镇用地,则缺乏深入细致研究。(2)分类标准界限模糊、混乱。如现行的土地利用调查分类标准中,沼泽地列入未利用土地,同一般水域分开;分类标准界限定义中多处出现“以…为主”的不确定表述,甚至有时标准强调功能(产品、用途)为主,有时则强调形式(如园地分类中,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等。(3)分类层次、类型数目少,略显粗糙。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一般为二级系统,个别三级,而国外分类体系,一般均为四级。这种概括不能充分反映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类型差异的国情,也影响到资料归并处理的科学性。

4 结论与建议

土地利用分类实质上是对多层次的土地利用系统进行的不同层次(亚级单元)的区分。按照系统分析的观点,相同层次的划分必须应用统一的标准,事实上,这个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我们的认识水平和目的导向必须与标准保持一致,才能形成科学的通用性强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否则分类体系是混乱的。所以,科学的分类体系必须是统一标准、多个层次的。

来稿日期:1996-08-15

Research on Classification of Land use and Factors of Affe

cting Landuse Classification

Qin Mingzhou

(Nanjing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s,CAS,Nanjing 210008)

Abstract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is most basic work to research land use,itdirect affected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and use.Based on all-respect approach on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home and foreign land use classification,this paper carried out the comparison about Chinese classification systems of landuse with foreign ones of land use,and explanation advanatges and shortcomings existed in Chinese classification systems of land use with foreign ones of land use.While the thinking of multi-level and identical criterion system classification was advanced.

Key words land use;classification;function;formation;criterion

注释:

①bFAO,农业年鉴,1991~1994年

①c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资源土壤普查专业组编,《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测绘出版社,1984

①d吴传钧主编,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科学出版社,1990

标签:;  

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土地利用分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