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城市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但是也给水资源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在目前的城市生活中,水资源污染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工业生产带来的工业污染,其次是农业种植中存生的农业水资源污染,最后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各种形式的污水导致水资源在大面积的减少,出现了资源紧张的情况,因此在目前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针对水资源进行相应的水环境保护,通过相应的技术,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同时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关注技术的相应发展,避免对周围环境形成第二次污染,以达到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人工湿地
引言: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保证城市发展的质量,会大量使用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缺失,同时为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建筑工程对周边环境都有着较严重的污染,使的水环境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因此为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情况,所以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针对水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理,整合资源,降低水污染受到污染对人们带来的影响,提升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
1城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1.1水环境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首先,在规划过程中,城市水环境的规划没有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在对水污染进行控制时,没有认识到水环境与当地经济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水环境的功能以及效益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一来就导致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经济增长对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这一问题,尤其是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其次,在规划技术上,一些城市缺乏系统的规划指标。当前,水环境系统规划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在规划指标上也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城市水环境的系统性的特点。最后,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因为缺乏规划实施监管技术的支持,对水环境系统的整体价值也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在对城市水环境的污染控制过程中,各级政府没有实施强力的监管手段,从而导致水污染的控制措施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1.2缺乏对水污染综合治理的考核以及评价
在对城市水环境治理的规划以及运营上,我国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还处于摸索阶段,尽管在近些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因为没有一个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导致各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所缺失,此次外,因为没有形成强力的监管手段,所以一些污水处理厂处于盲目的建设阶段,存在着规模过大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1.3排水模式较为混乱
在我国许多城市中,都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现象:(1)排水系统污染物的收集以及输送的效率较为低下;(2)污水厂的效能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3)城市面源的污染较为严重;(4)排水系统的运行没有一个科学的指导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只顾眼前而忽视后果的这一做法;(5)对排水设施的养护与管理不足,这样就促使城市的整个排水系统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使管道风险事故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1.4标准体系的缺失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我国已经逐渐认识到经济过度发展给环境所带来的沉重负担,为了缓解城市水环境的污染,我国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相关标准相继颁布实施。然而当前所发布的技术标准很难满足城市的发展,满足产品生产的要求。此外,标准性、协调性较差,内容存在着交叉重复的现象,而且所颁布的标准技术用语不够规范。新标准的制定与其他相关标准存在着内容上的相互矛盾,这样就为标准的执行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水环境的修复技术的进展
2.1外源污染的控制及修复技术
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仍然是外源污染控制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主演针对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而且主要控制指标为有机物、重金属等,对氮、磷的控制尚不理想,因此,在污、废水排入水体之前,需要进行脱氮除磷处理。生物脱氮法可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浸没滤池,流化床法、生物转盘等。国内外较成熟的生物除磷工艺有A/O和A2O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的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对氮、磷的去除效率较低,据国外通用的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标准(TN0.3mg/L和TP0.02mg/L)还有较大的差距。如果在生化处理中加入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工艺,则投资和运行成本又相对较高。将人工湿地和污水处理工艺结合,可以削减氮、磷含量,提高水质,还具有费用低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2.2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
2.2.1源头的分布控制技术
利用分布控制技术可以达到减低水流速度,拦截降雨径流,渗透、减轻后续处理系统的污染处理负荷,具有削减面源污染负荷的作用。对于城市河流的不同源头的降雨径流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下凹式绿地、铺设透水层和缓冲带等。
2.2.2下凹绿地设计
为了消纳更多的地表径流,采用下凹绿地,现状绿地与周围地面的标高一般高,通过改造,可以使下凹绿地高度低于周围地面10cm左右,这样就可以保证周围硬质地面的雨水径流自然地流入绿地。在绿地下层的天然土壤,可以改造为渗透系数大的透水材料,由上到下为表层土、砂层、碎石、可渗透的底土层,土壤的储存空间变大。既能保持一定的绿化效果,又可以净化降雨径流。
2.2.3路面铺设透水层
对于城市河流的两侧人行道,入流量小且承担载荷小,采取在路基土上铺透水垫层,以减少净流量。对于车流量较大的滨河路,适当降低路两侧的地面标高,修建小型引水沟渠,就可以使地表径流流入下凹式绿地。
2.2.4缓冲带设计
从单纯的水土保持功能发展到用于陆地系统恢复植被走廊,可以将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威胁予以缓冲,能保证陆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提高恢复生态生物的多样性,在面源污染的控制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3点源污染的控制技术
2.3.1工业点源污染控制
工业点源的污染必须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力度,控制污染源的污染排放,可以对排污口建立档案进行管理,对工厂企业进行定期检查。类似于盐湖工业、养殖场、化工企业等需要达标才可以进行排放,对不合法,不达标的工厂进行查处关闭。水污染治理的根本是控制污染源,因此需要严格执行工厂排放标准,监督达标排放,有必要定期对我国的工厂污染排放标准进行检查和修订,不断更新合格的排污标准。
2.3.2控制氮、磷的排放
城市污水里含有大量的氮、磷,排放到江河湖里会造成富营养化,影响生态环境。需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并且同时限制含磷日化品的使用。应加大污水处理厂的除污能力,对城市污水进行脱氮除磷,防治富营养化,对禁磷法律要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3总结
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水平高低对于缓解我国的水危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污染水体的修复是牵涉到污染治理、环境生态和水利水文等多学科,必须从水体的功能定位、污染整治的目标和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的建立等多方面入手,才能维护好水体的健康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城市水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J].胡榕.智能城市.2018(17)
[2]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范群杰.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10)
[3]城市水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J].吴景文.农技服务.2017(19)
[4]3AMBR工艺在污水资源化和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王静,胡雪,邵霞.化工设计通讯.2016(10)
[5]城市水环境治理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特点分析[J].段丙政,汪萌,王龙涛.工程技术研究.2017(04)
论文作者:汤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5
标签:城市论文; 水环境论文; 径流论文; 技术论文; 绿地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体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