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论文_曾栋

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论文_曾栋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人才培养、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使命,而这三大使命主要依靠高校教师来承担和完成。在新形势下,社会对高校教师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三大职责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教学思想、教学质量、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

一、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特别是作为民办高校,要想在未来新的环境中发展,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作为学校转型的根本之路。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而教师又是中心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质量对学校的整体水平影响较大。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本人体会主要有如下几点:

(1)目的明确。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根据培养方案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决定这次课的知识掌握目的。同一门课程对于不同定位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不尽相同。我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依托进行教学,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讲到底,漫无边际的讲授,使学生不清楚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方法恰当。教学方法非常之多,不论哪种方法目的都是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应在“恰当”下功夫,处理好关系:①处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调整教学方法;②处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以实效为主;③处理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以学为主,通过教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组织好教材写好教案。在教法与学法选择好后,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教法学法上的加工, 使教材与教法学法融为一体,成为教学的具体方案。教材是前人 研究成果的总结, 按知识的逻辑顺序编辑,这种逻辑顺序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认识顺序往往是相反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材逻辑顺序按“ 定义— 定理、公式、法则—应用”编排,学生思维活动是按“问题—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应用”的顺序进行。因此,在组织教材进行教学时,要按学生思维易接受的方式对教材的内容, 适当编排顺序,深人浅出地作一些补充。做到教案与教材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在教案中至少应有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方法、内容、作业布置等内容。

三、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高校教师作为走在知识前沿的领导者。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基本途径。教师亲身参加本学科的科研,对科学规律的了解非常清楚,科学思路开阔,讲起课来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就科研成果这一问题,每位教师都要有正确的认识,积极参与。具备一定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水平应该是成为大学教师的必备条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需要来讨论教学水平的好坏。当然,研究水平、教学水平具体的高低,也是因人而异,决定了其具体的工作岗位,不能绝对化。毕竟一个人能力和精力有限,要研究和教学都一流,是比较困难的。但无论如何,不同分工的教师都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深厚的专业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分支与专业化领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雄厚的理论基础,以及更为重要的将知识运用于自然、社会、人类的能力。正如教师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一样,学生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学习一堆死知识。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成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探究自然的工具,一种透析社会的框架,一种服务于人类自身幸福的途径,才是教与学的最终目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当然首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大学教师决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编的再快的教科书也赶不上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脚步,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关心身边事、社会事、国家事、世界事,要及时获取最新的人类知识成果,为自己的知识充电,将最新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将学生的现在与将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大学教师在自己所属的专业领域,应该尽最大努力将自己修炼成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师。

五、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师德从定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去待人处事,做好教学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是教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教师的师德素质主要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三个方面。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科技的迅猛发展正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高校教师要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就必须迅速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创造充满生机的“人的教育” 。 要充分利用一切现代教育资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而且更注重学生的情商,如性格、意志、情趣的培养,因为这些主体性因素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志奎,梁瑛娜,单艳霞,郭长虹.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职责与工作探索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 2015 (13) :34-35.

[2]郭冠华,李瑞风,胡安霞,等.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

[3]王鹏,高峰强,李鹰.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群体类型研究[J].教育研究,2013,(6).

论文作者:曾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1

标签:;  ;  ;  ;  ;  ;  ;  ;  

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论文_曾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