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淤中药制剂用药致患者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韩月娇

韩月娇

(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苏州 215101)

【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淤中药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取研究对象50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5年2月份收治的因活血化淤中药制剂致不良反应的患者。观察和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以及活血化淤中药制剂类型。结果:活血化淤中药制剂中,主要以血栓通以及血塞通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50例患者经临床分析,显示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皮肤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结论:医院单位需要加强度活血化淤中药的监测,结合患者的个体特点把握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活血化淤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药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49-02

活血化淤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对血栓、血流不畅等伴有血瘀的疾病治疗,治疗效果理想。活血化淤中药制剂的药物组成主要包括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等,具有消除血瘀以及疏通血脉的效果。然而活血化淤中药制剂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使用不合理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院对50例因活血化淤中药制剂致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总结活血化淤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研究对象50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5年2月份收治的因活血化淤中药制剂致不良反应的患者。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为23岁到65岁,平均年龄为(45.2±0.2)岁。所有患者均在药物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且药物剂量减少或者停止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均有所改善。

1.2 方法

组织医师对对活血化淤类中药不良反应的表格进行设计,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并统计活血化淤中药制剂的名称、治疗时间、治疗剂量以及详细不良反应等。通过分析统计数据,总结活血化淤中药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原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分析50例患者的活血化淤类中药制剂名称以及具体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经核对后,输入计算机,且应用SPSS 14.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且应用χ2检验,P<0.05被认为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唯一评判。

2.结果

2.1 50例患者所用活血化淤中药制剂名称

如下表所示:

表1 50例患者所用活血化淤中药制剂名称

可见,5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以皮肤系统反应比率最高,占48%;其次为神经系统反应,占22%。皮肤系统反应的发生率与其余系统反应相比,有较大差异性,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临床上,活血化淤中药在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对机体血液流变学、凝血机制等有作用,能够影响机体系统,具有活血行气、疏经通络、去瘀生新等效果。在目前,活血化淤中药主要选择中药制剂,主要是因为其通过精炼和提取中草药,有效浓缩了药物的有效成分,容易吸收,且有利于保存,携带方便[1]。

在病理状态下,机体容易因药物作用产生质以及量的变化,继而对药理作用造成影响,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本院研究显示,50例患者中,活血化淤中药制剂以血栓通注射液的使用率最高,占34%,其次为血塞通注射液,占22%。血栓通注射液与其余制剂的比率差异性较大,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5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以皮肤系统反应比率最高,占48%;其次为神经系统反应,占22%。皮肤系统反应的发生率与其余系统反应相比,有较大差异性,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这与董春桃[2]的研究结果相符。血栓通注射液以及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主要来源于人参以及田七,人参具有多种导致机体过敏的成分,因此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另外,提炼纯度可能也有影响。一般认为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中草药自身的特点:中草药的药效受到产地天气、地质条件等影响,且加工、炮制以及储存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不同产地以及生产商制造的药物,药效也有一定差异性。

(2)生产工艺影响:中药相比西药,其成分复杂,加工以及提取的过程中无法将植物蛋白以及多肽类物质等消除,且这些物质存在抗原性,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加之目前中药质量控制不健全,因此中药质量得不到保障。

(3)使用不合理:由于活血化淤类中药制剂成分复杂,且适应症模糊,因此使用过程中容易配伍错误,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

对于上述情况,医院单位需要加强对活血化淤类中药制剂的宣传,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医护人员对该药物的认识。同时完善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完善技术规范。加强对药物适应症、药物剂量说明以及合理用药标准的落实,且结合患者不同体质合理治疗,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活血化淤类中药制剂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需要加强对药物的监测和管理,规范使用标准,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殷颖,施明鸣.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J].海峡药学,2011,3(6):86-88.

[2]董春桃.活血化淤中药制剂用药不良反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5):133-134.

论文作者:韩月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活血化淤中药制剂用药致患者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韩月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