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探讨论文_高双喜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探讨论文_高双喜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主要包括维修等级、维修内容、维修标准等方面。维修制度的确定直接决定了车辆段建设的规模、车辆的利用率及维修成本,影响车辆的可用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是车辆维修体系建设的基本点,也是车辆维修体系和全寿命周期成本中最主要的顶层参数之一。我国轨道交通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后期车辆的检修将会有较大压力,对车辆关键部件进行长期的健康状态监测,通过把各项成熟的检测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并形成有效的状态监控体系,运用于车辆运营、维护、检修等阶段,采取“以状态预防修理为主,多种维修方式并存”的检修模式,不但可以降低故障率,而且有效控制检修成本和周期,提升了车辆的整体运营水平。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

前言

虽然国内多个城市已建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但各自的车辆维修制度均不相同,维修周期、维修内容和维修标准也各有特点。其主要体现在:是确定车辆段建设规模和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是确定维修计划、备品备件计划、工具工装设备计划等维修管理体系的主要依据;是确定维修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的主要依据。

一、现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现状

以下主要是重点介绍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较为发达城市的维修制度中的维修周期现状。

1.北京地铁。计划性维修方式是北京地铁主要使用的,其中DB11995-2013《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是其主要依据车辆维修周期状况。

2.上海地铁,均衡修方式是上海地铁主要使用的。

3.南京地铁,全效修方式是南京地铁主要使用的。

4.比较各种维修制度。计划维修模式是根据运营里程和运营时间设置的,一般在北京和哈尔滨等城市的地铁中使用这种模式,其优点主要是维修是逐级进行的,不会产生漏项。但是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较高的维修频率和较多的需求人数、过检现象容易出现、使用较长的时间维修高级别车辆以及车辆具有较低的运用率等。均衡修/全效修维修模式主要是整合原有的月检和定修,同时按照工作量将月检以上的规程分配成均衡修1~12,一般在上海和南京等城市地铁中使用这种维修模式,其优点主要是维修是逐级进行的,不会产生漏项,同时高级别修程会对窗口时间充分利用,大大提高车辆的运用率。但是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较高的维修频率和较多的需求人数和过检现象容易出现等。由此可见,各种维修制度既有优点也具有一定的缺点,所以各个城市地铁公司要对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的分析,对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的维修制度合理的选择。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检修基地的设计模式和执行模式都采用计划预防维修制度,该模式是一种按修理计划对车辆进行预防性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和大、中、小修,是以修理周期结构和修理复杂系数为支柱,包括一系列的组织技术措施,规定了修理工作的严格计划性。主要是为防止设备磨损加剧而采取事先预防措施。在计划预防维修制度中,按类型和工作环境划分等级,按等级规定修理间隔期,再确定不同的修理周期及结构。该模式以保守的方式有效避免了车辆运营时的恶性事故,属于以成本保安全的手段。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建设的高峰期,按计划预防维修制度的检修模式和工艺预测,车辆未来5~10年将达到检修高峰期,需要大量检修专业技术人员满足现行检修模式需求;计划检修强制的大拆大卸方式也提高了检修成本。因此,急需摸索适合我国轨道交通车辆检修的新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

1.以状态预防修为主,多种维修方式并存。根据我国庞大的运营系统和特有国情,单纯一种检修模式是不合理的。在车辆维修管理上推行“以状态预防修理为主,多种维修方式并存”的维修方式,“以计算机制定计划为主,人为经验判断为辅”的模式,解决检修技术人员不足,降低材料备件消耗,确保车辆安全高效运行。轨道交通车辆是十分庞大且运行速度很高的机器设备,多技术的集成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不可能套用一种简单的维修模式,应当依据具体情况,在不同系统或部件采用以状态预知维修为主、定期预防和事后维修等多种方式组合的检修模式。状态预防修即是一种以车辆状态为依据的预防维修方式,是根据车辆日常点检、定检、状态检测和诊断等手段提供的信息,经过统计分析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故障部位和原因,并在故障发生前能进行适时必要的维修。由于这种维修方式对车辆有针对性的进行维修,修复时只需修理或更换将要或已损坏的零件,就可有效避免意外故障并防止事故发生,减少维修费用。采用“状态预知维修方式”进行设备技术状态监测时,需要智能性的监测仪器、设备和系统的准确数据。通过对车轮缺陷、受电弓状态、受流器状态等关系运营安全的关键点及对转向架状态、牵引电机状态、车轮磨耗、受电弓磨耗、受流器碳滑块磨损等主要维修点进行长期状态检测,进行劣化的趋势管理,即可实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状态预知维修”;对车上电器、控制等劣化趋势相对稳定的项目进行“计划预防维修”;对车上照明系统等辅助项目采用人工点检形式的“事后维修”方式。

2.状态检修体系的设想。通过智能检修设备及系统在运用所(维修段或停车场)、检修基地(车辆段)及车辆日常维护阶段进行状态监测,分解检修阶段进行针对性的状态确认和检修,对车辆出厂状态数据、日常监测数据、分解检修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由计算机制定后期的监测和检修计划。不同阶段检修方案及合理维修方式:(1)车辆运营阶段:建立在线智能监测体系,对车辆主要部件(如转向架、车轮、受电弓等)进行趋势化状态监测;(2)定期运用维修阶段:建立完善的具有智能检测、存储、通信等功能的检测设备,对车辆电器检测的数据与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检测部件进行趋势性管理;(3)定期分解检修阶段:建立车体电器、转向架、轮轴的智能检修设备及检修系统,将复杂的分解检修,管理过程系统化、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为后期监测、检测、检修提供科学指导。采用将检修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专家系统的方法来确定合理的维修方式,确定有关机件是采用定期维修、视情维修还是事后维修,是报废更换还是改进设计,使维修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科学确定预防维修工作的间隔期和维修级别。经过可靠性统计分析后确定维修工作的时间间隔和维修级别,在传统规定和经验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优化维修周期和维修级别,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有针对性。以“状态维修”为主的组合维修模式既实现了“定期预防维修”的可靠性,又确保了车辆主要部件的安全功能,同时保持了状态维修经济的优点。在保证车辆正常良好运营状态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维修。对于损坏后对运行安全影响不大的系统,加强点检频率,采用事后维修会有较好效果。通过多种维修方式的组合,可以促进车辆检修管理现代化及状态监测技术、智能检修技术的应用推广中,为延长检修周期推广的新工艺、新技术等都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上述分析和建议只是原则性的,具体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怎样制定。当前的维修模式是多样化的,如均衡修和计划修等,但是各种维修模式既有优点也有一定的缺点。同时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车辆维修制度,将车辆的使用率提升,将其维修成本降低,从而可以将公司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进而可以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清.关于地铁车辆检修制度[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4):58-60

[2]吴强.地铁车辆检修修制改进的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7(2):53-54

[3]阚成勇.城轨车辆维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7.

论文作者:高双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探讨论文_高双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