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范喜萍

尿液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范喜萍

黑龙江省鹤山农场医院 161443

【摘要】目的:研究尿液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临床采集尿液标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尿检的患者,研究其采集尿液标本的过程,分析在采集的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一些好的针对性建议。结果:本次对100例患者采集尿检的过程中,有23例患者采集尿液标本的容器不符合要求,有10例患者留取尿量不符合要求,有12例患者尿液存在干扰物,还有20例患者出现了留尿时间的问题。结论:民众对于尿检时采集尿液标本的认知度不高,护理人员在采集尿检标本时,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严格执行,从而提高尿检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液标本;采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29-01

尿液分析具有简便、快速、多项目、无创伤性等特点,尤其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有着其它检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送检的尿液标本是否符合临床操作规程所规定的要求是影响尿液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尿液常规分析前必须坚持尿液检验全过程的全面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尿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尿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是尿液检验的基础。在门诊,患者一般由检验人员提供用具及指导标本采集,住院患者多由护士提供和指导。在实际工作中,尿常规标本采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进行总结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为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尿检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6例,年龄3个月到56岁,女性患者44例,年龄2个月到67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初步诊断后,需要进行尿检来进一步进行确诊。

1.2方法

对不正确标本留取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各类型不合格标本进行统计,研究其存在的问题。

2.结果

本次对100例患者采集尿检的过程中,有23(23.0%)例患者采集尿液标本的容器不符合要求,有10(10.0%)例患者留取尿量不符合要求,有12(12.0%)例患者尿液存在干扰物,还有20(20.0%)例患者出现了留尿时间的问题。

3.讨论

3.1存在的问题

采集尿液标本的容器不符合要求,本院现采用一次性有盖的塑料杯,透明、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环保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容积,能容纳50 mL以上尿液,圆形广口,直径>4 cm,有较大底部以便平稳放置,并在容器有效期内使用。但据我们近3个月的不完全统计,留尿容器不符合要求者约为73%(肾脏病内、外科所使用的容器基本符合要求)。临床上很多护士基本上不知道留尿时对应留取尿量的要求。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留尿时间的问题,尿液标本留取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尿中有形成分将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细胞、管型将逐渐减少,而结晶、细菌逐渐增加,对尿液成分分析极为不利,常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规定,尿常规检验要求在尿排出后2h内检测完毕。但是按照多数医院的工作规律,患者多在清晨6时左右留取晨尿, 8时送至检验科,加上标本检测的前序工作,到上机检测完毕,最快也要3~4h,这一问题不解决,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质量。而我院的正常上班时间为9:30,检验科从接受标本至检查基本结束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因此导致部分标本因放置时间超过了2个小时而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尿液混入干扰物,在我们不完全的调查中被询问的患者基本上都知道正确的留尿方法,但多数患者并不十分清楚这种留取方法的重要性,因而大多数患者并未严格按照要求去做。由于医护人员工作不细致,送检的标本被各类分泌物等污染,这些标本受污染物影响,检测结果不能正确反映患者当时情况。尿液标本采集的质量对尿液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如何根据检测目的采集合格的尿液标本尤为重要比如尿标本应避免白带、精液、粪便和异物等混入,患者用自备的药瓶或饮料瓶装尿,这些容器不易刷净,女性患者未避开月经期或未清洗外阴后留尿,摄入大量维生素C可使尿中潜血、葡萄糖、胆红素、亚硝酸盐出现假阴性反应等等。韩云儿等认为两便送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护士对两便标本的采集不重视,健康教育不到位。使得有些患者不知道采集时应注意什么,因而采集的标本质量差,甚至标本被检验科退回。

3.2针对性措施

容器的规定,采集尿液标本的容器不符合要求 对留取尿液标本容器的要求是:无色、干燥、透明、带盖、不易倾覆,容量不得少于50ml。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应该严格遵守这个规定。尿量的规定,根据NCCLSGP-16文件推荐,患者每次留取的尿量不应少于50ml,以便及时复查结果。规范送检时间,据患者患病的状况,要求临床各科室分时段分批送检;尿常规检验人员提前2~3h上班;检验科采用检测速度较快的自动化分析仪。建议临床科室尽量少用第一次晨尿,多采集二次晨尿,能用随机尿的患者可用随机新鲜尿送检,保证标质量。尿检知识普及,

护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繁重,临床护士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在接到医嘱后,准确地了解尿液检验的目的,及时发放合格的留尿容器,指导患者正确地留尿并督促其完成。为了正确采集尿液标本,医护人员应根据检测目的、标本类型等,口头和书面指导患者正确采集尿液标本及告知注意事项,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清洁标本采集部位:用肥皂洗手、清洁尿道口及周围皮肤。清洁标本采集部位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可以采用中段尿。对于女性患者,中段尿标本更具有临床意义。

3.3未来的发展

液标本采集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是检验及护理人员对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采集尿标本是比较脏的工作,心理因素导致很少有医护人员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分析有关采集尿液标本的问题。一个有价值的检验结果,需要患者、护理、检验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因此要求护理和检验人员及时沟通和积极配合,保证检验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高要求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对细节的完美追求。现代护理服务中人性化的投入,就是满足患者对服务精细化的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采集尿液的过程中,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可以有效的提高尿检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35

[2] 张亚卓,韩悦容.急诊护理服务中的细节品质[J].护理研究,2006, 20(2A): 358-359

[3]缪丽娟,曾宪芳.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5): 55-57

论文作者:范喜萍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尿液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范喜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