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故因果理论在发电厂危险点辨识中的应用论文_刘素霞

浅谈事故因果理论在发电厂危险点辨识中的应用论文_刘素霞

(大唐洛阳首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471900)

摘要: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他的特殊性决定了电力生产作业中的危险点是复杂多变的,并且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加强电力生产危险点防范与控制,进而提高电力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电力生产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事故致因 电厂 危险 辨识 应用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火力发电技术得到迅猛发展,高温、高压、强电是现代电力生产的特点。因此电厂的生产过程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如何辨识生产中的危险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企业安全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 危险点辨识的理论基础

1、危险点的定义

所谓危险点,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动作等。危险点包括3个方面:一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诱发职业病;二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等物质,如转机对轮无安全罩,与人体接触造成伤害;三是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技术或工艺规定,随心所欲地作业。

2、危险点的特点

2.1危险点具有客观实在性

生产或科学实验活动中的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它,它都会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一旦主观条件具备,它就会由潜在的危险变为现实——引发事故。因此在分析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决不能采取回避态度和抱有侥幸的心理。

2.2危险点具有潜在性

危险点还具有潜在性,一是指存在于即将开展的作业过程中,不容易被人们意识到或能够及时发觉而又有一定危险性的因素。二是指存在于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虽然明确地暴露出来,但没有变为现实的危害。应该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危险点都必然会转变为现实的危害,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是,只要有危险点存在,就有可能危及安全。

2.3危险点具有复杂多变性

危险点的复杂性是由于作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的。每次作业尽管任务相同,但由于参加作业的人员、作业的场合地点、使用的工具以至于所采取的作业方式各异,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也会不同。而相同的危险点也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过程中,所以治理危险点的工作不能一劳永逸。

2.4危险点具有可知可预防性

我们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它常常隐藏在作业环境、机器设备或作业人员的行为之中,但是按照辩证的观点来看,一切客观事物都是可知的。那么只要我们思想重视,认真分析每一项具体维修工作的危险点,采取的措施得力可靠,就完全可以在我们的日常作业中预先得到识别和预防。

3、危险点的查找方法

发生电力生产事故的原因,总是由人的原因、物的原因、环境原因、管理原因诸要素组成。事故致因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对事故发生起决定作用的要素,进行重点预防的方法。这里所说的事故致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诱发事故的危险点。因此,运用事故致因分析法,有助于分析预测,找准危险点,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

4、危险点的查找步骤

事故致因分析法的一般步骤为:

1)作业前,根据每次作业情况,划出工作流程图。

2)依据流程图从人、物、环境及管理方面辨识危险点。

3)分析危险点与事故的联系,列出它们导致事故发生的类型。

4)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抓好危险点的消除和控制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 如何应用事故因果理论辨识发电厂生产过程危险点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干扰与管理缺失是在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电力生产也不列外。下面就火电厂一般检修工作为例,说明一下如何应用事故致因理论对危险点进行辨识。

1、人员原因辨识要点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包括操作工人、管理干部、事故现场的人员和有关人员等。

(1)不按规定办理工作票、工作内容和安全措施不齐全、随意变更安全措施。

(2)不按规定制定“三措一案”。

(3)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工作服、安全帽、安全带、耳塞、防护镜、防护鞋等)。

(5)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包括一般机械工具、电动工器具、起重工器具、电火焊用具等)。

(6)不遵守安全规程违章作业。

2、物质原因辨识要点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发生事故。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产生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转化为事故。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

(1)机械设备防护装置缺失或存在缺陷(如防护罩等)。

(2)工器具存在缺陷(包括一般机械工具、电动工器具、起重工器具、电火焊用具等)。

(2)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工作服、安全帽、安全带、耳塞、防护镜、防护鞋等)。

(3)脚手架搭设用品加班、架杆、卡口在在缺陷。

(4)危险设备场所(包括空洞等)无安全围挡,警示标识。

(5)临时电源存在缺陷(包括电缆、安全电源、灯具、漏电保护器等)。

3、环境原因辨识要点

环境因素是生产实践活动必备的条件,任何生产活动无不置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没有环境生产实践活动是无法进行的。电厂作业环境主要有照明不当、高温、噪音、粉尘、作业空间狭小等还有自然环境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室外作业的影响(如气温高、气温低、风力等)。

(2)作业工况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作业现场温度过高、作业现场噪声超标、作业现场粉尘超标等)。

(3)作业现场环境不良影响(如照明不足、空间狭小、容器内作业、高空作业、孔洞护栏不齐等)。

4、管理原因辨识要点

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恶劣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但却是本质的原因。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弥补人、物及环境因素的不足,对人和物的控制,对环境的改善,归根结底都有赖于管理。

(1)安排工作任务不合理,派技术水平不匹配的人员单独参加不适宜的工作。

(2)未编写标准工作票或标准票不标准,“三措一案”内容不严密或不完善、有疏漏,未经审批,执行不到位。

(3)未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安全技能和技术技能。

(4)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完善,作业指导书内容不完整。

(5)各级管理人员未深入现场督促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查找安全薄弱环节。未对重点对作业安全措施、危险点控制措施、作业行为、作业环境进行事前确认。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应用管理的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干扰,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事故致因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管理。

五 结束语

本文以事故致因理论为工具,对如何进行检修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辨识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不断地消除人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环境的干扰。就能避免人和物两大轨迹危险点交叉发生事故,斩断事故链。将危险点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全国安全评价师辅导教材基础知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 火力发电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中国电力出版社

[4] 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措施(检修).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论文作者:刘素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浅谈事故因果理论在发电厂危险点辨识中的应用论文_刘素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