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德育的有效性途径论文_常梅

浅论中职德育的有效性途径论文_常梅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71024

摘 要: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群体,其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中职德育不仅需要传授道德知识,还需要以公共生活为中心,向生活世界回归,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还需要道德体验的交流,并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人因道德而崇高。正如古代著名思想家苟子所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道德教育永远是一种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存在。脚踩大地是因为教育必须扎根实践;仰望星空是因为教育必须执着人类的理想和理想的人类。任何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道理既懂也能讲,而且对德育都能评判一番,而难的是操作与践行,难的是有实效,中职德育更是如此。

一、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中职学生的弱势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第一,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大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甚至同学的歧视。他们不是中考的胜出者,而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第二,大多数来自弱势家庭,如农村、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水平偏低,家境较为贫困。第三,不少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内向和离群现象较为突出,“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做不好”等成了其心理定势。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无望,有的迷失了方向,上网成瘾,沉浸在虚无缥渺的空幻之中,进网吧、聊天、玩游戏、吸烟、酗酒……忘却了生活目标。而且,学生的不良心理有相互“传染”之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学校德育显得苍白无力

中职德育的现状突出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照搬普高德育经验,认为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同属一个年龄阶段,两者在身心特点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德育工作也自然有共性。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照搬或过多借鉴普高经验,偏离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未注意到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高,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差异,学生思想、心理状态的区别。其二,德育课特色不明显。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德育课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重视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学生成为接受道德规范和教条的容器;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脱节,学生拥有一定的道德教条,却又在多元的现实中手足无措。有调查表明: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不抱喜爱态度,认为学校德育与现实不合拍。

三、中职德育的有效途径

1.把中职德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第一,创建职业的教育环境和实施环境。培养企业所需的员工,不仅仅要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有过硬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没有专长的人才是次品,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学生是危险品。因此,中职德育应紧紧围绕培养“职业人”作为主线,学校的德育内容围绕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组织,按岗位需求进行德育创新,构建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管理模式。第二,突出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进行的,只有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职业意识为统帅,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胜,使学生具有在岗位上发挥才能的思想基础和职业基础。

2.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未来。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生在心态上相差很大,因此,中职德育必须在抓住同龄人的德育共性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其个性,即抓住中职学生德育的特殊性,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时代感,提高德育的实效。为此,学校应努力引导他们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未来,如通过拓展训练,让其点燃激情、超越自我,在活动中分享快乐、感悟生活。同时,应以心理辅导为牵引,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将“教育、辅导、咨询、服务”有机结合,增强学生自信。

3.注重感恩教育。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从自己开始,做好“感恩”榜样,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起码的品德。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如算算读书期间所花费用),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等等,也就是说: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于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拥有谦虚之德。

4.在实践中锻炼和检验学生品德。学校应让各班教师具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开展特色班级活动的自主权,为学生提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高尚的时间和空间。要在实践中锻炼和体验学生的品德,就要让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和检验。换言之,就是学校应给学生提供一个环境和机会,让他在社会上、在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干,同时也暴露出问题,很多问题没有机会和环境就检查不出来。

参考文献

[1]林高 礼仪教育应成为和谐校园的名片[N].陇南报,2009。

[2]张良才 礼教传统与当代青少年的礼仪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

[3]申在文 艾鹏 中职教育漫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6,10,(14)。

论文作者:常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  ;  ;  ;  ;  ;  ;  ;  

浅论中职德育的有效性途径论文_常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