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浅析论文_杜冬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浅析论文_杜冬

(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包含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两个主要阶段,其中作为第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主要来源,科学社会主义是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超越而来,是科学形态的社会主义理论。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 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更好地理解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社会主义。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材料

1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贡献

1.1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都论证了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圣西门敏锐地察觉到法国革命后刚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弊病。这些矛盾和弊病体现在,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劳动者”的物质生活都十分惨淡,而“游手好闲者”却一跃成为了大财主和统治者。经济自由带来了生产无政府状态。同时,利己主义也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羁绊。他认为资本主义是改头换面的奴役形式,只有用“实业制度”代替了资本主义制度,人类社会才能真正进入“黄金时代”。而在对资本主义弊病的揭露上,傅立叶的著作中几乎每一页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着辛辣讽刺和无情批判。他认为个人同集体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资本主义是恢复奴隶制度和颠倒世界。而欧文则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早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他看来现有的社会制度已经过时,社会迫切要就重大改革的诞生,他号召人们反对资本主义所带来的一切恶果。

1.2提出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提到主张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就不得不说生活在大机器生产迅速发展的英国的欧文。正如上文中所说,他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带来的恶果深恶痛绝,他指出私有制是人们所犯罪行和所遭到灾祸的原因。而圣西门、傅立叶虽然由于生活的历史条件局限,他们都不曾提出消灭私有制的要求,但他们主要改变所有制性质的思想也产生了进步的意义。

1.3提出消灭阶级,实现社会平等

圣西门认为实现中人们经济地位的平等必然也会带来社会上政治地位的平等,他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消灭阶级,但在他晚年的著作中提到了无产者应当“成为权利平等的社会成员。“富人”对“穷人”的剥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原则。在“实业制度”的社会里,应该提高无产阶级的社会福利待遇,不断改善无产阶级这一社会人数最多的阶级的精神和物质生活。而傅立叶则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他强调劳动光荣以及人人要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他主张人们要从劳动、资本、才能三个方面考量,从而进行物质资料的合理分配。傅立叶企图通过各阶级的融合,和平地实现阶级消灭和社会平等。而欧文认为是私有制造成资产者和无产者两大主要阶级产生了重大的差异。他企图通过合作开办工厂和公平进行市场交易的办法来消除这种差异和隔阂,从而现社会所有人的平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提出通过“过渡时期”,实现共产主义

圣西门认为,一切社会制度都是相对的。资本主义只是从封建制度向实业制度的过渡,他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是自然的、永恒的谬论,并指明了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是应有这样一个过渡时期来进行缓冲。傅立叶指出文明制度必被“和谐制度”所取代。但在进入“和谐制度”之前,又要经历保障制度和协作制度的两个过渡阶段。而欧文相对于前两位,他的空想共产主义则带有付诸实践的性质。他既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临时性.又看到了实现理想社会需要有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一个过渡时期,从而改造现在的社会。

2.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基石

2.1共同的阶级基础

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与当时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自发反抗自相适应,然而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的无产积极还处于萌芽阶段。到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科学认真地总结了无产阶级无数次的斗争经验的情况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此可见,无产阶级是二者共同的阶级基础,要说有所不同之处,那就是空想社会主义是以处在自在阶段的无产阶级为其阶级基础,它形成于无产阶级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只能算是无产阶级的表象。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以处在自为阶段的无产阶级为阶级基础,其是随着成熟了的现代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形成的。

2.2相同的物质经济根源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相同的物质经济根源。纵观三大空想社会者的成长经历,圣西门出生于贵族家庭,受过启蒙思想教育的熏陶,参加过资产阶级革命,而革命胜利后他直接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代理人,由憎恨资本主义制度转变为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则出身于商人家庭,其对资本主义的矛盾作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投机取巧、尔虞我诈的本性认识十分深刻,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体系。而欧文出生于手工业家庭,生活在工业革命的全盛时期,他目睹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因此立志改革社会,积极从事实践。

由此可见,就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根源而言,它是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进行考察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说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有着相同的物质经济根源。有所不同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对立还很不明显的时期是由空想社会主义进行的考察。

总结:

从以上两大方面的浅析可以看出,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更好地理解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

[2]宋玉军.试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内涵与实践结果[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3).16-19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杜冬(1991年—),男,汉,山东济南市人,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哲学。

论文作者:杜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浅析论文_杜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