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16年1月-12月乙型肝炎流行趋势分析论文_袁云芝

普洱市思茅区妇幼保健院 云南普洱 665000

【摘 要】目的:对普洱市2016年1月-12月乙型肝炎(乙肝)流行趋势进行分析,为乙肝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对我市2016年1月-12月乙肝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1月-12月我市报告乙型肝炎病例1080例,年发病率为41/10万。市所辖各地区均有发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男性患者720例,女360例,男女患者比例为2∶1。乙型肝炎病例以15~62岁人群为主,15岁以下的人群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年龄、性别、地区以及职业均是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15~62岁的成人是普洱市乙型肝炎发病的主要对象。因此,应尽快制定出成人乙肝疫苗免疫方案,对乙型肝炎高发病状态给予及时抑制。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发病率;趋势

【中图分类号】R512.62;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8-118-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在临床中也较为常见,其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而发病,以肝脏的损害为主,传染后期可发展为慢性肝病、肝硬化以及肝癌,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乙型肝炎作为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还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发病现况,这就给乙型肝炎实际发病水平的评估及疾病防控工作造成严重阻碍[1]。为了解乙型肝炎的流行趋势及发病水平,本文对2016年1月-12月年我市乙型肝炎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做如下报告。

1 材料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乙肝疫情资料来源于2016年1月-12月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法定传染病综合年报表以及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统计数据;相关人口资料来源于我市统计局统计年鉴;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来源于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常规免疫接种报表。

1.2 方法

按照居民现住址为本市、区以及患者发病日期进行查询、统计,排除疑似乙肝病例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同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乙型肝炎的发病趋势,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职业构成以及地区分布等进行分析、总结。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乙肝疫情进行分析,相关数据应用Excel及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6年1月-12月,普洱市共报告乙肝病例1080例,其中男性患者720例、占66.7%,女性患者360例、占33.3%,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1。病例分类∶急性102例、占9.4%,慢758例、占70.2%,未分类220例、占20.4%。诊断类型为临床诊断病例315例、占29.2%,实验室诊断病例765例、占70.8%。普洱市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6年均发病率41/10万。

2.2职业构成

2016年普洱市乙型肝炎发病患者的职业构成前5位分别为∶农民366例(33.9%)、学生197例(18.2%)、公职人员125例(11.6%)、工人98例(9.1%)以及家务/待业人员61例(5.6%);其他(商务人员、教师、离退休人员和餐饮食品人员等)合计233例占21.6%;医务人员仅占其中的0.21%。结果详见表1。

2.3年龄分布

本次研究中,患者年龄构成总体以0岁~组报告例数最少,仅占0.69%,25岁~组最多,占25.4%,6岁~组报告例数随月份增加而下降,55岁~组以及60岁及以上组随着月份增加呈增高趋势,其他年龄组乙肝发病较平稳,没有明显的随着月份增加报告例数下降或者增加的趋势。

2.4 地区分布

2016年1月-12月普洱市乙肝报告病例数地区分布不明显,均有发病病例。

3 讨论

乙型肝炎又称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国内流行广泛,感染率较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35%以上[2]。本次分析结果得出,2016年普洱市乙型肝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1/10万,我市乙型肝炎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同时给社会、家庭以及经济的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我市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季节性不明显、青壮年多发病,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与全国的其他地区乙肝分布基本一致[2],医务人员因长期接触卫生、保健等知识,发病率极低,仅占0.21%,说明卫生意识及自身保健意识强的人群乙肝发病率较低。15~60岁为高发病例集中的年龄段,可基本认定为与该年龄段大量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疫苗接种率低、缺乏有效免疫措施以及人口的流动性较大等因素有关。0岁~组发病构成比较低,6岁~组则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主要因为乙肝疫苗已纳入国家计划免疫范畴,我市儿童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及全程接种率均超过95%,现已形成了牢靠的免疫屏障。男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与相关文献资料的报道相符[3],这可能与男性活动范围较大,乙肝病毒传染的机率明显高于女性,加之男性从事工作的劳动强度相对于女性来说更大,影响其身体抵抗力,因此增加了疾病的易感性[2]。乙型肝炎患者主要以青壮年居多,现阶段仍是危害社会劳动力群体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给安全生产以及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障碍。在职业构成中,以农民发病构成比最高,这应该与此类型人群的卫生意识、卫生习惯以及经济水平有较大关,也与该人群流动的频繁相关。

综上所述,做好乙肝的防控工作对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化免疫以及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学校、公共场所等人群密集场所的乙肝防治知识宣传;规范乙肝患者诊断与报告,减少重报、漏报及谎报现象;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如吸毒人群、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强化追踪随访管理,减缓慢性乙肝的发展,有效降低重症肝炎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潘雪娇, 刘玮, 涂秋风. 江西省1990-2010 年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14):3675-3677.

[2] 秦才珍, 王宏军, 张炜. 姜堰市1999—2010 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10):1884.

[3] 马超, 尔西丁?买买提. 2012-2014 年新疆巴州主要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5, 30(6):11-14.

论文作者:袁云芝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  ;  ;  ;  ;  ;  ;  ;  

普洱市2016年1月-12月乙型肝炎流行趋势分析论文_袁云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