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赵越超

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赵越超

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医院 1574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整理收集2013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手术麻醉室行麻醉诱导的患儿60例进行回故乡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结果 实验组总体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于患儿麻醉诱导具有积极地作用,能够帮助患儿更好的配合麻醉诱导治疗,提升手术成功率,且操作简单值得未来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麻醉诱导;应用效果

手术麻醉诱导期的患儿因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1],因此其在手术的过程中,往往是一个特殊的环境,陌生人无法进入,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患儿的恐惧,即分离焦虑[2]。加上害怕打针和手术疼痛等,患儿会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这对于现有麻醉以及手术都带来了巨大的障碍,这无疑对于后续的手术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造成患儿没有办法真正有效的进行手术的配合与治疗。为了能够让患儿更好的配合手术以及麻醉,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改善心理焦虑与紧张情绪。本科室对2013年5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60例患儿进行麻醉诱导签订优质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善了其焦虑紧张情绪,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3月本院手术麻醉室行麻醉诱导的患儿60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5±1.8)岁,其中男28例,女32例。疾病类型:牙病12例、颌下腺肿物15例、颌面部淋巴管瘤17例、先天性腭裂14例、先天性唇裂1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麻醉诱导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术前1d访视患儿,让父母能够较好的与患儿进行沟通与交流,缓解其焦虑和紧张情绪。同时,医护人员向家属以及患儿介绍手术全过程,同时参观手术环境,借助于对于整个环境的全程参观,让家长以及患儿都可以充分了解手术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步骤以及具体的操作手法和设备。同时,手术当天患儿离开家属,并禁饮、禁食,为后续的手术予以准备。

1.2.2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优质护理护理,方法如下:①父母陪伴术前访视时做好患儿父母的心理护理工作,对父母进行合理的培训和指导,告知其应该如何安慰和对患儿进行开导与心理压力的环节以及手术本身的安全性,从而更好的利用家长自身的身份更有效的缓解患儿的心理紧张焦虑情绪。同时麻醉诱导前允许患儿父母更衣,并鼓励患儿在父母的怀抱里完成麻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以良好的态度与患儿沟通培训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对于患儿进行积极的沟通,对于他们良好的合作态度应该予以表扬以及一定的鼓励,并且耐心的了解他们紧张和焦虑的原因,由此更加合理的为其排忧解难。③设计诱导室的环境其必须要以患儿的要求和性格为前提,积极营造一个祥和、安逸的环境。迎合小朋友的需要,放置一些卡通玩偶或是毛绒玩具,播放患儿喜爱的音乐。

1.3 评价标准 麻醉诱导期间患儿的配合程度分为3 种:配合麻醉诱导期间安静合作,具有稳定的情绪,能够有效配合整个麻醉过程;情绪稳定;较为配合,但是有一定的不安和焦虑情绪,单尚可以合作;不配合患儿哭闹不安,对治疗和护理不合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间配合程度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对照组配合8例,比较配合9例,不配合13例,总体配合率56.7%。实验组13例,比较配合15例,不配合2例。总体配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患儿麻醉诱导期间心理状态分析 患儿在麻醉诱导期间,其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面对的是陌生而复杂的环境。同时,由于与生俱来的对于医生的惧怕,因此其容易表现为焦虑,多疑,哭闹,神志不安等情绪[3]。由此无疑增加了诱导麻醉的难度。因此,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必须要针对这一情况对患儿进行合理的诱导合理配合,缓解其负面情绪的同时,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3.2 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患儿在麻醉诱导期间的配合程度 针对患儿在诱导期间出现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良好的护理,可以更好地分散以及降低患儿自身的恐惧和焦虑感。例如通过摆放各类羊绒玩具,播放患儿喜爱的音乐等等。从而为患儿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本组的研究也显示对照组配合8例,比较配合9例,不配合13例,总体配合率56.7%。实验组13例,比较配合15例,不配合2例。总体配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患儿的手术过程对父母是一个承受巨大压力的过程[4],因而在对患儿进行优质护理以及干预的同时,也应该对家长进行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调整。本案例中,实验组在术前访视中注重患儿父母的心理护理,并详细介绍了手术的各个环节,减轻了父母的焦虑心理。

3.3 在麻醉诱导前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不足及预防措施 麻醉诱导室让患儿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减轻了对患儿的心理刺激。同时,在家长的陪同之下,也进一步提升了孩子的配合率,降低了现有麻醉诱导过程中难度以及孩子自身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使得患儿能够更好地配合现有的医护人员的治疗,从而使得每一台的手术均可以顺利实施与进行,使接台手术周转率更高,提升了医院现有的运作效率。不过,由于建立一个设备齐全的诱导室其所付出的物力、人力成本较为高昂,同时由于现有的医院空间有限,因此难以建设较多的诱导室。与此同时,诱导室在对患儿进行诱导之后,要搬运到手术室,运送途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包括尿管可能脱出、四肢和头部受到损伤等等,这些都需要在运送到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的实施,采取较为平稳的方式,固定好气管以及身上各种管道,从而安全的将患儿运送至手术室,真正保证患儿能够在手术前得到合理的护理干预。并且在患儿浅麻醉时父母要及时离开诱导室,以避免交叉感染。

总体而言,优质护理对于患儿麻醉诱导具有积极地作用,能够帮助患儿更好的配合麻醉诱导治疗,提升手术成功率,且操作简单值得未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兰萍,李少兰,陈金玉,等.小儿麻醉诱导期家长陪同护理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36.

[2]邓小明.小儿麻醉新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5(1):73-75.

[3]杨亚红,罗英士.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术后患儿转运风险评估及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4(5):76-78.

[4]陈会.小儿氯胺酮复合咪哇安定术后苏醒期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9):158.

[5]汪方东,郑爱玉,刘君芳,等.母亲在小儿接受心脏手术前的焦虑情绪与应对方式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34-236.

论文作者:赵越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赵越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