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患者联合采用中医推拿与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的有效性评价论文_王富强

肩周炎患者联合采用中医推拿与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的有效性评价论文_王富强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中医医院骨科 甘肃天水 741600)

【摘要】目的:探讨肩周炎患者联合采用中医推拿与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0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一对一的分别纳入,即为第一组54例,第二组54例。第二组行中医推拿联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第一组行中医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了两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第二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症状评分,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第一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63%,第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推拿联合药物穴位注射应用于治疗肩周炎患者之中,治疗疗效有保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关键词】中医推拿;肩周炎 ;药物穴位注射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028-01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08例,探讨肩周炎患者联合采用中医推拿与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的有效性,其探讨过程大致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0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一对一的分别纳入,即为第一组54例,第二组54例。第一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5:29,患者年龄34~60岁,年龄中位数(42.3±3.4)岁,平均病程(10.3±2.4)月。第二组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6:28,患者年龄35~61岁,年龄中位数(42.5±3.6)岁,平均病程(11.5±2.0)月。两组病患经过相关的诊断和检查都确诊为肩周炎,所有研究患者均出现了功能活动障碍和肩关节疼痛。本次研究对象已将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关节骨折患者、肩手综合征患者、结核病患者、颈椎病患者、肩袖损伤患者、精神障碍患者、未签署同意书患者排除在外。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因此数据之间的比较存在意义。

1.2 治疗方法

第一组行中医推拿治疗,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之中取坐位,于患者患部周围取点,通过按、拿、捏、揉、抖等手法依次按压,按压患者的肩贞、天宗等穴位,了解患者的酸胀程度,加强痛点按压,以此缓解患者解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患者的肩部至前臂位置反复搓动,放松患者按摩部位,已达到通经活络的效果。在患者肩关节周边部位,上肢的外侧、后侧和外侧,通过抖动、牵拉等手法进行。之后,通过平举、前屈、内旋、后伸上肢等手法进行,中医推拿治疗每日进行一次,一次半个小时,以十五天为一个治疗疗程。

第二组行中医推拿联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在第一组的基础上加药物穴位注射。取患者侧阿是穴、肩贞、天宗等穴位,在治疗的过程之中,患者呈侧卧位,之后进行碘伏常规消毒,通过注射器取2毫升的2%浓度的利多卡因、1毫升的维生素B、2毫克的地塞米松混合液,将针头快速的刺于患者皮下组织,如果回抽没有出血,则可以进行注射。注射的过程需要注意推药速度,之后拔出针头。每日进行一次,一次半小时,以十五天为一个治疗疗程。

1.3 评价指标

显效: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肩部恢复正常功能,活动自如不受限;有效:治疗之后,患者肩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过度劳累或者是风寒之后,会出现疼痛;无效: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并未消失,肩部功能并未改善,活动受限。

1.4 数据处理

通过对SPSS 22.0软件的采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之前,第二组临床症状评分为(2.85±0.26),第一组临床症状评分为(2.82±0.27),对比两组患者症状评分,两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之后,第二组临床症状评分为(1.63±0.28),第一组临床症状评分为(2.03±0.45),第二组患者治疗之后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症状评分,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第二组患者治疗显效、治疗有效和治疗无效分别为32例、22例、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第一组患者治疗显效、治疗有效和治疗无效分别为27例、16例、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63%,第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因为患者肩关软组织出现了病变,影响肩关节的活动[1-2]。肩周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受限、僵硬,患者的侧颈部、肩部和背部出现疼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3-5]。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第二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症状评分,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第一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63%,第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中医推拿联合药物穴位注射应用于治疗肩周炎患者之中,治疗疗效有保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叶志敏,池红井,杨静茹,任连峰,李海山.无针型针灸按摩仪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5,135(02):328-330.

[2]牟怀.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23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79(04):108-109.

[3]张海东.联合应用中医推拿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效果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1(08):178-180.

[4]吴陈民.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5,188(06):39-50.

[5]吴桦.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7(01):91-92.

论文作者:王富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0

标签:;  ;  ;  ;  ;  ;  ;  ;  

肩周炎患者联合采用中医推拿与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的有效性评价论文_王富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