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援助朝鲜时期中苏决策的内情_斯大林论文

抗美援朝时中苏朝决策内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幕论文,中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入朝之前

从1949年进北京到1956年,我住在中南海锡福堂院内。1950年4月的一天,忽然通知我带全家到天津去玩一个星期,为的是把我的住房腾出来接待客人。临行前我才知道是金日成要秘密来访。

我返回后,从毛泽东的谈话中知道了一些情况,大致是:金日成想打一仗,而且苏联支持金打,也是苏联要金来向我们通报,并说服我们接受他们的打算。

毛泽东认为此时打时机并不好,推迟一些时候较为有利。

金日成回去以后,斯大林给毛泽东来了电报,内容是“征求意见”,希望我们调几个师的兵力到东北,布防于丹东——沈阳一线。我方回答说:兵源是有的,但缺乏应有的武器。

斯大林很快又来电说装备问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但要求我们最好早一点把部队摆到东北的东南地区。

就在中苏双方往返电报协商之际,朝鲜战争便于6月25日打响了,而事先金日成并没有给我们打招呼,毛泽东是从法国通讯社听到这一消息的,很有些焦虑不安。

朝鲜军队确实士气旺盛,长驱南下,28日拿下汉城。但这时的毛泽东却忧心忡忡,他看出了隐患,他认为金日成的部队在南方没有群众基础;特别是仁川,美军并未从那里完全撤走,济州岛也还在美军手里。一旦美军从西面登陆,就会把朝鲜南北切割开来,首尾不能相顾,那是很危险的。

朝鲜军队打到汉城以南时,毛泽东曾建议金日成暂停进攻,说“根据我们的经验,休整一下再打较好”。但是金日成听不进,一直打到南端,西边却空着。

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9月15日,美军从仁川登陆,把朝鲜军队拦腰截断,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10月初,朝鲜已经招架不住了。斯大林要我们派代表团到莫斯科商谈援朝问题。

10月4日彭德怀应召到京,接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援朝问题。会上委员们纷纷发言,倾向于不出兵。

会议在进行,毛泽东尚未表态,10月8日,应斯大林之邀,周恩来赴苏谈判,我和康一民随同前往。

同斯大林谈判

我们当天到达莫斯科,才知道斯大林在克里米亚的“红壤地”别墅休养。第二天,我们由布尔加宁陪同去会见斯大林。

斯大林首先给周恩来作了一个简单的情况介绍,大意是:金日成冒失,但很勇敢。金说他有取胜的把握,斯大林说他自己是完全听信了金日成的话才同意的。现在出现了危局,总得设法救救他们。

对于为什么苏联不出兵而要中国出兵,斯大林是这样解释的:“我们也设想过帮助朝鲜。但我们早已声明我们的军队撤出了朝鲜,所以我们不能正式出现在战场上,更不能同美国直接对抗,那样就成了国际问题。”斯大林认为中国可以出兵,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人和朝鲜人长相相近,难以分出是中国人还是朝鲜人;而且中国和美国没有外交关系,行动可自由自主。当然,中国出兵苏联也是要尽义务的,那就是供给武器和装备。

很显然,一切都是苏、朝两家商量好了的,只等我们接受他们的安排。

会谈中周恩来谈的时间最长,着重阐明我们不能出兵的理由——也就是政治局委员们所担心的问题,主要是:中国人民长期遭受战争之苦,许多国计民生的问题不能解决,现在我们刚刚结束战争,正在恢复和建设,如果再次卷入战争,人们的困苦生活无法得到改善,而且经济建设也无从谈起了。战争不是儿戏,陷进去多年摆不脱身,如何收场?如此这般,极力向斯大林当面把诸多困难讲清楚。

会谈一直进行到午夜,午夜以后才进餐,餐后继续会谈,直到天亮。大家已是精疲力竭。最后,斯大林安详而和蔼地说:“那么中国同志的意思是绝不出兵了?”

周恩来肯定地表示:“最好是这样。”

斯大林总结说,既然这样了,我们就得作安排,我们是否联合给金日成发个电报。

给金日成的电报刚拟好,尚未发出时,周恩来仍由布尔加宁陪同先行飞返莫斯科,为的是尽快向毛主席和党中央汇报会谈结果。

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我们去“红壤地”时,康一民留在莫斯科同国内联系。当我们次日中午回到莫斯科时,康一民刚刚收到毛泽东给周恩来的电报,大意是说:你们走后,中央政治局继续开会,经再三讨论,取得了较一致意见,决定出兵援朝。

待周恩来看完电报全文之后,他用双手抱住头,支在桌子上呆了很长时间。当然,他是在思索怎样转这个弯子——因为刚刚表示了坚决不出兵,现在又要说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援朝。

周恩来只好又去找莫洛托夫和布尔加宁,此时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只有他二人在莫斯科,正在忙斯大林交办的事情。

这时的莫洛托夫,与以往彬彬有礼、热情友好的态度不大相同,有点反常。他以将信将疑的口气探询周恩来:“如果中国方面的考虑是确定的,那么我们的事情应该从何谈起?”而且他把斯大林许诺过的飞机、武器数目减少了。周恩来很不高兴,质问莫氏为什么把斯大林原来的数目减少了。

我从来没有见过周恩来发那么大的脾气,指责苏方说话不算数!最后,谈妥以上问题,我们立即返回了北京。

联合中的矛盾

10月19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25日即打响了第一个战役。这一响震动了全世界!

抗美援朝中,我们牺牲得很多,但获得的胜利是巨大的,起码大大杀下了帝国主义的威风,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中、苏、朝三方的联合中难免有些矛盾,也是不足为怪的。

苏方赶运武器装备到我东北边境,再由我方取运。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是边出兵、边搬运、边装备起来的。我方运力不足,货场不能及时清理出来,苏方有意见,传到斯大林的那里,斯大林也不满意。

朝鲜方面在斯大林面前对我们颇有微词,主要是说我们援朝是为了装备自己。因为我们的做法是:装备一批部队,即派去朝鲜实地作战,打一个时期仗就撤回来,然后再装备一批,再派出。如此轮番改装,轮番上前线,既熟悉了武器,又锻炼了军队。朝方向斯大林告的就是这个状。然而斯大林对我们这种做法大加赞扬,认为我们这样做很正确、很明智。

停战之前

从1950年10月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到1951年五六月间,已打到了三八线,但我们并不向三八线以南推进,然而美军已经招架不住了。于是向苏联求救,请求苏联出面调解停战。

斯大林首先打电话给毛泽东,说:“美国要求我们做中间人,希望从中调解一下,别打了。你们有什么看法?我们应该怎样回答他们?”

毛泽东的复电称:“对美国意图不清楚,是真想和解还是耍手腕?会不会得到喘息之后卷土重来?”

为了使美国彻底低头求饶,志愿军不仅没有松懈,反而打得更凶、更猛、更狠了。不过仅限于歼灭其有生力量和占据有利的地形,并不向南推进。

不久,美国又求助于苏联,说只有苏联出面调解,才能对中国发生影响,才能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大约是1951年6月中旬,金日成来到北京,同中国领导人会谈,会谈的结果,基本同意停战。中共中央派了高岗,和金日成一道去莫斯科会见斯大林,我仍任翻译。三方会谈的人,只有斯大林、金日成、高岗。

斯大林想了解战场上的情况,问得很具体,但无论是高岗还是金日成都答不上来,斯大林很不高兴。金日民急于告彭德怀的状,大意是说:彭德怀刚愎自用,自己决定一切,不听别人的话等等。斯大林几次暗示金别说了,金还是喋喋不休。斯大林生气,说:“听我的!”金日成才闭上嘴。

最后,三方一致同意停战。

抗美援朝,无论是中苏双方,还是中苏朝三方,都没有任何文字协议,全部是口头谈的“君子协定”,这后来就被赫鲁晓夫这样的人钻了空子。几年之后,斯大林逝世了,赫鲁晓夫逼我们“还”武器装备的“债”,向我们勒索。这是我们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的一笔学费。

标签:;  ;  ;  ;  ;  ;  ;  ;  ;  ;  ;  

抗战援助朝鲜时期中苏决策的内情_斯大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