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论文_刘媛

科技创新驱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论文_刘媛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天津 301700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高级形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是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的不懈追求,即传统的建设理念不具备动态性、持续性和多元性,难以支撑水生态文明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迈进。本文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阐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关键词:科技创新;水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承载能力偏低、水环境污染物浓度增加、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经济发展和绿色崛起的重要因素。为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完善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形成市、县、乡、村联动建设格局。

1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自古人类逐水而居,因水而兴,离开了水,任何生命都无法延续,文明更无从谈起。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以保障水安全、改善和恢复水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为目标,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增强人类福祉为目的,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的水资源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些方式和准则下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工业文明以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和污染物的高强度排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其作为生态系统控制性要素的地位更加突出。解决不好水问题,就无法克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就无法实现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蜕变。现阶段水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只有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形成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从源头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才能科学系统地解决存在的水问题。因此,应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水利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科技创新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面对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借助科技创新提供实践手段。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基础科学创新、科技实践创新等方面支撑作用的需求。

2.1 基础科学创新支撑作用需求

水生态文明建设概念相对较新,且具有跨领域特点,对相关基础科学创新的需求尤为迫切。相关基础科学创新可分为水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建设路径、水生态系统演变机理及规律、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其他相关工作之间的关联等方面的科学创新,并涉及对水资源、水生态、水利工程、法律学、管理学与美学等多领域科学创新的需求。基础科学创新的内容包括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水资源保护理论方法创新,河湖健康理论方法研究,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量化方法、管理模型创新,水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人水和谐相处研究等。

2.2 科技实践创新支撑作用需求

水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将基础科学创新、应用技术方法创新应用于实践,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实践创新支撑作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具体建设方案创新与科技推广创新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对具体建设方案创新支撑作用的需求包括需要确定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格局,拟定分阶段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明确工作步骤等,具体涉及对国家、区域以及自然水循环和经济社会用水单元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的需求;另一方面,对科技推广创新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需要科技型企业、科技示范区、科技产业园等立足市场与需求,着眼于科技服务于实践,有针对性、高效推广绿色环保技术,共享科技资源,建立科技咨询平台,加强跨区域、跨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3 水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水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生福祉、任务的长期性、科技引领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仍待加强,造成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投入不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3.1 提高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普惠民生福祉的认识

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惠人民福祉”。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水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的福祉;以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保障,着力解决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水问题,使水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民生、造福于民生、保障于民生、润泽于民生,普惠民生福祉。

3.2 强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举措,经济社会在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将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因此应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当成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制定长久建设目标,分步实施,持续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优美的水景观、健康的水生态、先进的水文化,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建设目标永无止境。

3.3 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引领作用

目前,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理论、技术支撑体系、管理体制机制等尚待完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将不断深入,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需求、新的难点、新的技术瓶颈,需要持续的科技支撑与引领。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应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将科技创新融入到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不断攻坚克难,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

3.4 加大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教与宣传力度

水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需要全社会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媒体,加强水情、水生态文明的科学普及与宣传教育,使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广大民众自觉爱水、惜水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提升全社会水生态文明意识,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度,不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标志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控制性要素及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

参考文献:

[1]张建云,王晓军.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4.7.

[2]高波.科技创新驱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J].中国水利,2013.15.

[3]陈明忠,杜贞栋.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东水利,2013.7.

[4]陈芳林,李占华.浅谈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及实施路线[J].山东水利,2013.6

论文作者:刘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科技创新驱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论文_刘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