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法思想_唯物辩证法论文

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法思想_唯物辩证法论文

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唯物论文,中国论文,哲学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关系如何?中国哲学中有无唯物主义传统和辩证法传统?中国哲学中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两者又是怎样的关系?这些都是摆在哲学工作者面前的严肃课题,需要我们作出科学的回答。1983年,我为高校哲学原理教师进修班讲授“中国哲学问题”,课后对讲稿进行大幅度的加工、补充和整理,形成“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书稿,并由中华书局于1990年初出版。这本书体现了十多年前我对中国哲学的看法,其中包括了肯定中国哲学涵藏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的看法。

哲学探讨的是关于人类存在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问题。和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一样,中国哲学有着自己独立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世界哲学之林中颇具特色的、影响深远的一个哲学类型。中国哲学的唯物思想,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中都有着程度不同的阐述。

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理论有元素论、道论、原子论、精气论、气论、太极论、虚廓论、神创论、象数论和气形论等,在这些理论中绝大多数是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并形成了以气论为中心的一脉相承的唯物主义传统。其中,如清代哲学家戴震提出了“气化流行”说,强调“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由其生生,有自然之条理”,认为世界是气的变化永无终止的永恒过程,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合乎自然规律的客观过程。这种思想显然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的“宇”指空间,“宙”指时间,也即时空理论,与同时代的西方时空理论相比是遥遥领先的。它既初步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即确认时间空间的物质性、客观性;又猜测到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即时间中有空间,空间中有时间;还肯定了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等。如《墨子·经下》说:“宇或徙,说在长宇久。”“或”,即域。“徙”,运动。意思是说,物体在空间运动,而这种运动必须通过一定长度的空间和经过一定长度的时间。这是对时间空间唯物辩证的卓越见解。此外,如东汉张衡的“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命题,肯定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持续性。唐代柳宗元的天“无中无旁”的命题,强调天无中央,也无偏旁,肯定宇宙空间是无限的。明末清初王夫之更说:“宇宙者,积而成乎久大者也。二气絪缊,知能不舍,故成乎久大。”这是说,有限时间不断积累而为“久”,有限空间不断积累而为“大”。这都是由于阴阳二气的互相作用和天地乾坤的不断运转,即物质的运动而生成的。这里,王夫之实已猜测到了宇宙有限无限的联系和统一,猜测到了有限向无限的转化,这是非常深刻的哲学思想。

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悠久的唯物主义传统和辩证法传统是相伴出现的,自宋代以来,古代唯物主义和古代辩证法相结合的事实越来越普遍,而且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自先秦直至明清,许多唯物主义者同时也都是辩证法家。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特点,也是一大优点。中国哲学史表明:在先秦时代,《周易大传》既有唯物主义思想,又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荀子和韩非既是唯物主义者,又对辩证观念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宋代以来,张载、王安石、王夫之等人可谓是将古代唯物主义和古代辩证法结合得比较突出的几位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哲学家一直关注和重视对知行关系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知行观学说。在这一学说领域,如明代唯物主义者王廷相的“知行兼举”的思想,明末清初陈确的“知行无穷”的思想,就闪耀着唯物辩证思想的火花。至于王夫之不仅认为知行是互相渗透的,而且还认为知行是互相转化的,他提出了知行关系的一系列观点:行是知的来源、基础;行才能发挥知的实际作用;行是检验知的手段;行是知的目的;行高于知;行难知易;知以审行等。我们有理由认定,王夫之的知行观是合乎唯物主义原则的,也是合乎辩证法思想的。

中国古代学者也一向重视历史现象的观察和历史经验的总结,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历史观。在中国古代历史观中也同样含有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因素,诸如:从人们的物质生活探求道德、政治和国家的起源;从经济范畴探讨治国的根本原则和国家兴衰的内在原因;重人事和时势造圣贤的思想;民本观念;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趋向进步而不是倒退的;一治一乱说;理势合一说,等等,就是鲜明的例证。还应当说,王夫之的理势合一说,认为历史发展趋势是由内在规律支配的,实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原理的重要揭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从以上的简要论述来看,我们似可以肯定:中国哲学不仅具有唯物主义传统,也具有辩证法传统,而且还具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益趋结合的传统。正是这样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接轨,也有助于从思维方式上使中国人民能够实事求是地正视现实和对待历史,这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此也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中国化、民族化,也就是说,一要结合中国哲学实际,二要结合中国现实生活实际。在我看来,这正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标签:;  ;  ;  ;  

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法思想_唯物辩证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