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浪潮: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理论_生态环境论文

绿色化浪潮: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理论_生态环境论文

绿色化浪潮:经济生态一体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浪潮论文,生态论文,经济论文,一体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作者对出现于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生态一体化这一绿色化浪潮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理论扫描、逻辑透视和哲学把握。文章着重从现代“商品—经济”中生态含量的日益增强,现代“企业—科技”中绿色导向的日劲强和现代“产业—经贸”中生态价值的日渐加强等宏观视野和理论维度,将与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有关的一系列绿色概念、范畴、原理进行了较为系统而集中的梳理、归类和规范。作者认为,忽视由于发展经济而带来的生态退化、环境恶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的事实而盲目乐观掉以轻心,是错误的;同时,无视世纪转换之际凸显出来的经济生态一体化趋势以及人类为此所做出的孜孜努力,而消极悲观丧失信心,同样也是错误的。

关键词:经济 生态 绿色化 一体化 生态含量研究 科技体系绿化 生态生产

本文是在“加强并加速生态生产理论研究”〔1〕的基础上, 旨在对生态生产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生态一体化趋势首先给予理论扫描和逻辑梳理。站在全球宏观时空视界审视,我们会发现,本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生态一体化就已经在某些西方国家初见端倪,尤其是历史进入世纪转换之际,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日益密切,联系日趋广泛,结合日渐深入,呈现出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新态势。认真分析这一态势的表现和实质,分析这一态势给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带来的种种影响,对于全球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生产模式的有序转换,生活方式的有机变革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如何在实践层面上有效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达到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合理解决,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现代“商品—经济”中的生态含量日益增强

人们从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现实的威胁之日起,便深深地陷入了是发展经济,还是保护生态环境这一两难选择的二律背反之中。无论是“零增长理论”还是“大过渡理论”抑或是第三世界国家构建的“巴里洛克模式”,都是针对“经济—生态”二者之间的矛盾和人类自身的困境而提出的。为了缓解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紧张关系,人们在自己的经济行为中越来越多地关注生态含量的研究。

所谓经济的生态含量,概括地说,是指探导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部,它包括经济的生态化和生态的经济化这两个相互依存而又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具体地说,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在最大限度地讲求经济生产效率的数量增长和经济生产效益的质量提高过程当中,以追求对生态资源、能源和自然环境条件最小消耗和破坏为前提,以最大限度地讲求生态系统的有序循环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为目标,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高度统一为中介,最终以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和生态享受为目的的价值体系。一般而言,经济的生态含量越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越大,反之,就会阻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令人兴奋与欣慰的是,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的趋势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初见端倪、初露曙光。这表明人们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寻求发展,力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同时还表明,这一趋势的凸显,无疑是走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这一两难困境的福音,同时亦标志着人类文明开始迈向更高级的阶段。

放眼世界,纵观国际,经济生态一体化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其突出地显现在现代商品中的生态含量越来越高,生态附加值日益增强。应生产、生活之需的商品中日益注重生态因子的作用,这种商品不仅要在质量上符合要求,为社会公众和消费群体带来切实的利益,而且这一切实的利益的重要内涵恰恰在于,要充分体现出深层的环保方面的底蕴。与商品的生态含量日益提高这一特征相呼应的是,经济活动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许多环节亦呈现出“绿色化”的新变革、“生态化”的新格局。

——绿色生产方兴未艾。所谓绿色生产是指经济有效性及生态安全性两个变量放在首位的现代生产,是一种资金投入少、资源消耗低、产品产出多、环境污染少、产品质量高、生态效益好的生产;这种生产选用绿色材料,即在设备、生产过程中能耗低、噪音小、无毒性并对环境无害的材料和材料制成品进行生产,它具有生产材料本身的先进性,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材料使用及生产结果的合理性等特点。绿色生产讲求绿色决策和绿色管理,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提高产出物质的循环回收率、重复利用率和环发双效率。

——绿色交换业已运作。绿色交换主要是指把绿色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绿色市场进行的人们之间的交换活动。绿色产品的交换关系,则是特指人们之间在绿色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怎样交换其活动,以什么样的形式和手段如以绿色产品的形式还是以绿色商品的形式,以绿色资金的形式还是以直接交换绿色劳动的形式进行交换的。绿色交换活动可以表现为企业内部的交换和整个社会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各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等。

——绿色分配意义深远。绿色分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绿色生产出来的绿色产品按什么原则和方式,以什么样的比例关系进行分配;二是人类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等天然资源如何在“代内”即整个当代人之间和“代际”即人类当代与子孙后代之间的分配问题。地球资源能源并非无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更为如此,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亦有个再生时间(再生过程)、再生空间(再生范围)、再生数量(再生规模)与再生质量(再生效果)问题。因此绿色资源的绿色分配不仅对人类当代(个人和集团、国家和地区、甚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亦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绿色消费倍受青睐。绿色消费主要是指由绿色产品、绿色资源分配关系所直接决定的绿色生活消费、个人消费。广义的绿色产品消费除绿色生活消费之外,还包括绿色生产消费以及其他形式的消费。这里仅就绿色生活消费而言,绿色食品因本身的无污染性、安全优质性及营养保健性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它的开发利用,客观上带动生态条件的优化、耕作技术的改进、肥料的合理配施,以及优良品种和生物农药的研制使用,推动整个农业的现代化,而且还可以将农业和食品工业联系起来,采用全新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生态附加值,树立起农业的“高产高质高效”即“三高”产业的良好形象。除此之外,在个人耐用品、日用品消费方面,亦呈现出绿色化趋势。

总之,随着人们观念形态及价值取向的更新,呼唤绿色文明与生态生产的绿色化浪潮波澜壮阔。人们围绕“绿色”所进行的“商品—经济”活动,在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人们亦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它有序地规范、有利地推动并有效地促进着经济生态一体化的全球化进程。

二、现代“企业—科技”中的绿色导向日趋劲强

一般而言,企业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亦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更是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的主体。具体而言,无论是企业生产的提高和发展,还是市场的开拓与扩展,都与科学技术及生产技术的进步与进展密不可分。当代世界科技进步与进展的方向,已由传统的以扩大企业生产能力为中心转向充分有效地科学利用资源上来,呈现出重视能源、原材料和自然资源并把降低物质消耗,变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化封闭单程利用,为资源节约型的集约化循环重复利用来规范科学技术进步的方向。这一转化趋势的出现,一方面有利地促进着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亦向人们提出了深入系统地研究科技的生态含量这一现时代的紧迫课题。

所谓科技的生态含量,概括地说,是指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中利用科技的巨大杠杆作用过程当中,既合理地发挥科技在改造、索取和利用自然中的无比威力,同时又充分挖掘科技在改善、保护和建设自然中的巨大潜力,着实讲求并有效提高科学技术的质量,促使整个科学技术体系,尤其是生产技术体系向无害生态环境和有利于环发双效性方向发展,以便更卓越地促进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它包括科技的生态化和生态的科技化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具体地说,人们在科技活动中,在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效力的同时,又不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和生态资源、能源的永续利用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并通过科学技术体系的绿色化,用有效的科学技术开发,而不是用天真幼稚的口号去降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科学技术的绿色化包括两层极为重要的方面:一是在现有的发展方向上用新的科技成果开发新的技术;二是对传统科技进行收集、整理和改造,从而为人类进入“没有破坏”的“绿色发展”提供绿色生产工具及其绿色生产工具体系,打开通往“绿色境界”的“绿色通道”。一般而言,科技的生态含量越高,对经济生态一体化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对经济生态一体化就可能起延缓甚至阻碍作用。

我们发现,作为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的企业,在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中,的确注重并确实落实着“绿色决策—绿色管理—绿色产品”之新型模式,呈现出绿色化的新格局。

——绿色决策:企业神经的新思点。在当代,现代企业的“绿色决策”不仅呼之欲出,而且已应运而生!所谓绿色决策,是指现代企业在通盘考虑产品的种类、规模,生产的管理、销售以及宏观经济利益、社会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特别注重生态环境因子的重大渗透作用。它在时间上既注意当前利益,同时又高瞻远瞩,格外注重未来长远利益;在空间上,既注重局部利益,同时又通览全局,拓宽拓展整体效应;在效果上,通过时空辐射最终带来高质量的经济效益和高品位的环境效益,是一种既符合自身利益,又适合人类需求,还适应时代潮流的具有总体战略性、科学有效性和群体受益性的成熟决策。

——绿色管理:企业经营的新思路。《企业和环境》一书的作者乔格·温特说:“总经理不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将来,公司必须善于管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2〕所谓绿色管理, 就是融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五个原则:把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之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保对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有害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对废品物质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变普通商品为绿色商品,积极争取绿色商标,主动争得绿色认证;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治,对企业员工和公众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和培训,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在绿色管理原则指导下,企业变传统对环保问题的消极回避与躲避,为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合作。环保投入不再被企业视为多余的负担,而成为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开拓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当下绿色管理思想正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企业竞争不仅仅是传统的产品性能、服务品质、促销手段等方面的竞争,而更主要的是,或者说更实质的是环境保护与生态声誉的形象竞争,谁尽早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生产,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仅领先一步,进而“领鲜一步”,而且还能真正地“领羡一步”!

——绿色产品:企业生产的新精品。绿色产品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其一是指在资源、能源等原材料的利用上具有损耗少、成本低的特点;其二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所具有的低污染或无污染的特性;其三是可回收、易拆解、部件或整机可翻新和循环利用。伴随着环境标志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环境标志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3〕。总之, “绿色产品”风靡全球倍受消费者青睐,生态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显著。在现代企业生产中,降低资源、能源、财力和人力的投入,“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4〕, 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富有持续竞争力和整个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批有胆识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企业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争先采用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改善生态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以求得在下世纪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一展雄姿。

——绿色市场业已出现并拓展深化。70年代兴起的生态环境运动,80年代在欧洲孕育出绿色市场。所谓绿色市场就是专门销售在生产全过程中不破坏生态、不污染环境的绿色产品。由于绿色产品的特殊价值与环保特性,倍受公众信赖和消费者青睐。有胆有识的企业家瞄准并把握这一时代契机,大力开发绿色产品,着力开拓绿色市场。

——绿色营销时代到来并如火如荼。绿色营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实行系统的绿色营销管理。经济生态一体化趋势要求企业树立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在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到环保的要求,尽可能地提高产品的绿色含量。实行绿色营销,首先从绿色市场调研开始,广泛收集、整理、分析绿色市场信息,以便从中识别和发现绿色市场机会,从而及时把它变为企业的绿色营销机会;其次,选择和确定绿色目标市场并加以绿色定位;再次,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实行绿色营销组合策略,它包括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价格的制定以及绿色促销的展开。〔5〕

——绿色发展:环境质量与绿色规模。当下,环境质量概念越来越引起生产经营者、商品服务者的关注,绿色发展促使人们逐渐形成这样一种共识:环境质量已经变成经济价值(新利润)的一个来源和企业战略规则关注的目标之一。

与环境质量有关的还有一个争取“绿色规模经济效益”问题。所谓绿色规模经济效益,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绿色企业经济效益,即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不但能达到节省成本而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目标下,引进减污技术,大企业也是有其优势的;二是绿色企业群规模经济效益,即一个高科技开发区,要获得国际绿色竞争力,单个企业参与竞争,花的成本大,信息也不灵通,其竞争力必定脆弱,而整个开发区或其中若干企业组成的绿色企业群参与竞争,也就可能获得绿色竞争力的企业群规模经济效益。总之,企业发展的绿色化带来经济发展的绿色化。

以上我们简要梳理并论证了企业作为生产的主体和市场的主体的绿色化走向。在此我们还应该而且必须注意到,现代企业作为科技成果,尤其是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的主体,在现时代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作为经济生态一体化技术路径的绿色科技体系的建构问题。所谓绿色科技,其实质是一种可保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体系,它强调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护增殖,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适度的绿色消费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科技是在生态哲学指导下绿色文明对绿色科技为社会和自然界服务的方向性引导,促使生产技术逐步转向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满足社会需求、优质高效完美的生产体系。值得欣喜的是,这一体系正在发育、形成之中。

——绿色适用技术:绿色技术的微观层次。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一批著名学者对技术的负面效应曾提出过尖刻的批评,如海德格尔等。有趣的是,当历史进入70年代,英国著名学者E·F舒马赫和荷兰著名学者E·舒尔曼从技术哲学层面提出颇具可操作意蕴的观点。 舒马赫提出“具有人性的技术”〔6〕, 这种技术也被称为“大众生产的技术”或“中间技术”,舒马赫说:“大众生产的技术由于利用最好的现代知识和经验,目的是为了帮助人,而不是使人成为机器的奴仆,我把这种技术称之为中间技术,以表示大大超过以往年代的原始技术,同时又比富国的超级技术简单得多,便宜得多,自由得多。”〔7 〕舒尔曼提出“替代技术”即小技术,他说:“现代技术不应该只是大型的和巨型的;也应该为高度的分化和多样化留下余地。与这一目标相关,值得考虑的是具有更大的耐久性的技术产品,它们可以用很少的资金投入和最低限度的能量加以制造——另外还利用着天然的能源和天然的材料。人性化的、个人化的生产产生着劳动中的满足,反映着确定的文化模式的产品,以及污染被减小到最低限度。”〔8〕

——环境保护技术:绿色技术的中观层次。作为科技体系重要构成的环保技术,是专门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研制和设置的现代技术体系,因它对环保的贡献而倍受各国朝野上下的普遍关注,它包括对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容量、污染治理技术、土壤背景值、酸沉降及其影响和控制技术、洁净煤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汽车绿化技术、环境管理与环境经济、环境监测技术等一系列新兴、新型实用技术。随着人类对生存与发展的高质量生态环境需求,这一层面的技术处于逐步地然而却是不可阻碍地发育与发展之中,呈现出体系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科技体系绿化:绿色技术的宏观层次。如果说改造传统的技术以发展适用技术以及发育现代专门的环保技术以发展实用技术是绿色技术的必需的话,那末实现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绿色化,尤其是作为“未来的中心生产技术”的“生物技术”及其“生态化”〔9〕, 则是从根本上防治和防止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的根本性举措。它要求人类在即将迈入生态文明的关键的过渡时期,所孜孜以求的各种技术追求方向和评价逻辑,多种技术文明方式与“人性”技术孕育方式、途径得以实现,促使传统的技术哲学上或技术文化上的一种工业文明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单一化追求,转变为生机勃勃充满绿色希望的多元化技术追求!这是一次群体技术的或者说是一次整个科技体系的大转变,而并非单项技术或个别技术的大转变。我们确信,这将是人类科学技术史和生产技术史上的重大革命!

三、现代“产业—经贸”中的生态价值日渐加强

经济生态一体化不仅表现在上述现代“商品—经济”以及“企业—科技”领域,而且还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产技术的绿色化而导致的现代“产业—经贸”领域的大变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尤其是生产技术体系的绿色化浪潮,势必推动并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实质性变革和经贸体系的绿色化进程。

绿色大农业业已运作并逐步拓展。所谓绿色大农业,是指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等在内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大系统。它是在生态哲学指导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规律建立起来的符合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求的立体整合大农业生产体系。它的出现和实施有力地推动着经济生态一体化。

——绿色农业:现代生态化可持续农业。对生态农业,学术界的看法有分歧,“但比较有实用价值,并且能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的‘持续农业’。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农业也不同于工业化农业,但又尽量吸收它们的长处、扬弃它们的短处的新型农业,其用意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与改善环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协调和全面的发展。”〔10〕近20年来,生态农业席卷全球,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种普遍性的国际农业运动,已成为当代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中的一支劲旅。中国政府已经把发展生态农业列为实现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的重大对策。目前已确定的5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国10 个地区和100多个县的生态农业建设。据统计,生态农业试点县粮食总产量较以前增长15%,亩产增长10%以上,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2%。与此同时,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要以县域为单元的近百个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11〕

——绿色林业:现代生态化可持续林业。生态林业既是人类在总结传统林业和现代林业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所创造出的一种带有集约性、综合性、协调性和无污染性等特点的现代绿色化可持续林业体系,也是人类面临种种资源和林业生态经济问题而选择的一种可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绿色牧业:现代生态化可持续牧业。生态牧业一改过去传统牧业的被动格局,它是一种集约化牧业,首先注重草场的保护、改良以及更新,讲求畜牧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以及牧工商立体多元化合理经营,尽可能的利用现代科学管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的支撑,像本世纪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西欧、加拿大以及中国的部分草场畜牧业等都有了相当大的改观。

绿色大工业也已起步并由点到面。所谓绿色大工业,是指包括绿色采矿业、绿色制造业以及绿色环保业等在内的十分复杂的大产业系统。它有五个特点:对工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工业生产成果在技术经济上有利于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工业产品流通中促进对保护资源与环境有利产品的流通,限制不利产品的流通;区域或城市的工业产业结构同所处的生态系统的自然结构和机制相适应〔12〕。绿色大工业的出现与实施更加有效地促进着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

——绿色采矿业:现代采矿业的必然趋势。绿色采矿业注重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综合利用的战略、建立绿色技术体系、规范绿色工艺流程。它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提高矿业整合回采率、分层综合加工率、金属分别提取率、矿物充分利用率以及降低废物排放率。

——绿色制造业:现代制造业的明智选择。传统制造业曾被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称之为“夕阳工业”,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与生活方便的同时,亦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70年代以来“夕阳工业”正通过以下途径逐步走向“朝阳工业”:一条是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化改造、重组和控制;另一条是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和启用新的绿色制造业技术体系和工艺流程。

——绿色环保业:经济生态一体化的劲旅。本来环保产业是辐射并渗透到农业、工业、服务业各产业或视作相对独立的新兴产业,为了行文方便暂且放在此。

绿色大服务业亦已展开并纵深发展,广义的服务业包括商业、运输、通讯、金融及保险业等社会服务性、公益事业性产业。限于篇幅,仅从下列三个方面来看绿色服务业在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

——绿色商业:追求货真价实质优,符合生态心态人态。绿色商业服务,直接涉及商品的生产与流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公众的需求与利益。因此绿色商业在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一角色可以概括为禁售假冒伪劣商品,提升商品绿色含量——符合生态平衡;端正绿色服务态度,提高商业道德水平——符合心态平衡;突出绿色广告宣传,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符合人态平衡。

——绿色运输业:手持绿色通行证,严把环保质量关。绿色运输业,从绿色机电车组设备的启用,到运输输送过程垃圾分类装置及再利用,从万里铁路、公路两侧沿途植树种草绿化,到绿色运输业全体员工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绿色服务意识的增强,整个地反映出绿色运输线在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中的绿色品格、绿色品质及绿色品位。

——绿色通讯业:发射绿色信息波,传递绿色服务情。绿色通讯业是现代人类绿色信息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以快速敏捷畅通以及优质高效准确的性能,为人类的生产与消费、生活与休憩、生存与发展提供着绿色化、现代化服务,尤其是对人类的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提供着整体化、网络化服务。绿色通讯业的崛起使全球范围内的不分民族、种族、信仰、信念的公民,迅速转换成“小小寰球”村的村民。

以上我们对产业结构的绿色化趋势做了粗线条的逻辑梳理和简要式的理论分析。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随着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的绿色化转换,在经贸、尤其是国际贸易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新动态,对此我们不能不给予必要的理论关注。

当前,国际贸易的一大特点是生态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显著,生态环境问题正在重塑国际贸易。在世纪之交已有动向表明,在关贸总协定逐步取消全球多边自由贸易关税壁垒的情况下,绿色保护则成为一种重要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对此我们应做严肃而认真的理论分析。

从国际贸易现实层面审视,西方发达国家倚仗其环境标准高、环保状况好,对环境标准偏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规定环境准入条件,这就使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国外市场严格的环境市场准入的强大压力和严峻挑战。我国能否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争取在这场激烈的国际绿色贸易中站稳脚跟,以争得有利地位,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我们应密切注视国际贸易领域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引导我国经济适应国际潮流,趋利避害,充分地发展自己,必要时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维护国家利益。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另一方面在于,从人类整体文明进程的更为深远的意义层面审视,实施绿色标志制度以及诸如ISO 14000 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制度等,客观上又对人类的经济活动、生产活动以及国际交往提出了更为高远的要求,它要求经济生态的一体化,尽管这一过程对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为艰难,更为曲折,但它毕竟导引着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总的趋势与努力方向。更何况,人类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还只是刚刚开始起步,还有诸多棘手的难题仍需全球范围的人类同舟共济、务实合作,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我们依序探讨了现代“商品—经济”、“企业—科技”、“产业—经贸”诸领域经济与生态的一体化状况,认识到经济生态一体化是一种历史的大趋势。我们这样认为,并不否认在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中还有诸多制约因素。恰恰相反,我们认为人类在实现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中步履维艰,的确存在着众多的不可回避的棘手难题和大量的难以解析的制约因素,限于篇幅,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将另有专文再系统分析探讨。

(收稿日期:1997年5月29日)

注释:

〔1〕参见拙作:《扬弃与厘定:生态哲学价值取向透视》,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2〕美国《读者文摘》1992年2月号,

〔3〕〔1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环境保护》, 《人民日报》1996年6月5日。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7页。

〔5〕张舟:《论中国公司与跨世纪营销发展趋势》,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6〕〔7〕[英]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 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98、104页。

〔8〕[荷兰]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 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367页。

〔9〕〔10 〕参见欧阳志远:《生态化——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实质与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9—60、104页。

〔12〕马传栋:《论生态工业》,《经济研究》1991年第3期。

标签:;  ;  ;  ;  ;  ;  ;  ;  ;  ;  ;  ;  

绿色化浪潮: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理论_生态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