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论文_王雪丽,林丽华

关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论文_王雪丽,林丽华

( 山东省平度市精神病防治院 山东平度 266700)

摘要:笔者从事精神科护理近20年,深深体会到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而且更要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只有护理人员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健康心态,才能更好地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尽心尽责地为精神病人服务。在此将自己的几点工作体会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

1.1工作环境

1.1.1精神科护士长期处于高风险、紧张的环境中,接班后便时刻提防精神病人的冲动伤人、逃跑、自伤自杀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不仅关注着病人的安全,而且要时刻提防着自身及同事的安全,工作中时刻处于应激状态。天长日久自然会感到厌倦,易产生焦虑、暴躁情绪。

1.1.2精神科病房大多实行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进出要随时锁门,特别是探视时间,不断地为病人及家属开关门,检查病人及家属携带的物品,防止危险物品入病房,家属不理解工作琐碎,非常容易使人产生被压抑的感觉。

1.1.3精神科护士面对的病人存在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自制力严重缺失,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他们的衣食住行在住院期间大多依靠护士,护士从事大量生活照顾的工作,先前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甚少,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渐渐对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消极的认知方式容易导致消极的行为及负面情绪。

1.1.4精神科夜班与综合医院夜班不同,综合医院夜班操作性工作多,护士在不停地忙碌,时间过得快;其次有家属陪护,分担了护理的一部分责任。而精神科护士夜间操作性工作少,护士整夜不能合眼,或者两眼紧盯监控系统,或者在走廊上不停地巡视病房,观察着病人的一举一动,担心病人的安全,工作单调,易犯困;再次陪护家属少,病人的夜间生活照料全有护士负责,责任重。

1.2年龄原因

如今临床护士大多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居多,这个年龄段在家很少担责任,一旦踏上工作岗位,他们肩负的责任无人代替,存在角色转变困难。对精神病人大量的生活照顾,易使护士产生不良的认知方式和不健康的应对方式,护士认为自己只不过是看管病人,自己苦读寒窗12年,却干着不需要太多知识的劳动,自己所学无用武之地,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和价值,缺乏成就感。

1.3知识的缺乏

现在大多数精神科医院的护理人员不是学的精神科专科护理,缺乏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及精神科疾病知识,不适用新的工作岗位,不善于正确使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调节。另外大多数护士没有到精神科实习,所从事的工作毕业前了解甚少,不能真正理解精神病人的病情,不能感悟家属的不理解,对工作场所易产生恐惧心理。知识缺乏不能很好的应对突发事件,对待问题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受到病人及家属的冲击常闷在心里,久而久之易产生心理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人际关系

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家人身心健康状况同样分散护士精力,影响护士的工作状况,易产生心理压力。同事之间是否能相互协作,是否能相互营造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往往也影响着护士的工作心情,从而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如何。

2.对策

2.1改善工作环境,设置和增加安全设施。

我院近几年来根据病房工作的需要,不断改善病房设施,做好防护措施,例如病房的窗户加了实心的防盗网、门的牢固性非常可靠,在病房中建立全方位的监控系统,杜绝死角,方便护士观察和发现病人一举一动,为护士创造了安全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工作风险,从而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增加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软件上严格执行病房中安全制度,晨间护理检查制度,院领导查夜,每一位护士把安全检查流程牢记心中,杜绝危险物品入病房,利于自身及病人的安全。

2.2加强知识培训,对新入护士有层次进行心理知识及精神科知识的培训,使精神科护士能正确对待精神疾病患者,理解病人异常行为,理解家属的心情,提高护士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精神科护士的专业知识,护士能掌握患者的病情,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做出正确的、客观的评价,有针对性的对病人实施精神科护理,对兴奋攻击行为的病人提前做好防范,保证自身及病人的安全;知识的丰富能使护士正确把握自己情绪,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乐观的投入到工作中。

2.3合理科学地安排班次,主张大小夜班每班两人,新老搭配,责任心强弱搭配,相互影响,做好帮带,树立榜样,逐渐增强新护士、责任心弱的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夜班每周循环一次,禁止护士在外兼职,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缓解身心疲劳,保持愉悦的情绪,乐观的心态迎接每天的工作。

2.4寻求医院领导的支持。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护士的压力及心理健康,关心护士的情绪变化。当护士在工作中受到伤害时,院领导要进行慰问关心,及时给予身心补偿。病区护士长要了解护士的家庭情况、护士的心理动态,做护士的知心姐妹,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护士解决生活上、工作上的困难。组织护士参加拓展训练,缓解压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使每位护士都能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感受集体的温暖。组织外出旅游,开展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放松身心,舒缓压力,为护士提供舒心的工作环境。

由于精神科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承受着一种职业风险,长期处于这种精神紧张的环境下,易造成许多疾病的潜伏状态,从而导致躯体或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医院管理者应为一线的护理人员创造舒心安全的工作环境,关注其心理健康;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应对危险因素的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徐辉. 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及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1,02:244-245.

[2] 冯锦妹.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改善对策分析[J]. 当代医学,2011,06:125-126.

[3] 成平,崔凤琢,任静,等.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2005,04:187-188.

[4] 陈靖. 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0:132-133.

[5] 陈雪芹.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临床护理,2014,02:182-183.

收稿日期:2015-10-17

论文作者:王雪丽,林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  ;  ;  ;  ;  ;  ;  ;  

关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论文_王雪丽,林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