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敷料在PICC术后皮肤湿疹中的应用论文_文梅,林玉凤

泡沫敷料在PICC术后皮肤湿疹中的应用论文_文梅,林玉凤

文梅 林玉凤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 福建 厦门 361004)

【摘要】 目的: 探讨泡沫敷料在PICC置管术后皮肤湿疹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45例PICC术后发生皮肤湿疹的患者,采用泡沫敷料进行日常维护。 结果: 本组患者湿疹均痊愈,愈合时间平均7.25±1.26天;换药次数1~4次,38例患者换药一次后痊愈。 结论: 泡沫敷料能促进PICC术后湿疹处皮肤组织的修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PICC的耐受性。

【关键词】PICC;湿疹;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198-0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具有使用安全、留置时间长、避免药物外渗、保护静脉等优点,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若日常维护不当或患者对消毒剂、PICC固定敷料等过敏,容易出现湿疹。尤其是夏季,气温高,汗液多,皮肤问题更易发生。一旦出现湿疹,容易引起局部皮肤感染,严重的可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1],最终只能拔管,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治疗的进行。我科于2013年4月~2014年12月采用泡沫敷料对45例PICC术后出现湿疹的患者进行维护,取得了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32~83岁,平均54.23±8.52岁。其中胃癌15例,结直肠癌21例,其它9例,合并有糖尿病者5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PICC导管材料为BD导管15例,巴德单腔三向瓣膜导管25例,巴德Power导管5例。湿疹发生在PICC穿刺术后第7~130天,平均43.78±10.25天。湿疹表现[2]为局部瘙痒3例,红斑8例,丘疹15例,糜烂19例。

1.2方法

本组45例出现湿疹患者的PICC维护方法均为[3]:以穿刺点为中心,先用75%酒精清洁3遍(有糜烂则用生理盐水清洗),再用含0.5%有效碘的点而康同法消毒3遍,待干。①若湿疹面积较小,采用无菌操作将美皮康超薄型泡沫敷料剪成略大于湿疹面积的小片,覆盖患处,并将PICC导管置于泡沫敷料之外,外层予透明贴膜固定,以免下次维护时透明贴膜与泡沫敷料粘连包裹导管,导致维护费时;②若湿疹距离穿刺口较近,PICC导管无法绕开患处,则根据湿疹面积剪出两片泡沫敷料,其中一片稍大于另一片,将较小的一片敷料覆盖患处,PICC导管置于其上,再将较大的一片泡沫敷料覆盖小的敷料,外层予透明贴膜固定;③若湿疹面积较大,则直接用泡沫敷料覆盖,外层用自粘式弹力绷带加强固定。每周更换一次,大面积湿疹者每2-3天更换一次。

2.结果

本组患者采用泡沫敷料维护后湿疹均痊愈,愈合时间5~15天,平均7.25±1.26天;换药次数1~4次,38例患者换药一次后痊愈。

3.讨论

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局部皮肤反复受消毒液刺激,皮肤屏障的保护功能下降;当患者的汗液增多,无法通过外层透明贴膜蒸发时,局部潮湿,易引起湿疹的发生。

泡沫敷料具有较强的吸收渗液功能,减少皮肤浸渍,同时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促进受损上皮组织的修复;该类敷料表面为半透膜,能阻止细菌的入侵,防止感染[4];泡沫敷料还具有减少局部压力的作用[4],将PICC管置于泡沫敷料上方,再贴透明薄膜固定,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与皮肤接触处压疮的发生。但泡沫敷料缺乏压敏胶层,粘性不牢,固定PICC管时需使用外层敷料加固。传统的PICC术后出现渗出等皮肤损害,首选纱布覆盖皮损处,再用透明薄膜固定,需每48h更换1次[3],而泡沫敷料表面半透膜的阻隔性能,可防止微生物的侵入,预防感染,只需每周更换一次敷料,节省护理人力,降低患者费用。

【参考文献】

[1] 黄晨燕,何丽娟,王丽.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在PICC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3):46~47.

[2]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0.

[3] 王建荣,蔡虻,呼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3.

[4] 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第一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59~60.

论文作者:文梅,林玉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  ;  ;  ;  ;  ;  ;  ;  

泡沫敷料在PICC术后皮肤湿疹中的应用论文_文梅,林玉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