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曾高明

浅析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曾高明

中交三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针对路桥工程施工,对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此为实际的施工建设与工程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路桥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如今,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路桥工程不断发展,对工程质量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对路桥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介绍,并探究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为路桥工程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路基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1.1开挖施工

土石方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和装填,用自卸车进行运输,在施工过程中,以路基开挖深度为依据,结合横坡和纵坡长度,确定具体的开挖方式,经开挖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开挖料,可直接用于填方段的回填。在挖方过程中,应及时以边线桩与坡度为依据进行刷边坡,同时要在雨季来临前设置好截水沟等排水设施,使边坡保持稳定。开挖到与路基的设计标高相接近时,经试验确定适宜的单位厚度。当地基变形量较大时,应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和换填,最后由人工进行基面的整修处理[1]。

1.2路基回填

为保证路基回填施工质量,需要在正式回填以前,按照相关技术规范与设计要求,做好基底的处理工作,同时确定试验段,以确定最佳的施工参数。施工中,以合同段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合适的填筑方法,回填主要采用机械设备进行,辅以必要的人工。土质路基回填顺序为:准备工作、基底预处理、分层回填、整平处理、适量洒水或翻晒、碾压、检验、修整。

2路面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2.1水泥路面

2.1.1钢筋制作

以混凝土板具体型号为依据进行钢筋翻样,在钢筋制作过程中应参考翻样图实施,要求钢筋的尺寸和数量都准确无误,对于不同钢筋及半成品,应挂牌标明,为现场的分类提供方便。

2.1.2钢筋绑扎

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要求钢筋的间隔距离、直径和数量都满足设计要求。完成绑扎的骨架,不能发生松脱与变形,实际偏差不可超出规范的要求。在钢筋绑扎好以后,由工序负责人实施自检,改进好偏差后开始隐蔽验收。

2.1.3模板施工

侧面端头处主要采用钢模,在使用钢模前,应先均匀涂抹一层隔离剂,并通过侧模的安装避免模板发生移位,要求模板的支撑保持牢固,且位置准确无误。另外,还要对保护层的厚度进行严格控制。在立模与拼装结束后,开始垂直度及弯曲的检查,完成检查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同意后,开始准备下一道工序[2]。

2.1.4混凝土浇筑振捣

在施工中要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严格控制,禁止随意加水,避免发生离析。当超过初凝时间时,不可在施工中使用。混凝土振捣可采用平板与插入式振动棒联合进行,使浇筑后的混凝土达到密实,同时减少侧面气泡。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需要注意下列几点:

(1)拔出振捣棒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会形成空洞;

(2)在振捣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尺度,避免产生过振与漏振。但振捣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混凝土离析;

(3)在振捣棒无法到达的部位,不能通过对钢筋的摇动来振捣;

(4)在模板的角落,应使用插钎进行插入式振捣,使混凝土的表面保持密实与平滑;

(5)在实际的振捣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模板漏浆与变形,当发现变形与漏浆时,应立即予以纠正;

(6)待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开始拆模。完成拆模后,对钢模表面进行适当清理,并均匀涂刷一层脱模剂。

2.1.5抹面

吸水后用抹光机开始抹光,在边角等难以打磨的位置,应使用小型抹光器进行抹光,把所有凸出的石子都清除干净。完成抹面后,用靠尺板对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要求后进行二次人工抹光[3]。

2.1.6压槽

在抹面完成后,开始横向纹理的处理。在压槽过程中,应控制好混凝土表面干湿程度,经检查确认合格后,在两侧模板设置槽钢,将其平面朝下,为压纹机的通过设置轨道。

2.1.7养护

完成压槽以后布置围挡,避免车辆或人员进入造成破坏,在阴雨天还需要覆盖一层草袋。混凝土浇筑12h以后,开始拆模与养生,在养生过程中,应做好洒水与覆盖。具体的养护时间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2.2沥青路面

2.2.1测量放样

施工测量采用高程控制点法,以现场的各项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摊铺带做合理安排,同时在安排好的摊铺带两侧进行高程控制点的设置,相邻两个高程控制点之间的距离按5m控制。

2.2.2基层检查

在面层施工开始前,应按照现行技术规范对基层实施检查与验收,完成检验并确认合格后,开始面层的摊铺施工。

2.2.3混合料摊铺

正式摊铺前对摊铺机的熨平板进行预热,使其温度达到100℃以上为止。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运输应保持连续;送料器以恒定转速持续运转,料面高度应保持在送料器总高度2/3。混合料的摊铺必须连续、缓慢和均匀,在摊铺时不能改变速度或停止,具体的摊铺速度要以设备情况、层厚等为依据确定,一般不能超过3-5/min。若摊铺时供料突然中断,摊铺机也应继续运转。当摊铺的表面不规则时,或厚度较小,空间受到较大限制,需要采用人力进行摊铺。

2.2.4混合料碾压

将混合料摊铺好后,开始检查,将不平整处修补好。因桥梁承载能力有限,所以压路机的规模不能太大,以钢筒式和轮胎式压路机相组合的形式为主,同时要准备好手扶式夯具,以便在压路机无法到达的部位使用。

混合料碾压共分成三个环节,即初压、复压与终压。在每个环节,压路机都要以恒定速度行驶。碾压必须在混合料干密度达到最大时进行,对此需要做好温度的控制,通常情况下,初压的温度应达到130℃以上;复压的温度应达到90℃以上;完成终压时,混合料温度应达到70℃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碾压时可能发生粘轮的现象,此时可通过适量洒水来解决。此外,还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碾压时对混合料造成污染与破坏。混合料的碾压应沿纵向实施,同时按照从低到高方向进行,保证整个碾压带的均匀性。

碾压成型前,压路机不可停车、转弯与调头。如果需要反复交替碾压,则两次停留地点需要保持至少10m的间隔距离,同时要与起始线保持3m以上的间距。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后,若需要在路面上行驶,必须关闭振动器。

对于无法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的部分,如边缘处、加宽处与死角,应采用人工将其夯实。另外,对于检查井和雨水井,也应采用人工将其夯实,但要保证和机压段有相同的压实度。碾压过程中,若接缝部位温度无法满足碾压施工要求,应对其进行适当加热,达到压实要求的温度之后,开始碾压,到消除所有痕迹为止。

2.2.5接缝施工

对铺筑工作作出的安排应确保接缝数量达到最少,包括横向接缝与纵向接缝。上、下两层纵缝之间应保持至少15cm的分错,处在表层上的纵缝应保持顺直,同时预留在划线处。如果工作因故中断,材料末端温度降低明显,或只能在第二天进行恢复时,应在此处制作一个横向接缝,并使该接缝和路面的铺筑方向保持90°角。如果新铺的混合料需要和既有路面及其它装置相连接,则要将既有路面切割一定数量,进而满足厚度要求,使两层之间的连接达到平顺。

2.2.6温度控制

做好温度控制是保证桥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不同的碾压环节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具体如下。

(1)将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立即进行温度检测,要求达到135℃-150℃以上。

(2)混合料摊铺时,温度不能低于125℃-140℃,但不能超过165℃;当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施工时,混合料温度不能低于135℃-160℃,但不能超过175℃。

(3)混合料碾压时,温度不能低于120℃-135℃;当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施工时,混合料温度不能低于130℃-150℃。

(4)碾压完成时,当采用钢轮压路机时,混合料温度不能低于70℃;当采用轮胎压路机时,混合料温度不能低于80℃;当采用振动压路机时,混合料温度不能低于65℃。

(5)待混合料温度自然冷却至50℃后即可开放交通。

3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3.1钻孔桩施工

3.1.1施工准备

施工前做好场地清理和平整预压,当处在淤泥、浅水和陡坡中时,应使用筑岛进行工作平台的搭设;当处在深水区中时,应通过临时桩的插打来设置工作平台。

3.1.2钢护筒设置

护筒的内径应略大于桩径,对于护筒的埋设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当为黏性土时,应达到1m以上,当为砂类土时,应达到2m以上。如果表层土较为松软,则护筒需要进入密实且坚硬的岩土层,深度要达到0.5m以上[4]。

3.1.3泥浆池设置

选配满足要求的膨润土,具体的泥浆比重以钻进地层为依据确定和调整。

3.1.4钻孔

钻机和护筒中心之间的偏差不能超过50mm。在钻进过程中,做好进尺的控制,对于护筒的刃脚处,应使用较短的冲程,保证刃脚处有良好泥皮护壁。若由于护筒的外侧产生漏浆,则可适当提起钻头,向孔内注入粘土,然后放下钻锥进行冲击,确保胶泥可以进入到孔壁当中,将孔隙封闭,确保泥浆可以顺利进入。当在砂类土进行钻进时,由于容易发生坍孔,所以应做好进尺的严格控制,并适当减小冲程,增稠泥浆。

3.1.5混凝土灌注

采用内径在25-30cm以内的钢导管进行灌注,在使用导管以前,应做好抗拉及承压专项试验。对于导管的长度,应根据孔深及平台高度确定。将导管安装和连接好后,做好接头处理,并安装防松脱装置。导管口和孔底部之间的距离按250-400mm控制。

3.1.6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的灌注必须保持连续和紧凑,中途不可停顿。在提升导管的过程中,应使其始终处在居中位置,当导管上的法兰卡在钢筋笼上,可轻微转动导管,确认与骨架脱离后,将其移动到孔洞的中心。

3.2台柱施工

3.2.1钢筋施工

墩台的钢筋必须统一进行下料与加工,运输到现场实施绑扎与安装。钢筋制安应满足现行技术规范所有要求。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所有钢筋,都应保持洁净。钢筋使用前进行必要的调直和清除,要求局部不能有弯折。

3.2.2模板施工

模板以大块钢模为主,模板的表面必须保持平整,尺寸偏差应满足设计要求,稳定性、刚度与强度都应达到要求,而且拆除应方便,接缝不能有漏浆的现象。将模板装好后,对其高程与轴线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开始混凝土施工[5]。

3.2.3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浇筑应利用具备自动计量功能的拌和机进行拌和,由运输车进行运输,采用泵送的方法入模。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严格控制,当自由下落的高度在2m以上时,应使用串筒进行灌注,同时串筒出口和混凝土表面之间距离不能超过1.5m。待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拆模,完成拆模后,应及时进行养生。在养生时应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使混凝土表面始终处在湿润的状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桥工程是一项包含众多内容的复杂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并在施工中予以严格的质量控制,使每个施工工序的质量都能达到预期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滨,袁和勇,钱容琨.浅谈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人民交通,2018(09):166-167+255.

[2]王爱华.浅谈路桥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智能城市,2018,4(04):132-133.

[3]景晓冰,耿志军,李晓刚.浅析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7(21):139-141+25.

[4]姜银辉.道桥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5):119-120.

[5]杨龙.浅析市政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5):48.

论文作者:曾高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  ;  ;  ;  ;  ;  ;  ;  

浅析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曾高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