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董事会2009年度业绩分析_中小板论文

2009年中小板公司年报业绩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报论文,年中论文,业绩论文,小板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截至2010年4月30日,中小企业板(以下简称“中小板)395家上市公司全部披露了2009年报,其中有37家公司在发行上市文件中披露了2009年度财务资料。总体而言,中小板上市公司2009年平均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分别为12.51亿元和1.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9%和27.08%,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9元/股,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55%,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76元。

中小板公司2009年业绩总体分析

一、中小板业绩分布

从中小板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变动情况来看(如图1),200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的公司分别有261家和305家,占比分别为66.08%和77.22%。其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的公司为233家,占比58.99%;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在50%以上的公司有30家,占比7.34%;亏损公司家数为13家,占比3.29%。

图1 中小板公司2009年业绩变动分布图

在营业收入保持增长的261家公司中,有20家公司的收入增长幅度在50%以上,其中,华兰生物受益于甲流疫苗的生产和销售,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57%,居中小板销售收入增长的榜首。

在净利润实现增长的305家公司中,有46家公司的净利润较上年实现翻倍,其中华孚色纺、登海种业、黑猫股份,因业绩大幅回暖及上年基数较低的原因,净利润增长幅度分别为63.49倍、34.98倍及26.39倍,居中小板净利润增长前三位。

二、中小板业绩总体特点

1.净利润增幅远超营业收入增幅

2009年中小板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为7.59%,而净利润增长率为27.08%,净利润增幅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增幅,表明中小板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

一方面,中小板公司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内部管理,持续推动成本费用控制,使得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得到一定提升。据统计,中小板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由上年的22%提高到24%,主营业务毛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绝对额较上年增长16.13%,为净利润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中小板公司2009年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下降18.32%,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23.76%,以及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146.01%等诸多因素合力导致净利润增长率进一步提高。

2.业绩增长源于主营,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例较低

在中小板披露完整年报的358家公司2009年利润构成中,88.91%来源于主营业务,6.47%来源于政府补贴收入等营业外收支,4.62%来自于投资收益,此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额仅为0.15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仅为0.03%,对整体业绩影响很小。

2009年中小板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税前金额占利润总额的8.02%。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平均额为944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项目平均额为730万元,占比77%,是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要构成项目。

中小板具体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构成见表1。

3.半数公司实现净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双增长

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向好,为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了良性发展的环境,上市公司销售回款情况大幅改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更加及时地兑付。与上年相比,中小板公司的整体经营性现金流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经统计,中小板公司2009年平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68亿元,同比增长62.26%,是当年平均净利润的1.55倍,其中234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高于所实现的净利润,占比59.24%,并有207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的双增长,占比52.41%。

4.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减少

2009年,已披露年报的358家中小板公司合计共发生26.02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绝对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9.39%,占利润总额的5.21%,比例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99个百分点。

如表2所示,在各类减值损失中,存货跌价损失金额下降比例最为明显,降幅达73.86%。随着2009年国内外经济逐渐转暖及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上市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价格也随之稳步回升。与2008年底主要工业原料价格大幅下跌导致部分公司大额计提了存货减值准备的情况相比,2009年末上市公司计提的存货减值损失大幅减少。

2009年中小板公司的坏账损失较上年增长39.27%,主要是由于销售收入增加,相应增加按账龄计提的一般坏帐准备。同时,部分公司为客户延长了信用期也导致坏账准备相应增加。表2中的其他损失主要是宁波银行因贷款规模增加导致计提贷款损失准备4.22亿元。

5.亏损公司家数及平均亏损额有所减少

2009年中小板公司在整体业绩大幅提升的同时,亏损公司家数也有所减少,由上年的19家减少到13家,合计亏损额为12.22亿元,平均亏损约0.94亿元,较上年中小板19家亏损公司平均亏损额1.04亿元减少了10.64%。

6.出口导向型公司业绩趋于好转

2009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弱,中小板公司出口形势逐渐好转。统计显示,中小板出口导向型公司在2009年一季度、上半年及前三季度的业绩呈现出逐渐好转的趋势,其中,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38%,第二季度下滑35%,前三季度下滑28%,全年则下滑9.59%。

中小板2009年业绩具体分析

一、行业分析

中小板的395家公司分属13个行业,其中制造业公司为297家,占比75.19%。中小板分行业业绩情况如表3所示。

2009年,中小板除农林牧渔业、电力行业及传播与文化产业3个行业外,其他10个行业全部实现了业绩同比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3个行业依次为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增幅均超过30%,而房地产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也达到了29%。

从制造业的细分行业看,中小板的制造业公司分属于30个细分行业,主要细分行业业绩如表4所示。

2009年,全球经济开始逐渐复苏,市场需求逐步回升;同时,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四万亿基础建设投资、“家电下乡”和汽车减税政策等。在上述因素的拉动下,中小板制造业中共有25个子行业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业和塑料制造业等4个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纺织业、生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个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在50~100%之间。

二、新老公司分析

中小板395家上市公司按照不同上市年份的分组业绩情况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各年份上市的公司2009年营业收入增幅较为一致,增长幅度均在5~10%之间。而从净利润的增长情况来看,2006年及之前年度上市的公司净利润保持较高增长幅度,且高于新上市公司。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批公司专注主业快速发展壮大,部分公司利用并购、资产注入等方式迅速扩大规模,还有少数公司及时完成重组并重新步入成长通道。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上市的71家公司整体业绩增长幅度只有1%,有19家出现业绩下滑,占比26.76%。其中9家同比下降幅度达30%以上,并有4家公司出现亏损,拉低了2008年上市的公司整体业绩。

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公司业绩分化依然明显

2009年中小板公司继续延续了业绩分化的趋势,如表6所示。一方面,净利润排名前10位的公司净利润总额为121.56亿元,占中小板净利润总额的28.54%;净利润排名前10%的40家公司占中小板净利润总和的49.39%;另一方面,净利润排名后10名的公司亏损额占比-2.56%,后10%的40家公司亏损额占比-2.52%,虽然亏损公司的业绩较上年有一定改观,但绩优公司业绩较上年更为突出,中小板业绩分化现象依然非常明显。

2.部分公司上市当年出现业绩下滑

自2009年9月重启IPO后,中小板共有122家公司陆续上市,经统计,这些新公司中有31家2009年营业收入出现下滑,占比25.41%;12家公司出现了净利润下滑,占比9.84%。净利润下滑的公司中除永安药业因主导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导致净利润较上年下降37%外,其他11家公司业绩降幅均在20%以内。业绩下滑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加工制造业等行业。

3.部分公司依赖非经常性损益维持盈利

除亏损公司外,还有13家公司在2009年是依赖非经常性损益取得盈利。

通过表7可以看出,在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差的情况下,部分公司主要是通过处置股权、资产或者取得政府补助的手段来实现盈利。尽管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于中小板整体盈利影响较小,但对于个别公司而言,成为维系盈利的重要手段。

4.部分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有待改善

尽管整体而言2009年中小板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较上年大幅增长,但仍有53家公司2009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占比13.41%。在这些公司中,有16家连续两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另外还有4家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虽然为正,但金额较小,少于500万。

通过表8可以看出,中小板仍有少数公司在2009年净利润实现增长的情况下,经营性现金流未能随之改善,主要原因是部分公司在报告期内提高存货水平,增加了原材料采购规模,同时客户销售回款期延长,导致应收账款增加。

二、两点建议

1.进一步优化中小板公司行业结构

目前中小板公司行业单一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在中小板的395家公司中,有297家制造业公司,占比超过中小板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三。中小制造业企业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较高,受到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和上游企业的影响较大。此外,中小板制造业企业中出口型企业也较多,国际经济和市场状况变化也同样对其有较大的影响。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小板的制造业公司业绩波动较大,从而影响了整个中小板业绩的稳定。因此,优化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改善制造业公司占比过高的状况,对于中小板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上市当年业绩波动公司的信息披露

如前文所述,中小板2009年及以后上市的公司出现了一些上市当年即业绩下滑的公司。尽管这些公司业绩的下滑客观上与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行业处于波动周期等宏观环境影响密不可分,但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公司在抵御经济周期波动、抗风险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对于上市当年即业绩出现下滑的公司,尤其是下滑幅度较大的公司,监管部门应注重加强其在业绩变动方面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便让投资者及时掌握公司业绩的变化情况。

标签:;  ;  ;  ;  ;  

中小企业董事会2009年度业绩分析_中小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