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绿色心根”亲近绿色生活-《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的启示论文

培育“绿色心根”亲近绿色生活-《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的启示论文

培育 “绿色心根 ”亲近绿色生活
——《了凡四训 》“改过之法 ”的启示

吴文新

(山东大学 (威海) 文化与休闲研究所,山东 威海 264209)

[摘 要 ]绿色生活方式符合简约、清洁、绿色、自然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但是要真正落实它却面临着普遍的“黑色”生活方式的严峻威胁。为了从人心根源上确立绿色生活理念,进而知行合一地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可以借鉴《了凡四训》的改过之法,每个人都要狠发对“黑色”生活方式的“耻心”,生发对“黑色”生活方式严重后果的“畏心”,进而激起远离“黑色”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勇心”;远离“黑色”生活不仅要从具体事上改正“黑色”生活习惯,还要从道理上深刻理解“黑色”生活的危害和绿色生活的益处,更重要的是从内心深处、良心良知的层面培育“绿色心根”,进而亲近绿色生活。

[关键词 ]生态文明价值观;黑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改过之法;绿色心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1]393。绿色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毫无疑问,“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1]340,用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使之绿色化、自然化、生态化,就显得相当重要。所谓绿色生活方式,就是“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1]396,实际上就是在绿色、清洁、低碳生产的基础上,日常生活中厉行绿色消费,大力倡导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反对过度消费、欲望消费;倡导勤俭节约,杜绝奢侈浪费,做到简约生活、回归自然;倡导旧物回收复用,推广自然循环能源,并在思想观念上确立天人一体自然观、观赏审美自然观、大地母亲自然观等,真正做到“天人合一”。但要将这些理念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借鉴明代颇有成就的政治家、思想家袁了凡的《了凡四训》关于“改过之法”的训诫,首先培育绿色生活理念的“心根”,远离与之背道而行的“黑色”生活方式”。

(3)金融。金融类的词汇选取了数字货币、绿色金融、国际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专题。此外,金融类的语料库还涉及到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国际金融以及期权、期货以及衍生品定价方面的词汇。

一 、绿色生活方式符合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绿色生活方式符合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这就是简约、清洁、绿色、自然。

“简约”是从人的生存或生活方式上说的,指生活简单、消费节约,亦所谓“低碳消费”“低耗生活”;延伸到生产领域,那就是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用最少的资源能源生产最多最好的产品,这会极大地减少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从而维持甚至提升自然系统自身对资源和能源的再生修复能力。简约的生活,就是简单节约的生活。在现实中,很多人为了所谓的生活品位、水平,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搞得非常复杂、繁琐,非常浪费甚至奢华。过于计较生活的物质细节,自己便不知不觉成了物质的奴隶。

试验所用材料:石墨片,山东青岛宝丰有限公司生产,D10 mm×10 mm,体密度为1.82 g/cm3;硅粉,北京兴荣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售,纯度≥99.9%,粒径为38 μm;碳粉,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提供和市售,纯度≥99.9%,粒径为48 μm; MoSi2粉,秦皇岛一诺高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纯度≥99.9%,粒径为38 μm;SiC粉,郑州山河研磨材料有限公司提供和市售,纯度≥99.9%,粒径为38 μm;Al2O3粉,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分析纯AR,粒径为75~150 μm.

“清洁”是从人的生产、生活的废弃物排放上说的,这就意味着人们必须提高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向大自然释放各种废弃物和污染物,确保土壤、水、空气和食品等的清洁、纯净。人们的日常生活出于健康的考虑都比较讲究卫生,这是很有道理的,也是生活文明的表现;但是卫生不等于清洁,卫生可以通过清除垃圾、转移排放的方式来求得,而清洁则需从源头上减少甚至制止垃圾或废物的产生。生活的清洁也是如此。目前的生活垃圾占到了人类发展所排放垃圾的几乎一半,城市里堆积如山的垃圾多半来自市民的日常生活,现在愈益流行的网购、外卖等都无不在加速产生着种种垃圾,而且很多是无法回收、转化的。这些都与清洁的生活价值观背道而驰。

其次,要从“理”上离开“黑色”生活方式。了凡说:“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这是讲述不杀生和舒适生活的道理。了凡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过失在杀害生命,那么就应该让他明白:大自然有好生之德,所有的动物都爱恋自己的生命,如果杀了它们来滋养自己的身体,怎么能够心安理得呢?而且当它被杀时,既已受到宰割,在尚未断气之前,却又将它放进锅里去烧煮,种种的痛苦透入骨髓,人岂能忍心食之?人为了滋养自己的生命,各类珍贵肥美的东西摆满眼前,尽情地享受,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却未曾想到,吃过这些美食之后,也都会化成粪渣排出,到最后一切都是空的。实际上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之类的素食菜羹,就已经足够让人填饱肚子、供给能量,足以养活自己的身体,何必一定要去杀害动物们的生命,进而折损自己的福报呢?“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痛心,不能下咽者矣。”进一步想到,凡是有血有气的物类,都具有灵性感知能力,跟我们人类其实是一样的。就算不能自我修养获得更高的德行,使这些动物来亲近我、尊敬我,但也不能天天杀害他们的生命,使他们与我结下冤仇,永无止境地恨我。想到这些道理,每当面对满桌的血肉之食时,自然会发出悲伤怜悯之心,不忍心再吞噬下去了。

在施工开始之前的设计环节中,施工设计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到周全及换位思考,就综合所设计的来看,对人们的生活是否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保证最终实现的是人性化的设计,这样既能保证设计的人性化又能保证它的施工质量,给排水系统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施工的相关人员一定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将一切可能突发事件都考虑在内,并且所设计的给排水系统要具有其应对所有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所有的突发情况中,保证消防给排水系统可以正常使用,所以在这一环节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质量,不要过度考虑成本的问题。

“自然”是从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要遵循和服从自然规律上说的。大自然没有人类依然是大自然,但是人类离开大自然那就什么都不是,因此,无论如何发展科技、改造自然,人类在道德智慧上都要对大自然的整体性、复杂性、客观性、规律性等保持深度的敬畏和谨慎,而不可妄自尊大、为所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始完整性、各种生态要素之间复杂微妙的相互联系性和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性,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否则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那时人类得到的将不是胜利的喜悦、征服的自豪以及占有和享受的幸福,而极有可能是万劫不复的灾难。“自然”具有全球性意义,也是中华民族社会主义信仰在生态领域的全球性效益。虽然“自然”的价值观有点高大上,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还是可以具象化的,比如回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方式,既利于健康又节省能源,还保护环境。顺从自然是一种生活理念、生活方式。

显然,违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生活方式就是“黑色”生活方式,它以高消费、高浪费、高污染甚至高破坏为特征,显著地扩大着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是必须摒弃的生活方式。而介于“黑色”和“绿色”之间的生活方式,亦可称为“灰色”生活方式,这是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伴随社会发展、基于生活条件而自发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但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绿色理念缺位的情况下,这种“灰色”生活方式也在加速向“黑色”生活方式滑落。

二 、构建绿色生活方式任重道远

首先,要从具体“事”上拒绝“黑色”生活方式。“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了凡秉承他的佛家信仰,首先便以杀生为例,说明从具体事项上改过的做法。他说,比如以前杀害生命,现在戒除不再杀生了,这是就所犯的过错而将它改掉,以前做过的错事、坏事、恶事等都不再做了。但是,“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这只是从外在来勉强约束,会比从根本上改过要难上百倍,而且犯过的根源依然存在,东边勉强把它灭了,西边它又冒了出来,实在不是彻底干净改过的办法。相对来说,从某件事上来改过要容易得多,甚至偶尔一次拒绝吃肉、过一次简单生活、拒绝一次“黑色”生活,那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要持久坚持,却并非易事。换言之,一时一地过绿色生活容易,而一辈子坚持过绿色生活,非有非常之心力而不能实行。

了凡说:“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功夫不同,效验亦异。”一般人的过失有从犯过的事实本身戒除的,有从认识其中的道理而改正的,也有从心念上来改正的。所采用的办法不同、付出的努力不同,所得到的效果也会有很大区别。

由此可见,那些美丽的生产生活理念要落实到生产者、商人和消费者的一般生产和经营以及日常生活之中,还任重而道远。从根本上说,它需要最为深刻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价值体系的变革;但是也必须从最为现实的个人生活方式的变革渐次入手。

三 、非有勇猛改过的 “发心 ”而不能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在个人生活的意义上,如果把“黑色”生活方式看作是一种错误或过失,那么要想真正在内心确立起可践行的价值理念,需要先在“改过”上下功夫——因为改过是“积善”的前提,而积善便是实实在在地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真真切切地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一种内在的牢固的信念自觉和行为习惯)。于是,我们可以借用《了凡四训》中的“改过之法”,对症治疗这种违背绿色生活理念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病症”。

陈凯歌导演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力量,在早期不仅参与、引导着电影艺术的革新,并且作为当代著名导演,其作品所呈现的电影观念和思想追求仍然参与并影响着当代中国电影面貌的建构,研究陈凯歌导演电影的人文内涵,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再次是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了凡认为,人之所以不能改正,多是因为得过且过、退堕畏缩;在明白过失之后,就要立即痛下决心改过,不要有丝毫延迟、疑惑、犹豫不决、左顾右盼;无论犯了大小过失,都必须雷厉风行、坚决果断地修正改除,不留任何后患。这就是改过的“勇猛之心”。没有这种决心和勇气,过失改得不够彻底、不够干净利落,那么必然会积累起来,进而酿成大祸。这是必须明白的道理。厉行绿色生活方式,也要有此勇猛决心方才可以,因为不符合绿色理念的生活习惯已经积重难返,已经成为思维和行为定式,因此,非“洗心革面”而不能实行。

其次是发“畏心”,也就是要生起畏惧之心、戒慎恐惧之心。了凡告诉我们,之所以要发“畏心”,那是因为“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就是说天地就在我们头上脚下,鬼神就在我们身边、心里,他们都是难以欺骗的。我们纵然会在幽暗处偷偷地做坏事,好像没人知道,但天地鬼神却像镜子一样照着我们的心意念头,更不用说我们的言行举止了,简直就赤裸裸地暴露在他们的睽睽目光之下。我们所犯的罪孽若是非常重大,必定会降下许多灾祸;就算是较小的过失,也会减损现有的福报,让我们生活很不安宁。面对此种情形,我们怎么能不心生恐惧呢?对照而言,我们违背绿色生活理念的生活方式,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严重过失呢?似乎并没有社会道德的力量来谴责我们这样的生活,因为现在倡导自由,包容多元,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会宽容甚至纵容,但由于人类处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人的物欲总是被丰富的物质财富无限制地放大,于是我们放纵自己的欲望,敞开消费,以至于达到奢华浪费以炫耀生活品位的程度。这其实就是一种暴殄天物的罪孽,而它导致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就是一种祸报,我们却浑然不知。

在了凡看来,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如果具备了这三种心——耻辱心、畏惧心、勇猛心,人就会一发现过失就立即改正;就像春天的冰块遇到了阳光,还担心它不会融掉吗?进一步说,力促改过的这三种心,耻辱心是关键和前提,畏惧心是核心和灵魂,勇猛心是落实和保障,三者缺一不可。耻辱心使人不愿作恶,畏惧心使人不敢作恶,勇猛心使人尽快改过。如果前两心都是改过的准备,那么勇猛心才是改过的过程自身,这才是改过的落实。至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不符合绿色理念的生活方式即使谈不上犯罪,那也是非常错误的,它造成了巨大的身心伤害、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应该对此生起耻辱心、羞愧心;进一步考虑到这种后果很可能威胁我们及子孙万代的生存,末日的恐怖情景应该在脑海里时时浮现,这样才能不断生起畏惧心,敬畏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同时畏惧这种和谐与美丽被破坏之后的悲惨结局;继而产生改过自新、按照绿色理念重构生活方式的勇猛之心。这对于个人来说是这样的,对于我们整个人类来说也是如此。主流媒体应该倡导对于绿色生活方式、构建生态文明的耻辱心、畏惧心和勇猛心,立此三心,才具备了构建和落实绿色生活方式的思想和心性前提。

四 、培育绿色 “心根 ”,逐步远离 “黑色 ”生活方式

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及与之相嵌合的科技创新的内驱力,促使所有商品加速更新换代,可长久使用的耐用消费品似乎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舞台,人们的日常消费也越来追求时尚和新奇,一个商品不到寿命尽期也会被新的款式和不一定有用的新功能所自然淘汰。消费主义乃至消费享乐主义生活价值观像一只无形之手,支配和调控着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每一个人都自以为在理性消费,自以为在以最小的代价享受最物美价廉的商品;但一群群消费者混揉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引导,便会形成一个极不理性的消费浪潮,而这个浪潮又会激发和引导商品的生产者和相关科技研发者的极大创新兴趣。无论创新者和生产者如何讲求环保节约,最终还是在总体上、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程度上加大了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危害[2]。尽管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生活都是非常美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理念,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拜金主义激励机制和消费享乐主义的生活价值观刺激诱导下,美丽的生产生活理念,很可能永远处于美丽的理念之中;对比而言,对于简单生活、素食主义的普及宣传就极少出现在主流媒体里。显然,在市场经济驱动的经济体系中,“灰色”生活方式加速向“黑色”生活方式蜕化,这是生活方式演变的自然规律。因此,绿色生活方式目前还只是一种生活价值理念,对于一部分个体来讲,可以超凡脱俗,力行简单生活、素食主义等,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精英阶层以及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还是难上加难。

此外,正如上面的分析论述,在现代汉语中,“让”字在表达被动义时多用作为介词成分出现,从而形成“介补语”结构,表达被动语态的及物性过程意义。例如在例句(25)中,“让”字作为介词词组,“冯妈看见”作为小句的补语成分,从而形成“介补语”结构,填充介词词组的补语成分。

了凡先生告诉我们,要厉行“改过”,必须首先大发“三心”:耻心、畏心和勇心。首先是发“耻心”,就是认识到过失后在内心深处产生的耻辱心、羞耻心、惭愧心、负疚心。有这“耻心”的生发,说明我们的良心、良知常在——即绿色生活的价值理念已经在内心起作用了。但对照现实,我们发现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对违背绿色理念的生活方式有明确的认知,并不以为这是不对的、不妥的。因此,在绿色生活理念的普及中,一种类似绿色生活“启蒙”的教育就非常必要,这就是激发其对于违背绿色生活理念的生活方式产生羞耻心、惭愧心。这是改变生活方式进而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第一步。

通过田间试验观察表明,该药剂对向日葵列当不具直接致死作用,而是通过诱导向日葵体内产生非永久性抗性,对向日葵列当的寄生和生长起到抑制作用,随着药效的减弱,向日葵列当仍然可以寄生或继续生长。因此,应根据品种抗性的差异,调整施药次数和药剂浓度,提高药效和延长持效期,最大程度地抑制列当的生长和减轻对向日葵的危害。

随着种种先进科技在物质生产领域的普遍应用,物质财富的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人们日常生活能够消费到的产品可谓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无论我们如何节约、如何重复利用,还是无法回到“新三年老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简朴生活时代了,我们的生活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向自然界的废物排放,还是比以前的“短缺时代”多得多、厉害得多。比如,一次性湿巾、面纸和餐巾纸乃至卫生纸的消耗,绝对地加大了对森林的消耗;购物中无所不用的塑料袋,连同其他的生活垃圾一起进入了垃圾桶里,而缺乏回收降解处理;人们追求的更高端的肉蛋奶为主的饮食结构,毫无疑问成倍地增加了对低端粮食植物的需求,加大了对土地肥力的压力,增加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肉蛋奶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化学性“提质”“保鲜”“防护”“保障”等,无疑增加了食品的成本和多次污染的风险;网购物流中几乎失控的过度包装,也增加了物流废弃物的回收难度和污染程度。这种“灰色”生活方式加速向“黑色”生活方式滑落的显著趋势,以致于人们对消费越来越多的物质来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也越来越失去警觉和清醒的鉴别了。

“绿色”指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原生态性,亦即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不危及甚至有益于自然生态物种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生命力,也是自然万物生机盎然、活力迸发、生命能量竞相涌流的美好状态。绿色往往被用来表征生机和活力,也是青春和生命的象征,不仅是自己的生命健旺,而且是生态系统的生机盎然。绿色的原生态性则告诉人们:生活得越简单、越接近自然、越原始、越接地气,对健康、对生态环境就会越有益。比如,现在人们所追求的无公害食品或有机食品,就是那种不用化肥、农药,而只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充分利用生物与土地大气之间的生态联系自然培育的食品,它没有了人工化学制品的侵害,因而更加原始自然,对健康和生态更加有益。从生态学的意义上看,人们的饮食经过劳动加工、特别是高科技的劳动加工程度越低,越符合“绿色”的生态价值观。

本研究短期观察结果显示,MSDAR和PETD均能有效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技术的前提下,MSDAR安全可靠有效,尤其对于椎间盘退变等级为Ⅲ级的LDH患者,行纤维环缝合可提高术后髓核“再水化”,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远期两组患者疗效仍有待观察。

这里说的不杀生、素食,一般认为是出家人或者个别有特殊信仰或特殊嗜好的人才这样饮食的,其实不然。佛家向来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理念,意即佛具大慈心,虽与众生无缘,但是也发大慈心而救度之。佛观一切众生与自己同体,视他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佛陀之悲心,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乃至圣凡同具佛性,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故称同体大悲。这里的众生不仅包括亿万人众,也包括其他种种有生命之物,佛家的这种物我一体、皆具佛性、相感同情的思想,正是佛教人士不杀生、不食肉的理论根据。显然,你可以不信仰佛教,但你无法否认这些说法确有相当深刻的道理,以至在生态危机极其严重的当代,似乎更显其无比高深的价值。

即使单从现代科学所揭示的健康真理而言,人体生命自身足具合成人体正常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能量的功能和机制。我们日常食用的猪牛羊禽鱼肉及禽蛋、牛羊奶等所含营养,皆来自大自然的草本植物或谷物,人食用这些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同样可以满足人类肉体生命自身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能量,而其关键在于要多样化以保持均衡。过去生活水平低,虽多食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几无肉食,却身体羸弱、多病短命,那是因为食量不足且品种单一、不均衡,而不是素食本身或缺少肉食所致;现在肉蛋奶的生产过程,为追求数量、成色以及生产规模和效益,几乎全部封闭在远离自然生态环境的车间里,彻底的工业化、技术化、流程化,以至于一头奶牛日产20~50公斤鲜奶,一只鸡日产2~3颗蛋,一头猪仅用半年时间就从10来斤重长成200多公斤,一只肉鸡从出壳到摆上餐桌不过月余;为了消除瘟疫增加产量,这一过程又充满了多少有害的抗生素、添加剂和机械能量的蹂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完全违背这些动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如此工业合成之肉蛋奶等,到底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如今像流行感冒一样的癌症、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及其发病人群的低龄化乃至某种可怕的遗传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岂不令人对如今的饮食方式产生深深的忧虑和怀疑吗?

暂且不论西方一些激进的动物保护主义者,高喊保护动物权利的口号,单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均衡性来说,少食肉类具有一定的生态或环境效益。比如,有研究表明,大约10公斤植物类食物可以生产1公斤肉食,在一些人满足肉食欲求的同时,又有多少人连基本的口粮也难以保证。况且,粮食从土壤中生产出来,也是要消耗自然资源的。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我们又要向土壤中注入多少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中的多少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失去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多少地下水被污染、土壤被酸化和板结乃至沙化。同时,猪牛羊禽这些动物的饲养和成长过程又要耗费怎样的人力物力,造成多大的资源消耗,以及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和土壤、空气、水的污染。因此,改革“黑色”生产方式,保持一份对生态环境的敬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如今我们倡导建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厉行低碳生活、简朴生活、绿色生活,是不是可以减少以上的过错呢?古人尚且有民胞物与、万物一仁的博大胸怀,作为具有高度科学知识的现代人,我们更应明白:人类与天地万物都是一体的,天地万物养活人类,人类自当爱护天地万物,而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之欲而戕害生命、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如果说以前我们贫穷,渴望改善生活,还情有可原;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已有了很大改善,现代科学也已经揭示“黑色”生活方式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那我们就应该是“明理之人”,应该深刻反省,棒喝警醒,进而勇猛改正。

最后,必须从“心根”上远离“黑色”生活,亲近绿色生活。改过之“理”可以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做起来依然是难上加难。如前所述,应该说我们对于“灰色”特别是“黑色”生活方式的危害以及绿色生活方式的万般好处是了然于胸的。但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对“黑色”生活方式的后果视而不见、毫无敬畏感和羞耻心?是什么让我们变得陶醉于“黑色”生活并对绿色生活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那就是外部环境、大多数人都如此使我们不得不随波逐流,是社会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舆论缺乏足够的约束和谴责使我们难以约束自己。这些都是原因,但都是“外因论”。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现代人应该具有这样的反思和惕励精神。儒家的“心学”强调人的内心修养的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致良知进而知行合一——从心性改造上入手,方是治本之法、“培根之学”[3]

了凡问诫我们:“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注] 因为袁了凡的《了凡四训》一书,版本甚多,文本几无区别,本文采用中华书局2008年版,文中引文均出自其第二部分《改过之法》,故不一一标注具体页码。 他认为要从心底、心地、心念上彻底改过,就必须明了人们所犯下的过错,可能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但无不是从犯过者的心底深处造作出来的。如果我们能够不动恶的心念,过错从何而来呢?一个读书人,对于爱好美色、喜得浮名、贪爱财物、喜欢发怒等等过失,没有必要一一寻找改错的方法,只要能够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好事,实时观察自己的心思,等到正大光明的心念涌现出来,就必然不会被邪恶的念头所沾染。这就好像炎热的太阳在空中普照大地,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无所遁形、自然消失一样,这是改过最为精诚专一的诀窍,是彻底改过的“至上心法”或“宝典妙诀”。人的种种过失既由心造,那也必须从心改过,就像要斩除毒树,必须直接断其根,不让它再度发芽,何必一枝枝地砍掉、一叶叶地摘除——从心根上斩除犯过的芽端,远离“黑色”生活方式,这才是改过的“心根之法”[4];如此一心一意地亲近绿色生活,努力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实时观察自己的“良心”“良知”——绿色生活的价值理念,让它时刻放出光明,普照自己的一切言行,灵明在躬,觉悟惕励,在日常生活小事上磨练“绿色心性”,如此倡扬“培根之学” ——培植了纯净纯善的“绿色心根”,就不会生长出邪恶的黑色芽苗了,就不向往“黑色”生活方式了。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价值观、绿色生活理念就是这绿色生活方式的“绿色心根”,缺少了这深层的“培根”修养,我们就永远无法逃脱“黑色”生活方式的牢笼,绿色生活方式就永远只是一种美丽的梦想,而不会活生生地彰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93.

[2] 张荣华,郭小靓.生态文明的社会制度基础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4(11):40-45.

[3] 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4:163-183.

[4] 吴文新,朱康有.《了凡四训》与共产党人的信仰自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114.

Cultivate "Green Mind" to Get Close to Green Life——The Enlightenment of "Correcting the Errors" in Liao-Fan's Four Lessons

WU Wenx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lture and Leisure,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Weihai Shandong 264209)

[Abstract ]The green lifestyle conforms to the valu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bout the simple,clean,green and natural,but if it is to be realized,it faces the severe threat of the universal "black lifestyle".In order to establish a green lifestyle from the roots of the human heart,and then practice the green lifestyle in a unified way,we can learn from the "correcting the errors" of "Liao-Fan's Four Lessons".Everyone must express the "shame" of the black lifestyle and the "fear" of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the black lifestyle,which stimulates the "brave heart" away from the black lifestyle and to practice green lifestyle;To stay away from black lifestyle,we must not only correct the "black habits" from specific matters,but also profoundly understand the harm of black life and the benefits of green life,and more importantly,we must cultivate the "green mind" from the depths of the heart and then get close to green life.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alues;black lifestyle;green lifestyle;correcting the errors;green mind

[中图分类号 ]B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662(2019)01-0033-06

[收稿日期 ]2018-09-25

[作者简介 ]吴文新,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休闲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DOI编码 :10.3969/j.ISSN.2095-4662.2019.01.006

(责任编辑 陈咏梅 )

标签:;  ;  ;  ;  ;  ;  

培育“绿色心根”亲近绿色生活-《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的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