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内饰优化设计的几点思考论文_雷霆

关于汽车内饰优化设计的几点思考论文_雷霆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南海汽车厂 广东 佛山 5282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汽车行业有了很大进展,汽车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因此汽车行业也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关键时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内外汽车行业的压力,汽车企业只有对企业的内外饰设计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才能将汽车品牌推向市场,在有效缩短产品周期的情况下,为汽车企业的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本文主要研究汽车内外饰设计质量控制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汽车;内外饰设计;质量控制

引言

在造型设计领域,特征(feature)作为一种视觉感知客体而存在。特征不仅包含了视觉信息,同时也是语义和知识的载体。在产品语义学研究中,产品形态和用户认知解释之间的关系,对于工业设计具有象征意义。

1汽车内饰产品可持续设计理念

当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环境保护的呼声不断增大,带来了汽车产业的生态化模式发展趋势。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在设计上都要求与智能化、低碳环保相结合。产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围绕可持续发展,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要求产品设计人员进行全面考虑,考虑产品的持续性影响,同时也要考虑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担负起设计者的绿色环保社会责任,开发出符合可持续性发展设计规范的内饰产品。从驾驶员的角度进行驾驶需求设计,为驾驶人员提供舒适的安全的乘驾体验。因此在进行汽车内饰设计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仅要考虑色彩,还要考虑模型造型、装饰件结构、人机工程等等。随着当前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将可持续因素纳入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过去曾经将产品的质量成本安全等放置在产品生产的设计理念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机会已经凝聚在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全寿命周期中。对于产品的可持续设计,不仅要考虑成本,还要权衡其预期的性能。环境安全已成为可持续因素,被纳入到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通过早期的策划和识别,能够使企业得到对安全因素和环境影响的相应的参数,进行产品的可持续设计,在流程上就要纳入到环境安全能可持续生产的过程中,在新产品开发特定节点上,首先要设置环境和安全审议流程,将主观的评价予以去除,加入科学的定性的评价,按照审议流程进行产品的检测,保证产品设计的安全合规性和环境保护性。

2汽车内外饰质量控制的原则分析

(1)促进汽车内外饰的结构简化。在对汽车进行内外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简化的角度出发,例如在外形结构和内饰设计中尽量保持对称性,防止为了一味创新融入不规则图形破坏整体结构的美感。因此,尽量保障内外饰设计中尺寸、大小的一致性是基本设计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在对汽车测控凹凸部位和控件侧壁内表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采取简单的模具结构,不能为了突出美观和个性增加设计的难度,这样只会造成人力和物料资源的浪费,还会使汽车产品的生产周期延长。基于此,只有在简单设计理念的引导下,才能促进汽车内外饰设计的美观大方,从而保障质量控制结果的有效性。(2)促进汽车的整体美。整体美原则是人们对生活中一切事物的审美出发点。因此在对汽车内外饰设计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其是否遵从整体性的原则,在保障汽车设计品质的前提下,对内外饰设计进行优化和管理,从而突出汽车内外饰设计的美感和品位,同时也为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提供合理依据。(3)促进内外饰设计的环保经济。当前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提倡绿色环保,因此在对汽车内饰进行设计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质量控制人员准确把握各项材料的性能和功效,防止放射性物质和不可再生原料的大量使用。除此之外,为了有效保障驾驶者的健康安全,还需要从绿色健康的角度出发,内饰设计中采用环保加工处理方法,对材料的健康价值进行测试和管理,从而突出汽车内外饰设计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3造型特征与特征线

在汽车内饰中,诸如方向盘、档杆、出风口、按键以及各种能被用户快速识别的内饰造型元素等,都被称为内饰的造型特征。由于内饰的造型特征众多,且相互之间关联性复杂,所以对其进行整体性归纳相对困难。不同于汽车外饰,汽车内饰造型中连续的曲面造型并不常见。由于这一特点,装配件以及不同材质之间的交际部分就成为了认知内饰造型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交际部分以“线”的形式为人们所认知。在汽车内饰造型草图的构建中,线不仅是辅助设计师思考的工具,更是表达造型的重要手段。在汽车外饰造型领域,在汽车内饰造型设计领域中,特征线担任着连接各个造型元素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汽车的特征线包括顶端线、造型线、区域线。顶端线即汽车侧面轮廓线,是表达和控制整车造型、包含信息量最大的特征线,又称汽车造型的对称线;造型线是汽车造型块面的轮廓线,具有丰富的造型语言和结构意义;区域线,可以看作是面与面之间的边界线。

4汽车内外饰设计的常用方法分析

(1)塑料成型方法分析。在汽车内外饰设计中采取塑料成型的加工模式,就是对所用材料中的聚合物进行加工和管理,其大多是由合成树脂制造而成的,在经过加工和改造的情况下衍生出塑料成品。但是由于当前市场中塑料的品种各有差异,因此所能应用到的成型方法也相对具有差异性,其中包括压塑、发泡、挤塑、层压、吸塑等方法,在汽车内外饰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注塑成型工艺。注塑成型工艺,主要就是在密封的状态下,对熔化状态的塑料进行注射,在进行一定时期的冷却期之后,促进熔融塑料的成型和应用。其中,注塑又可以分为低压注塑、高压注塑、气辅注塑和反应注塑四种基本方法。具体在应用的过程中如果注射压力较大,一般应用高压注塑以促进封闭模具的成型,该方法不仅效率高,而且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唯一的缺点就是所需要花费的成本较多,生产企业如果规模小很难大面积负担高压注塑。(3)吸塑成型工艺。采用该方法进行内外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先加热塑性板片,在到达一定软化条件下再进行后续的加工和冷却处理,利用一定技术条件对其中的真空进行有效抽取,做到对片材的合理拉伸,直到出现变形之后,将其放置到模具中进行冷却处理,并对边缘进行修剪和美化。该材料制成之后的表面极为光滑,而且可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吸附性,在后续的造型处理中可以自由变换,已达到内外饰设计的要求。(4)挤塑成型工艺。挤塑成型,也被称为挤出成型工艺,具体就是指利用螺杆和挤出机料筒之间的作用力,对物料进行再次加工和预热,并有效利用螺杆的助推作用,制作成连续不断的截面成品或半成品。在对热塑性产品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大量使用挤塑成型的工艺,例如电线包覆、密封条以及塑材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汽车造型和整体设计要求的不断增强,提高汽车内外饰设计的质量控制水准,可以大大提升车型的整体设计效果,满足用户的驾驶体验和乘车体验。因此,汽车企业应该有效落实汽车内外饰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保障各个流程的精确度和层次感,注重汽车资源的有效分配,从而为整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巍.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刘发臣,许光舜.汽车内外饰设计中的要点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07):271.

[3]张宏达.汽车内外饰设计中的关键环节[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04):171+173.

[4]季晓冬,沈艳.汽车内饰产品可持续设计流程与设计工具开发[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7):96-97.

论文作者:雷霆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  ;  ;  ;  ;  ;  ;  ;  

关于汽车内饰优化设计的几点思考论文_雷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