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因素探讨论文_薛建荣

薛建荣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结果:变应性鼻炎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强迫症状、躯体化评分分别为(1.73±0.49)分、(1.54±0.66)分、(1.55±0.54)分、(1.61±0.43)分,与国内常模组健康者的(1.47±0.58)分、(1.35±0.42)分、(1.48±0.93)分、(1.38±0.49)分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加强注意。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061-02

近几年来,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发病人数逐渐增加,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变应性鼻炎患者多存在一定的不良心理,因此,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治疗十分重要[1-2]。本文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相关的研究及探讨,所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男性有30例,女性有38例,患者的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36.3±1.7)岁,患者的病程为1~21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5.4±0.2)年,其中,按照患者的职业可分为,工人患者有25例,干部患者有21例,商人患者有10例,待业患者有5例,学生患者有5例,农民患者有2例;按照患者的文化水平可分为,文化水平为小学及小学以下的患者有15例,文化水平为中学的患者有22例,文化水平为中专的患者有16例,文化水平为大专的患者有10例,文化水平为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患者有5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的内容,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对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检测,对患者介绍症状自评量表的填写方法,使患者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的评价,包括90个项目,主要是抑郁、焦虑、强迫症状、躯体化评分、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等,并将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国内常模[3]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面的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结果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与处理,应用(-x±s)表示计量资料,按照t检验的方式对计量资料实施检验,并应用χ2检验的方法对于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进行检查,如果数据之间检验值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方面的研究价值。

2.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与国内常模组健康者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变应性鼻炎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强迫症状、躯体化评分与国内常模组健康者相比,两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而变应性鼻炎组患者的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与国内常模组健康者相比,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变应性鼻炎还可称为过敏性的鼻炎,近几年的发病率比较高,变应性鼻炎患者多存在突发的或者反复发作的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和嗅觉功能方面的障碍等临床症状[4]。目前,临床上多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使用药物方面的治疗、免疫方面的治疗、所处环境的控制以及适宜的健康教育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5]。

由于任何的躯体疾病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而患者心理反应的严重情况、持续的时间则因患者疾病的类型、疾病特征、个体的特点和体质等而具有不同,虽然心理相关因素不一定会直接的致使患者出现过敏的性疾病,不过,因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而导致机体出现神经内分泌失调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的情况,致使敏感体质的患者的发病风险增加[6]。

因为变应性鼻炎比较严重时会对患者的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均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多数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常存在焦虑、不安、抑郁、忧虑等相关心理障碍,影响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积极缓解和消除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患者的机体健康和临床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变应性鼻炎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强迫症状、躯体化评分分别为(1.73±0.49)分、(1.54±0.66)分、(1.55±0.54)分、(1.61±0.43)分,与国内常模组健康者的(1.47±0.58)分、(1.35±0.42)分、(1.48±0.93)分、(1.38±0.49)分明显更高(P<0.05),可以看出,与国内常模组健康者相比,患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的抑郁、焦虑、强迫症状、躯体化分值较高,变应性鼻炎患者多存在一定的不良心理,影响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因此,临床治疗医师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变应性鼻炎患者心理因素的改变和影响,消除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松华,王长青.某区11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相关心理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07(01):209-209.

[2]锡琳,张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人格测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08):702-704.

[3]金毕,吴文源,张明图.中国人正常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05):260-262.

[4]吕晓飞,锡琳,韩德民等.哮喘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精神心理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21(11):577-580.

[5]王秉权,丁玲.变应性鼻炎中医常见体质的多相人格调查初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9(01):64-66.

[6]陈晟,郭盛楠,张勇等.变应性鼻炎患者躯体症状及心理紊乱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02):308-311.

论文作者:薛建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因素探讨论文_薛建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