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冰雪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论文_潘亮

我国冰雪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论文_潘亮

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 北京 10002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越来越多。本文对冰雪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冰雪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四大核心要素:特色产业选择、功能发展定位、科学合理选址和冰雪场地建设。目前冰雪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下:产业特色不突出,功能融合不全面,资金支持不理想,人才优势不明显。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突出冰雪产业特色,打造小镇名片;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发挥功能叠加效应,推动小镇可持续发展;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特色小镇;冰雪产业;冰雪运动;冬奥会

引言

我国冰雪特色小镇的建设应按新的发展理念,融合地域性自然和人文特色,整合现有的冰雪运动资源,找准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类型,形成每个小镇独特的文化品牌,以提高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综合承载力,助推完成“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使命和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1冰雪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多政府扶持治理,少其他主体参与

纵观冰雪运动休闲小镇建造的全阶段,离不开不同主体的参与治理生成多元主体协同模式,以打造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小城镇建设。然而,囿于国情、体制以及机制等官方因素,加之冰雪运动休闲小镇的初创阶段定位,导致高政府依赖性、少其他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如资金方面多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维护与规划方面多以依赖政府顶层设计。倘若长期仍没有精准的治理主体参与,那么仅靠政府一元主体一己之力难以支撑冰雪运动休闲小镇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资金链条不畅、资源过度开采等一系列弊端后续定然频频发生,结果可想而知,冰雪休闲小镇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沦为时代的附庸品。

1.2小镇建设缺少多元拓展

冰雪特色小镇以冰雪为主要资源的特色小镇,对季节依赖性大,单纯冰雪主题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雪季与非雪季客流量差异明显,存在“一季养四季”的问题,影响小镇可持续发展。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46号文件明确提到了:积极拓展业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如何依托小镇冰雪资源和自身的特色品牌,根据不同季节游客的属性变化(如家庭游客、专业爱好者、普通爱好者等)以及不同属性游客的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当地产业与全民健身活动,实现冰雪特色小镇的“四季运营”,是当前冰雪特色小镇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3多特色建设,少文化之魂

冰雪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已由初期的“千镇一面”趋向现今的“各具特色”,但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其建设仍停滞在表明特色上,更深层面、差异化的冰雪运动休闲小镇内涵、小镇文化尚未形成。也就是说,冰雪运动休闲小镇多特色建设之表,少文化之魂之本。因为多年以后,冰雪运动休闲小镇遗留后人的并不应是徒有其表的华丽外衣,需要的是如秦汉兵马俑般的历史文化遗产。究其自身冰雪运动休闲小镇内的运营过程,缺乏对冰雪历史相关介绍、地域性冰雪物质文化挖掘的物质建设;缺乏以标准化原则和方法运营小镇的制度文化建设;缺乏群众冰雪运动参与氛围的精神文化建设。

1.4小镇建设缺少内生动力

冰雪运动项目与夏季运动项目相比,其产业链更长、相关运动产品和装备的科技含量更高,使得冰雪市场潜力突显,成为拥有较高经济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的高附加值产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我国冰雪运动起步晚,冰雪产业链尚未完全成型,加之冰雪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体育产业潮,缺乏标杆式示范经验和专业的实操人才,目前小镇的建设存在依靠政府主体投资,相关冰雪产业与当地的经济产业融合度差,有效供给资源不足,公共配套和服务不匹配等问题,造成地方特色冰雪旅游产业的规模效应释放的红利难以发挥,以及城乡冰雪产业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供给不足,导致小镇建设少内生动力,长此以往,冰雪特色小镇将沦为昙花一现的“面子工程”。所谓内生动力,是指包括特色小镇内在的产业,内在的运营能力以及和当地部门、当地社区的互动联系能力。因此,未来冰雪特色小镇的产业建设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宏观引导,打造以冰雪特色小镇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着重培育小镇产业的内生动力。

2我国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策略

2.1突出产业特色,打造小镇名片

第一,依托现有的场地优势与人才优势,承接国内外大型冰雪赛事,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IP。第二,应当完善冰雪运动和冰雪教育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冰雪运动专业化培训,建立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第三,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增强产业横向发展的广度、纵向发展的深度,对新引进的重大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形成特色产业的集聚性。第四,提高特色小镇的自我发展、自我“造血”能力,体现特色小镇的差异化发展。

2.2形成小镇自身创新内循环,打造本土化特色产业

冰雪运动休闲小镇相比于其他小城镇来说,属于“精英”小镇,可以引领城市新型发展模式,也可以引导群众新型生活方式,其发展需要“常新常特”,因此其创新循环体系至关重要。这里所说的“创新内循环”涵盖了两层含义,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引进当前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外,还着重指小镇内部应形成自上而下的创新循环体系,创建区域内本土化产业,打造自己的特色与服务,即小镇当地居民、每个工作环节都应该时时刻刻有创新。例如:以瑞士的达沃斯冰雪运动休闲小镇为例,其特色就是当地的“空气”,以干净、清爽的空气资源闻名,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健康的度假小镇,以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每年在此举行,达沃斯小镇也就同时收获了“名”与“利”。我国冰雪运动休闲小镇形成自身创新内循环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区域内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创新)、产业项目创新(投资平台创新)、现代科技植入(不同阶段)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摒弃行政化)。

2.3PPP模式

冰雪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具有规模庞大复杂、建设与运营周期长、投资大等特征,其与PPP模式结合的过程中,存在融资困难、工程延期和技术薄弱等诸多风险因素。那么这些风险如何被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等,就成为我国冰雪体育特色小镇PPP模式建设首要面对的问题。因此,以项目风险管理为理论基础,合理应用项目风险管理中实用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冰雪体育特色小镇PPP模式建设进行风险评估研究,从而有效保障我国冰雪体育特色小镇PPP模式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冰雪特色小镇是助力冰雪文化交流、弘扬区域传统文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对接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建议在未来的发展中,融合地方特色资源,以供给侧改革创新思维推进新时代特色小镇建设中特色品牌体系建设;明确冰雪特色小镇的支柱产业类型,发挥冰雪特色小镇产业集聚效应,驱动小镇产业的内生动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典型案例引领行业规范,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小镇四季多元拓展;以服务北京冬奥会战略为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冰雪特色小镇建设人才;构建出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居民四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服务发展模式以及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高度融合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以提高我国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花香.中国冰雪体育小镇建设PEST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8(8):103-108.

[2]崔佳琦,张凤彪,王松.我国冰雪运动休闲小镇精准治理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2):87-91,96.

[3]杨宏生.冰雪旅游进入爆发式增长黄金时代[N].中国商报,2019-01-25(6).

论文作者:潘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2

标签:;  ;  ;  ;  ;  ;  ;  ;  

我国冰雪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论文_潘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