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创伤采用改进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效果分析论文_刘俊

手部创伤采用改进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效果分析论文_刘俊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太子庙中心医院 415907

摘要:目的:探究在手部创伤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改进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手部创伤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采用改进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首先将患者的皮瓣血管蒂该两位筋膜血管蒂,同时结合皮瓣扩张术进行治疗,采用带尺的骨瓣进行组织的复合转移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进行创伤治疗的30块皮瓣均成活,其皮瓣成活率为100.0%,患者均进行前臂的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皮瓣供应区进行直接缝合。30例患者在进行复合皮瓣治疗后其组织瓣成活后随访显示质地、色泽良好,并且患者自身感觉恢复满意,在手功能的评估中其失能值为16.7%,5例患者进行了拇指再造,其功能评估显示优3例,良2例。结论:在手部创伤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改进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能够显著增加其皮瓣的静脉回流状况,同时提升其符合组织瓣成活率,在提升皮瓣的应用范围的同时有效保证了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部创伤;岛状皮瓣;骨间背侧动脉

在手部创伤的临床治疗中进行前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组织是临床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在治疗中需要患者牺牲相应的供血动脉,其主要涉及前臂桡动脉或者尺动脉,对手部的血供非常不利[1]。本研究对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方案进行改进,从而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手部创伤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在18~52岁,平均年龄为29.7岁。其中17例患者的创伤位于左侧,13例患者的创伤位于右侧,患者均进行择期手术治疗,同时患者的病史在10天~2年,平均为4.2个月。在损伤原因分布中9例患者是由于压砸导致的损伤,6例患者是由于传输皮带导致的绞伤,5例患者是由于机器的冲压导致的损伤,4例患者由于烧、烫导致的损伤,3例患者是由于电击导致的损伤,3例患者由于热压导致的损伤。在创面性质分布中,20例是由于瘢痕切除松懈后导致的创面形成,5例患者由于拇指缺损,5例患者由于感染导致的溃疡形成的创面。所有患者的治疗方式均得到患者的同意,并且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皮瓣的修复应用中重建虎口患者16例,手掌修复患者5例,手背修复患者4例,拇指修复患者5例。患者的皮瓣面积最大的11.2cm*14.9cm,其蒂长为6.2cm,最小的为3.6cm*7.3cm,其蒂长为7.8cm。首先对皮瓣蒂部进行改良,采用S形将皮瓣切开至深筋膜的浅层,然后将患者的皮肤向两侧掀开,然后并不是直接进行血管蒂的寻找和分离,采用尺侧的伸腕肌以及小指伸肌的中间间隙设置为中线[2],同时向两侧包含深筋膜,然后将其纵行切开至患者的肌肉和肌腱表面,然后进行皮瓣分离,在两个肌肉之间将肌间隔同时分离掀开,此时能够清晰看到骨间背侧动静脉,然后将整块皮瓣分离,包含其筋膜和血管,得到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其蒂宽度在3.0~5.0cm[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下来结合扩张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创伤选择合适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将其进行Ⅰ期植入,在患者的前臂近端掌侧皮下,在进行注射液扩张6周后对患者进行Ⅱ期的收不修复和重建治疗,此过程中要对前臂中上段背侧进行设计,然后对皮瓣进行切取,在取出扩张器后结合扩张术得到增殖皮肤,然后将皮瓣从两侧向中间拉拢,将Ⅰ期皮瓣供区创面进行缝合[4]。然后对患者进行复合组织瓣再造手术治疗,在此过程中将皮瓣切取时联通患者的尺骨近端背侧的一段骨瓣切取下来,得到复合组织瓣。在此过程中皮瓣要与骨骼靠深筋膜相连,不能影响患者血供,然后将皮瓣与前臂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将其转换至拇指的残端,然后结合尺骨瓣插入残端骨髓腔后结合螺钉或者钢丝进行固定[5]。在拇指再造中进行间断的全层缝合,从而进行拇指再造。在修改后形成厚皮片则将其转移至中指的尺侧皮瓣供应区,然后对前臂的皮瓣供应区进行缝合[6]。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的同时进行t检验。

2.结果

30例患者进行创伤治疗的30块皮瓣均成活,其皮瓣成活率为100.0%,患者均进行前臂的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皮瓣供应区进行直接缝合。30例患者在进行复合皮瓣治疗后其组织瓣成活后随访显示质地、色泽良好,并且患者自身感觉恢复满意,在手功能的评估中其失能值为16.7%(5/30),5例患者进行了拇指再造,其功能评估显示优3例,良2例。

3.讨论

临床进行骨间的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则是在不影响肢体的主要血管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皮瓣修复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其逆行回流不畅,不利于皮瓣的成果,并且在皮瓣的供应区会伴随相应的前臂背侧的暴露,不利于患者的恢复美观[7]。

本研究中,30例患者进行创伤治疗的30块皮瓣均成活,其皮瓣成活率为100.0%,患者均进行前臂的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皮瓣供应区均进行直接缝合。30例患者在进行复合皮瓣治疗后其组织瓣成活后随访显示质地、色泽良好,并且患者自身感觉恢复满意,在手功能的评估中其失能值为16.7%,5例患者进行了拇指再造,其功能评估显示优3例,良2例。因此,在手部创伤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改进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能够显著增加其皮瓣的静脉回流状况,同时提升其符合组织瓣成活率,在提升皮瓣的应用范围的同时有效保证了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卜凡玉,薛明宇,芮永军,顾黎明,寿奎水,强力,周晓.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部皮肤缺损疗效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02(28):237-240.

[2]闫涛,黎立,乔为民,常磊,李靖扬,孟庆才.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03(10):377-378.

[3]郭晓波,苏薇洁,朱文,马忠超,章一新.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07(31):992-995.

[4]杨锦,杨晓东,周阳,丁建波,付尚俊,刘扬武,陈逸民.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J].浙江创伤外科,2012,05(17):622-623.

[5]路来金,宫旭,刘志刚,张志新,刘彬,杨喜林,于家傲,陈雷.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复合组织瓣移植的远期疗效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04(25):9-11.

[6]王礼放,谢卫国.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二例[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7:2.

[7]王文胜,王利,李文庆.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5(10):49-50.

论文作者:刘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  ;  ;  ;  ;  ;  ;  ;  

手部创伤采用改进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效果分析论文_刘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