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效益的“AAA”管理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益论文,方法论文,AA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什么叫“AAA”管理:“AAA”管理,是从管理角度上把影响效益的质量、效率、投入这三大因素通过综合评估,即把质量、效率和投入分别用AAA”表示,视为最佳值。从“AAA”管理体系中直接反映出产品在提高效益发生过程中的质量、效率、投入变化的形势,从中找出问题、主要原因及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达迅速提高效益。
“AAA”具体表述哪些内容?第一个A表示产品的最佳质量体系;第二个A表示产品的最优效率体系;第三个A表示产品的合理投入体系。并把每一个体系又分为三个评估等级,评估者依照各项法定标准评划出各体系等级。通过每个体系等级环节的排列来反映出某种质量效益结构。现简析如下:
A质量(产品质量、工作质量) 体系——ABC三个评估等级
A效率(劳动效率、工作效率) 体系——ABC三个评估等级
A投入(硬件投入、软件投入) 体系——ABC三个评估等级
例:体系等级结构
AAA:A级质量 A级效率 A级投入
BBB:B级质量 B级效率 B级投入
CCC:C级质量 C级效率 C级投入按排列组合的关系“AAA”排列种类有27种
AAA BAA CAA
AAB BAB CAB
AAC BAC CAC
ABA BBA CBA
ABB BBB CBB
ABC BBC CBC
ACA BCA CCA
ACB BCB CCB
ACC BCC CCC
以上27种排列方法,是影响提高效益的质量、效率、投入等因素反复演变的形式。如能科学地分析、掌握、协调、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当影响效益生产因素的问题发生在初级阶段时,就把问题协调解决好。这样效益也就很快能得到提高。
怎样分析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万物运行都有其规律,效益的产生与影响效益高低的因素变化也有规律可行。我们把27种影响提高效益的演变形式,按生产效益的高低,用黄金分割法排列,排列出九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中又有三个演变级,并按它们的等级,排列出顺序如下表,即提高效益黄金路径。
黄金路径运行图是根据影响它效益结构三种因素的运行规律,将每一阶段等级的变化关系;下一步的改进目标;协调等级因素结构的处理结果,明确地反映出来,并及时准确地向工作者提供最优改进目标方法路径。
它的运行法则:同级运行、上下调整。就是在阶段与阶段中的同级之间运行,阶段内上下调整。现举例如下
例1、某工作者在现有的投入条件下生产一项产品,生产的产品为A级品,评估效益为ACC。如何再提高效益?
分析:提高效益可按效益路径分析解决。在ACC的这个等级中质量为A、效率为C、投入为C,为了再进一步提高效益,解决方法按路径运行有两种,第一种同级运行到ABC,第二种上下调整,到ACB。第一种同级运行到ABC,也就是说在保证质量A,维持现有的投入C,把效率C提高到B,达到ABC状态逐步提高效益。第二种上下调整到ACB状态,在保证质量A,维持现有效率C,改变投入等级C到B状态,这样就是通过调整投入来提高效益。从路径图看两种方法对比,第一种效益优于第二种,第二种效益速度的提高慢于第一种。
例2,某工厂引进设备一台,生产过程中只达到设计能力的一半,评估效益为BBA或CCA。
分析1:引进设备投入已达到A级,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与效率。如果评估为BBA,解决的方法,从效益黄金路径图表中可看出有两条路径:(1)同级运行,先提高质量A,保持效率B,维持投入A达到ABA状态。(2)上下调整,保持现有的质量B,提高效益到A,保持投入A达到BAA状态。从效益黄金路径图中对比,第一种着重解决质量提高效益稳定性大于第二种方法。
分析2:CCA状态,该引进设备投入已达到A级,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与效率。在CCA状态下解决的方法从效益黄金路径图表中可看出同样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左路径同级运行,在保持效率C和投入A的状况攻克质量关达到B,即BCA状态。一种是在保持质量C和投入A的状态下,提高效率C,达到B,即CBA状态。这两者都为了达到最终目的,但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效益路径。第一种CCA状态选择左路径达到BCA状态,第二种CCA状态选择右路径达CBA状态。从理论上讲,两者结构提高一级,效益也提高一级。从提高效益黄金图表中看,路径选择,不一定效益都能得到提高,选择左路径采用软件投入,成本低,效益高。选择右路径,则属硬件投入,成本高效益低。可见提高效益黄金路径图表能直观地反映出效益结构,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并为下一步提高效益、改善调整结构提供了最佳改进方案。
在效益产生的过程中,质量、效率、投入是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三大因素中的质量这一分子在其变化中极为重要。从提高效益黄金路径中,可以看出质量的升级是理想效益提高的重要手段,而且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效益高于其它两项结构所产生的效益。
例3:CCC状态,提高效益有两种,一种达到BCC状态,另一种达到CCB状态。在不改变效益、投入的前提下,首先提高质量,必能取得效益结果。如果达到CCB状态,采用改变投入结构,其质量、效率结构不变,按效益法规看,效益不会提高,从提高效益路径途中看,也并不可能产生出良好的效益。因此提高效益的关键在于质量的提高。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质量的提高放在首位。加快质量的升级,提高效率等级,调整投入结构,是效益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则。现场管理实施中也应把质量A作为优级目标紧密接近,把现场产品质量的考核按ABC级分类,把效率提高的快慢也分为ABC三级,把投入的是否合理也用ABC来划分,最后综合评估出效益结构的因素,给工作者指出改进目标。
一个组合产品组合的A因子占多数,那么效益的反应就会良好。如果B因子占多数,那么效益的产生还存在问题,如果C因子占多数,那么它产生的效益并不可观,甚至产生负效益,需要深入细致研究加以改变。
以上实例是通过三“A”的管理来保证效益的提高,但在三“A”执行过程中,三“A”只反映出它的效益结构,并不直接等于效益,在提高效益的改进过程中,我们还必须紧密地与质量管理结合起来,尊重科学,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经常进行市场调查,检验其执行的效果,不断改进影响效益结构的状态,达到提高产品效益最终目的。
三“A”管理对基层现场管理来讲,是一种通俗管理,它不受文化层次的局限,只要有产品评估依据,按提高效益黄金路径提出的路径方法,明确改进目标,很快能找出解决问题、提高效益的办法。
标签:效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