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中毒的毒性机制与临床治疗论文_郑华

汞中毒的毒性机制与临床治疗论文_郑华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职一科;辽宁 大连116031)

【摘要】在日常生活及生产过程中汞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在生活及工作过程中接触汞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接触的过程中汞会通过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等组织造成损伤,引发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道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方面疾病及损伤出现,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汞中毒现象,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为了分析汞中毒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笔者首先针对汞中毒的毒性机制进行了分析及探究。

【关键词】汞中毒;毒性机制;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9-0139-01

汞属于银白色的液态金属,在常温中会被蒸发,多数汞中毒现象均属于慢性发展过程,一般发生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吸入汞蒸气及汞化合物粉尘导致的,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口内金属味、头晕、恶心、腹泻、乏力、呕吐、全身酸痛、寒战、烦躁不安、情绪激动、精神失常、胸痛、发绀、齿龈肿痛、口腔黏膜溃烂、牙齿松动、流涎、四肢红色斑丘疹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针对汞中毒患者实施有效的毒性机制分析、诊断及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预后。

1.汞中毒的毒性机制分析

汞中毒的毒性机制主要分析汞中毒的中毒途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毒性机制等内容,(1)汞中毒的途径及临床表现:汞中毒一般是由两种途径导致的,一个为汞接触及误食含有汞元素的食物导致,人体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含有汞的物质直接接触,一般以离子汞的形式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出现损伤,随着尿液排出,当尿检中汞含量在0.01mg/L以上就说明为汞中毒;第二由于误食含汞元素的食物后,汞离子随着口腔进入体内,最先导致口腔内出现损伤,进入消化道后导致消化道症状的出现,削弱患者脏器功能,长时间慢性的汞中毒现象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系统方面的不可逆损害现象[1]。一般在急性汞中毒后患者会出现头痛、发烧、头晕、口腔异味、支气管发炎、肾功能衰竭、全身颤抖等症状;而慢性汞中毒患者则会出现长时间反复的头晕、失眠、刚开始难以察觉明显的症状,时间一长各项器官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病理变化及毒性机制:a.汞中毒后汞元素会对患者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产生选择性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行为障碍、精神异常、智力下降、语言、听力及视力障碍等,主要以周围神经病变较为常见,患者肢体出现感觉障碍,肌肉长时间存在自发性刺痛、烧灼感等症状,汞的神经毒性在神经递质(胶质细胞激活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及发展的主要因素)、氧化应激(脑神经细胞极易被发脂过氧化的损伤)、离子交换(甲基汞会导致实验鼠大脑皮层、小脑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水平异常升高,与游离钙的作用及细胞内钙释放相关)等方面。b.汞中毒对于肾脏功能的损伤,泌尿系统属于人体有毒物质主要的排泄途径,因此在汞中毒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肾毒性反应,汞的毒性直接对肾小管造成损害[2],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生,组织学主要以急性肾小管坏死为临床表现。

2.汞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现阶段对于汞中毒的诊断过程中主要通过根据患者实际临床表现、是否在生活及工作过程中接触过含有汞元素的东西、实验室各项检查等对患者展开全面的诊断,汞中毒一般分成急性及慢性两种,对于急性汞中毒患者来说若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存在急性支气管炎、胃肠炎、牙龈炎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则可确诊为轻度中毒;若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存在间质性肺炎、明显蛋白尿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则可确诊为中度中毒;若患者存在毒性脑病、肾功能衰竭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则可诊断为重度中毒。而对于慢性中毒患者来说,临床诊断过程中应从患者的职业原因、生活环境等相关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诊断。

临床中针对汞中毒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一般分为以下一种措施:a.血液透析:针对汞中毒后出现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主要利用相关血液透析治疗设备对患者体内的血液进行净化操作,将血液内的汞元素清除,将患者血液中的汞元素进行吸附及清除,减少血液中汞元素对患者的危害,在针对汞中毒后出现严重肾脏损伤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能清除汞元素及其它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减轻肾脏由于中毒出现的损伤程度[3]。b.疼痛治疗:多数汞中毒患者临床症状中具有下肢肌肉疼痛的表现,因此应针对此类患者实施二氯化汞制剂及酮可可碱作用在下肢患处,将骨髓内的胶质细胞激活,缓解及抑制患者肌肉出现的疼痛症状,具有较为显著的疼痛治疗效果。c.驱汞治疗:驱汞治疗的过程中一般针对患者实施金属螯合剂进行治疗,将基团中的汞离子取代形成汞复合物,从尿液中排出,能有效将患者体内的毒性物质驱除[4],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急性中毒患者实施200mg二巯丙磺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4次/d,连续治疗2天后将药物剂量调整为125mg,1次/d;针对慢性汞中毒患者实施200mg二巯丙磺钠肌肉注射治疗,1次/d,连续治疗3天后,停药4天,再继续治疗,连续治疗3次。

3.结语

由于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汞中毒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汞元素会经过人体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表面等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汞中毒患者应根据患者的中毒具体情况、临床表现进行针对性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减少汞中毒对患者身体机能及器官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远红,何焱玲,李安.银屑病治疗不当致汞中毒临床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7,10(4):212-213.

[2]陈子安,聂志勇,李万华,等.汞的肾毒性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30(3):286-290.

[3]牛立君.复方土金颗粒治疗慢性汞中毒临床疗效研究[J].系统医学,2017,2(5):135-137.

[4]高建华.药物性汞中毒15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7,26(8):635-6

论文作者:郑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  ;  ;  ;  ;  ;  ;  ;  

汞中毒的毒性机制与临床治疗论文_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