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抓住脉搏,注重重点_农业论文

农业,抓住脉搏,注重重点_农业论文

农业篇,抓住脉膊,关注焦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脉膊论文,农业论文,焦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基本平稳,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2000年,我国的主要农产品除粮食出现较大幅度减产以外,棉花、油料等产品产量均稳定增长。据统计,200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46251万吨,较上年产量减少4588万吨,减幅达9%,但由于库存比较充裕,总量仍能满足市场需求;棉花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棉花产量435万吨,增幅约为13.6%;油料总产量也比上年有所增长,产量2950万吨,增幅达13.4%。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较去年又有新的增加。畜牧业、渔业生产稳定发展,预计全年肉类产量比上年增长5%,禽蛋、牛奶产量分别增长4%和9%,水产品产量增长3.6%。

2000年是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减少最多的一年,全年的粮食生产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从区域来看,多数地区减产。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5个省区出现不同程度减产。第二,从品种来看,三大主要粮食品种同时减产。其中,玉米减产2200万吨,减幅为17.19%;小麦减产1300万吨,减幅为11.43%;稻谷减产890万吨,减幅为4.49%。第三,从种植季节来看,夏粮、早稻和秋粮三季全部减产。其中,夏粮产量为10750万吨,减产9.3%;早稻产量为3747万吨,减产8.5%;秋粮产量为31754万吨,减产9%。

造成2000年粮食减产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播种面积特别是高产农作物种植面积下降。二是遭遇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等自然灾害,粮食单产有所减少。此外,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户投入减少,也是造成粮食减产的重要因素。

2000年是我国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第一年,农业生产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从种植结构来看,粮食种植面积调减幅度较大,棉花与上年基本持平,糖料面积继续调减,油料、蔬菜等作物的面积增加。(2)品种结构明显改善,优质专用农产品发展较快。(3)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4)优质农产品开始向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二)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2000年,乡镇企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总量持续增长,预计乡镇企业全年将累计实现增加值27300亿元,增长速度虽然低于上年,但仍可达到10%的增长幅度。经济运行质量继续保持了良好的态势,预计乡镇企业全年的利润总额将比上年增长9%;上缴税金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8.6%。乡镇企业的外贸出口也保持了高速增长,全年可实现出口交货值8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近年来,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乡镇企业已经进入了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素质提高的新阶段,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一是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二是企业规模发生显著变化,涌现出了一批规模比较大、科技水平高、竞争力强的企业;三是科技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乡镇企业新增投入中有50%以上用于技改,科技进步也从过去的“引进技术”为主转向“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并重;四是企业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上升,目前乡镇企业中有13万家出口企业,2500家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已经占到其销售收入的1O%;五是企业布局趋于集中,对小城镇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在全部乡镇企业中,集中到建制镇和工业小区的已经占到20%以上,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甚至达到40%左右。

但是,2000年的乡镇企业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地表现在:(1)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2)资金紧张。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乡镇企业的发展。(3)企业负担依然沉重。乡镇企业承担的费用约占利润的20%左右,占销售收入的3%~5%,费大于税现象十分普遍。

(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速连续四年回落

2000年,我国的农民收入继续缓慢增长,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再度回落。有关部门初步预计,全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将比上年实际增长2%左右,增速比上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低5个百分点。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已连续四年回落,这是农村改革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

(四)农产品价格继续走低,农村消费市场略有升温

农产品市场上,除棉花、粮料、水产品外,多数大宗农产品价格继续走低。据调查,2000年11月份,小麦市场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3.01%,粳稻下降了6.31%,玉米下降了1.89%,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后,市场价格急剧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4.77%;经济作物中,油菜籽的市场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81%;生猪价格7月份以后小幅度回升,11月的市场价格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70%;水产品价格也出现回升趋势。

但是,该项调查同时显示,由于2000年我国粮食减产,目前原粮市场除大豆价格继续下滑外,各主要原粮的市场价已开始全面上扬,与上年10月份相比,去年11月的平均涨幅在5%左右。经济作物及主要畜产品价格也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预计今后的农产品价格仍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持续低迷的状态可望得到缓解。

从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情况看,据农业部160个物价信息网点县对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情况调查,2000年11月份,大部分化肥品种价格呈下降趋势,农用薄膜及农用柴油价格则稳步上升;与上年同期相比,化肥价格总体偏低,尤其是国产尿素、普通过磷酸钙下降幅度均超过10%,农用柴油及农用薄膜价格较高。

从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情况看,2000年1月份~11月份,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3%,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回升,但是与城市相比,增幅仍低2.4个百分点。这种现象表明,尽管在国家扩大内需方针的推动下,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有所上升,但是增长速度仍然偏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

2001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展望

根据当前农村经济运行的趋势和有关部门秋冬播种植意向的调查综合判断,2001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将依然呈现出平稳发展的势头,农业生产结构将得到进一步调整,乡镇企业平稳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农产品价格将有所回升。但是同时,粮食产量可能会继续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尽管可望有所缓解,但依然比较突出。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2001年我国农业生产总体上可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农业内部结构将得到进一步调整。预计粮食的总播种面积可能会继续有所调减,但新优品种的种植面积会有较大增加;棉花播种面积持平或略增;油菜、蔬菜等产品产量会继续增长;受农产品价格和种植业效益因素的影响,畜牧业会继续增长,水产品的产量趋于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2万个农户秋冬播意向调查,2000年全国农作物秋冬播面积基本稳定,其中粮食种植面积略有下降,但优质作物的面积明显增加。调查显示,2000年秋冬播粮食面积比上年约减少1.5%。从品种来看,冬小麦播种面积减少2.3%;从地区来看,夏粮主产区中大部分地区粮食播种面积有不同程度减少;从品种结构来看,优质冬小麦面积明显增加,比上年增长7.2%。油菜籽播种面积增幅有所减缓,比上年增长6.3%。蔬菜等其他农作物面积继续增长。调查显示,2000年秋冬播蔬菜面积将增长8.8%。青饲料和绿肥也将分别增长1.6%和8.6%。

根据以上情况判断,2000年的农业生产将稳中有进,整体效益会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秋冬播粮食面积调减幅度大,加之受不利气候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形势并不乐观。

(二)乡镇企业平稳发展,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的任务依然艰巨

1996年以来,乡镇企业增幅不断减缓,尽管从1999年开始,乡镇企业的效益有所回升,但是其自身久已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是:在区域结构中,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布局结构中,存在着集中度不高、点多面广的不合理现象;在产业结构中,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产品结构中,初加工产品多,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在企业组织结构中,许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比较粗放;在所有制结构中,部分集体企业产权不清、机制创新不够,个体私有企业缺乏有效管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尚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乡镇企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还未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乡镇企业的增长速度难以快速回升。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企业由量的扩展为主向质的提高为主转变,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依然是今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中心工作。

2001年的乡镇企业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对乡镇企业发展有利的条件包括:(1)中央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拉动投资、出口和消费增长,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国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小城镇建设和西部开发,为乡镇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3)农业结构的调整给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创造了条件;(4)我国即将加入WTO,将为乡镇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5)乡镇企业自身实力、素质有所提高,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有所增强等等。不利的因素包括:(1)关闭“15小”工作还远未结束,对乡镇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影响将会继续;(2)乡镇企业发展的资金约束依然严重,能源供应仍成问题,企业负担还很沉重;(3)乡镇企业的机制创新尚未完成;(4)随着国有企业活力的增强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乡镇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等等。总的来看,随着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2001年乡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会继续提高,但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不会明显加快,经过努力,可以基本保持2000年的水平。

(三)农民收入增速回升,但增收问题依然严峻

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农民的收入预期不好等问题在2001年有望得到缓解。主要原因是:(1)农产品价格上扬使农民从农业中增收成为可能。近一段时期,由于粮食减产,一些地区、部分品种的粮食价格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升,如果2001年的粮食产量持平或继续下降,价格上涨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2)乡镇企业效益提高,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将有所增强;(3)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升温,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对农村各业的带动作用将明显增强;(4)国家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改善;(5)国家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为中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增长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这些因素对农民收入增长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仍然很多。首先,由于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农民从农业上增收仍然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其次,乡镇企业特别是中西部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资金和市场两方面的约束还没有完全摆脱,因而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第三,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刚刚起步,农村中新的收入增长点还没有形成,农民目前还很难由此获得明显的收益;第四,由于城市就业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环境也并不宽松。因此,即使2001年的农民收入增幅回升,也将带有很强的恢复性质,上升幅度不会过大。

(四)农村消费品市场回升乏力

“九五”以来,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下,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尽管2000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加快,但这一现象的产生并不是由农村居民收入提高造成的,而更主要地是源于农村消费增长的“瓶颈”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舒缓,从而使久已积压的部分农村消费需求得到了集中释放。2000年上半年,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住房、医疗和交通邮电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特别是交通邮电方面的支出,其增幅达40%左右。这说明,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消除农村消费增长“瓶颈”产生了明显的作用,而农民收入依然是制约农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如果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减缓的趋势不能得以扭转,农村居民消费仍不可能有较快的增长。从2001年的情况看,即使农民收入增幅有所回升,但是由于多年形成的不良的收入预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难以快速提高。

农村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首先是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其次是不利于农村市场的启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当前的农民收入增幅下降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出现的,但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绝不能因此而停滞。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产品供需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向农产品品种和质量结构与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不相适应,以数量扩张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不仅会严重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而且会使农民收入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从目前来看,农业结构调整还刚刚起步,今后应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二)粮食安全问题。2000年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种植面积最少的一年,也是产量减少最多的一年。据预测,2000年国内粮食总消费量4875亿公斤,进出口基本相抵,年度产需缺口达275亿公斤。由于目前全国粮食储备和商业库存充足,估计今年仍能保持总量供求平衡。但是如果连续出现年度产需较大缺口,粮食安全就可能出问题。从目前的趋势看,2001年的粮食很有可能会继续减产,在这种情况下,对粮食安全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有关专家指出,从目前国家库存和农民存粮的情况看,即便出现一、二年的粮食减产,我国粮食的总量平衡也不至于出多大问题。但潜在的矛盾也不能忽视。首先,社会粮食结存中的品种、质量、地域分布等与需求状况存在较大矛盾,供给与需求不对称也将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次,近期内尚难以形成能够明显拉动粮食需求增长的因素,但如果粮食持续减产,国家库存就可能较大规模地转为用粮行业的企业库存,可能会拉动市场粮价上涨;第三,在粮食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下,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粮食的供给有较强信心,粮价可以保持低水平,但是在产量连续下降的情况下,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必将受到影响,粮价因此可能会发生较大波动。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粮食生产正处于一个重要转折点,一个时期以来的粮食供过于求局面有可能因连续减产而发生转变。这种变化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对变化的趋势和速率则应高度关注。

标签:;  ;  ;  ;  ;  ;  

农业,抓住脉搏,注重重点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