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林工程建设工作开展的探讨论文_黄彩娴

碳汇林工程建设工作开展的探讨论文_黄彩娴

广东省清远市龙坪林场产销股 广东清远 513400

摘要:碳汇林造林项目建设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增加森林碳汇是发展碳汇林的重要目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重视。本文以清远市龙坪林场为例,探讨碳汇林造林工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并对碳汇林经营模式与碳汇林工程项目建设取得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希望有效推动林场和我市碳汇林工程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碳汇林;发展问题;发展策略;经营模式;工程效益

前言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排放量逐年增加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环境质量,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给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带来难以承载的压力,节能减排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责任,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碳汇林建造林项目建设及培育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效途径,对缓解温室效应,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举措中,森林碳汇林项目建设逐步被推向了一个重要位置,并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碳汇林项目概况

龙坪林场位于清远市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度27分至42分,北纬24度24分至59分。属石质山间盆地、低山丘陵地形,地形地势分布不一;海拔在210米至1600米之间,坡度在5至50度;属中亚热带气侯,年降雨量为135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9摄氏度,有霜雪。龙坪林场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粤发[2013]11号)、《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2016)、《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程》(LY/T1607-2003)、《广东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技术要点和通知》(粤林函[2017]98号)、《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为设计依据,结合龙坪林场当地的实际情况,2016年把林场新圳、龙塘、和新丰等3个工区6个作业小班建设面积为1400亩的疏残林,通过套种补植的造林类型营造林工程措施营造碳汇林。该项目的实施增加森林面积,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碳储量,以达到增加森林碳汇、提升了森林服务功能的目的。

2.当前碳汇林发展遇到的问题

2.1 政府对碳汇林的发展重视不够

近几年,我省各级政府及其各相关部门已经逐年加大了森林碳汇林工程的建设,但乃存在对于碳汇林工程的了解程度比较浅薄,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区域,只是听说了碳汇林工程,并没有充分了解碳汇林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仅是简单知道碳汇林工程建设是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可增加一定林产品的经济效益,但是并不是很了解碳汇林工程经济效益的高低,其有着什么样的优点,及怎样和碳交易市场有效的结合起来等。政府部门对碳汇林工程造林宣传不够,人们碳汇林所发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认识不足,理解不深,群众对营造碳汇林工程或多或少存在抵触情绪,对碳汇林工程项目建设造成诸多阻碍,影响碳汇林工程建设的推进速度。

2.2 投资者对于碳汇林的经济效益了解程度较低

随着我省碳汇林工程的发展,尤其是在碳交易市场形成之后,很多的投资者都开始重视碳汇林工程。然而,我国对碳汇林的研究还在理论的阶段,即使是有一些专家或学者研究了碳汇林的生态效益,但是也没有明确的计算碳汇林工程所提供碳汇的经济效益[2]。这就使得一些感兴趣的投资者虽然对碳汇林工程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但却不愿意投资这项工程,主要是还不了解碳汇林工程碳汇交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不清楚森林碳汇林科学利用、综合开发等问题。这就使得很多潜在的社会投资者还处于犹豫观望的情况,这是制约森林碳汇林工程的发展不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没有合理的规划碳汇林的发展

在碳汇林的研究和发展方面我国还是处于落后阶段,且我国的碳汇林工程建设多以公益性为主体的示范性工程,碳汇林工程还没能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没有科学合理规划碳汇林的发展。零散不科学系统的研究难以推动碳汇林工程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加大科研力度,科学合理谋规划,仔细分析碳汇林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切实解决发展碳汇林工程的各种疑难课题。因此,在我国发展碳汇林工程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3.碳汇林发展策略

3.1 合理确定碳汇林收益值

碳汇林经营者,在考虑森林碳汇的经济效益时,还需要考虑林产品的价值,其中主要是木材价值,这就需要在森林碳汇和木材价值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收益点,使综合收益最大化。影响碳汇林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碳汇量、碳汇价格、木材蓄积量、木材价格、营林管护成本等。蓄积量和木材价格与碳汇林的综合收益直接相关。同时,木材价格和碳汇价格是在不断波动的。此外,碳汇林经营者除了可以获得林业碳汇和木材收益外,还可以获得如干鲜果、油料和中药材等林产品收益,以及如森林游憩生态价值。

3.2 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发展森林碳汇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加强森林培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增加碳汇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就是运用森林生态学原理,通过加强森林管理,合理配置树种、龄组和种植密度,研究应用高固碳造林模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增加林地的生产力。此外,还要控制和减少病虫害、森林火灾以及毁林等导致的碳泄漏。

3.3 注重林农参与

森林碳汇工程项目建设应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强调林农参与的重要性在于两个目的:一是从林农的角度出发,如何通过发展森林碳汇工程来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二是由于森林碳汇项目的碳汇计入期较长,一般在20~60 年左右(AR- CM-001-V01),在这段时间内难以保障碳汇林的完整性、稳定性、林农参与的积极性,难以使林农从中获得收益,农村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营造碳汇林时,就要充分征求当地林农的意愿,从林种的选择、地块的落实和营造过程中的用工都要因地制宜,既符合林业碳汇项目的技术要求,又要有利于增加当地就业和提高林农收益,以确保林农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同时需要从产权的角度思考如何将林农的个人利益与森林碳汇项目的整体利益捆绑在一起。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各地的林地产权已基本明晰,可以考虑采用林农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或者使用权折价入股等方式合股经营,或者与村集体组织合伙经营等方式,让林农或村集体组织共同分享森林碳汇带来的红利,从而带动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

3.4 完善森林碳汇效益补偿机制

森林碳汇具有公共生态服务功能和外部经济的属性。目前,由于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不完备,碳汇林经营者不能通过市场的途径获得相应的补偿,导致森林碳汇经济属性不能充分体现和资源配置的低效。这也是制约森林碳汇林工程项目广泛全面推进的重要客观因素,因此,我省的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切实制定完善类似于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一样,制定森林碳汇林效益补偿机制,确定单位面积的补偿标准;按年度增加安排森林碳汇林管护资金;及时足额发放森林碳汇林各类补偿资金,且发放至各造林管护主体。加强森林碳汇林效益补偿资金的监督机制,即建立规范透明的补偿资金发放机制;通过银行直接把补偿资金发放到补偿造林主体的账户,保证补偿资金发放到户。实现森林碳汇林效益补偿阳光政策、阳光补偿、阳光发放、阳光监管。

4.结束语

总之,碳汇造林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实现生态恢复及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其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希望相关部门和碳汇造林从业者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实现碳汇造林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本洁,祖建新.内部控制视角下的生态公益林自然灾害风险管理[J].农村经济.2009(05)54-57

[2] 余曼,汪正祥,雷耘,李中强,谭庆.武汉市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07)1333-1339

[3] 康文星,田大伦.湖南省森林公益效能的经济评价 Ⅱ 森林的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和净化大气效益[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1(04)1-4

[4] 李怒云,龚亚珍,章升东.林业碳汇项目的三重功能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6(03)1-5

论文作者:黄彩娴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碳汇林工程建设工作开展的探讨论文_黄彩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