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产儿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方法的分析论文_岳雪梅 邓彩英 凌丽绢

关于早产儿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方法的分析论文_岳雪梅 邓彩英 凌丽绢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科 510000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普通外科 51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新生儿接受针对性护理,以预防相关并发症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新生儿72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置管相关并发症例数、产后住院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置管相关并发症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9例(P<0.05);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新生儿接受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产生,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针对性护理;并发症;新生儿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痛苦程度轻、安全性高,导管置入常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浅静脉长时间受到穿刺给药刺激,管腔内径会明显缩小,弹性水平也会下降,血管的内膜会受到一定的损伤,多数患者在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期间会出现各种并发症[1]。本文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新生儿接受针对性护理,以预防相关并发症产生的临床价值。现汇报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新生儿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1例;早产7例,足月产29例;日龄1-7天,平均3.2±0.4岁;胎龄26-32周,平均29.7±2.5周;观察组中男23例,女13例;早产10例,足月产26例;日龄1-9天,平均3.7±0.5岁;胎龄36-31周,平均29.3±2.8周。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在1.5kg以内。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1)置管前:通过抚摸等非语言方式,与新生儿进行接触和沟通,减少其陌生感和紧张、恐惧情绪,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以便能够配合治疗。还应该对新生儿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充分确定需要并能够承受指标操作,然后安排技术水平过硬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2)置管中: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穿刺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制度,帮助新生儿选择正确的体位,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适当的固定,选取理想静脉。在穿刺操作确定取得成功之后,送管的动作要尽可能的轻一些,尽量避免反复送管,送管速度要匀速,每次0.5-1厘米,对穿刺点进行适当的按压,时间控制在3-5min之间。准备好相关的仪器和药品,随时准备对患儿进行抢救。加强观察,如果穿刺部位的皮肤或患儿机体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3)置管后:由于新生儿治疗期间无家长进行陪护,因此应该随时将新生儿的情况,向家长进行汇报,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在确定置管操作成功之后,需要对患者信息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使导管始终保持通畅状态,定时对敷料和药物进行更换,对导管渗血、松动、穿刺点周围红肿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经发现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或报告相关医生[2]。

1.3 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

(1)置管相关并发症例数;(2)产后住院总时间。

1.4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s)表示,P<0.05认定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相关并发症例数

观察组置管相关并发症仅有2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1例,穿刺部位皮肤感染1例,发生率为5.6%,少于对照组的9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3例,穿刺部位皮肤感染2例,穿刺点渗血4例,总发生率25.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产后住院总时间

对照组新生儿在产后共住院治疗(7.51±0.65)d,观察组(5.10±0.47)d,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t=12.0573,P<0.05)。

3 讨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属于有创侵入性操作的一种,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显得尤为重要,并应该对消毒方式及消毒剂进行合理选择,敷贴应该满足透气好、黏性大、有弹性三大基本要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需要长期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减轻痛苦的方式,避免反复穿刺,在最大程度上对血管进行保护,充分确保输液安全。但是穿刺置管操作能否取得成功,必须依赖于全面细致的护理,否则就会导致出现相关并发症,导致被迫拔管事件的发生[3、4]。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证实,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新生儿接受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产生,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翟晓静,安林静,庞建芝,等.一例PICC术后引起穿刺侧肢体重度肿胀及渗血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549-550.

[2] 沈红五,缪爱梅,茅志娟,等.PICC两种置管途径在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51-353.

[3] 贺望花.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259-261.

[4] 周燕梅.探讨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8):71-73.

论文作者:岳雪梅 邓彩英 凌丽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  ;  ;  ;  ;  ;  ;  ;  

关于早产儿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方法的分析论文_岳雪梅 邓彩英 凌丽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