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药膳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曹发容 刘红霞

个性化药膳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干预效果分析

曹发容 刘红霞 通信作者

黄石市中医医院 湖北黄石 435000

【摘 要】目的:探讨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设制个性化药膳干预脂肪肝患者生活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58例,向其发放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9例。对49例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类并根据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以熊去氧胆酸、甘利欣及维生素E护肝并给与常规健康教育。结果:49例中医体质辨识分类前三位体质是气虚质(42.85%),阳虚质(38.78%),痰湿质(20.41%)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药膳干预生活方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明显效果,且是治标又治本的方法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体质辨识;个性化药膳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07-01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正逐步上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NAFLD病程进展中的主要阶段,近一半的NASH患者可发展到肝纤维化,约15%发展至肝硬化,3%最终发展至肝衰竭[1]。然而NAFLD的发病机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单纯药物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疗效,也不能阻断病程进展。我们对NASH患者,根据中医体质辨识,辅以个性化中医药膳及其他适宜措施,直接干预患者生活方式,取得了明显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1302-201406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上述NASH的诊断标准,共计58例。向其发放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9例,所有被调查者知情同意,能理解问卷问题含义,未认真接受调查或未完成问卷调查者退出。49例根据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22岁~66岁,平均(44.3±9.5)岁,病程2~9年,平均(4.1±0.4)年;对照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1~62岁,平均(45.7±11.3)岁,病程1~10年平均(4.9±0.37)年。两组一般性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生化指标、体质指数(BMI)表现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方法[3]:按照中医体质类型概念框架确立编制量表,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淤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构成,各亚量表含7~11个条目。计分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的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衣标准判定体质类型。每个条目原始最低分是1分,最高分是5分,9个亚量表分别计算分数。先计算各亚量表的原始分数,原始分数=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计算原始分数后再换算为转化分数,各亚量表的转化分数为1~100分。

1.3治疗、干预方法:

对照组:⑴护肝:熊去氧胆酸150mg/次,每日3次,甘利欣150mg/次,每日3次,维生素E100mg/次,日3次,疗程6个月。⑵常规健康教育:据个体情况设制每日进餐总热量,敦促改变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及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观察组:⑴护肝治疗同对照组。⑵体质辨识:患者每人独立填写中医体质分类测试表,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方法确定体质类型,据体质类型设制个性化药膳及其他个性化适宜措施干预生活方式。

1.4观察项目: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月查肝功能、血脂一次,治疗前、后各测B超及体质指数一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体质量化评分。

1.5体质干预效果判定:。①显效,偏颇体质转化分下降>35分。②有效,偏颇体质转化分下降20-35分。③无效,偏颇体质转化分下降<20分或未下降。

1.6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以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 ),采用T检验。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9例脂肪肝患者体质分类情况及两组体质干预结果比较:49例患者全部为偏颇体质,部分患者同时兼有两种体质称为兼夹质,兼夹质以气虚质兼阳虚质最多见(14/49)。观察组26例个性化干预后体质偏颇改善显效4例,有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23例体质偏颇改善显效0例,有效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21.74%,两组比较差异P<0.01,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及体质指数比较见表1.

3 讨论

NASH近年逐渐增多,而目前临床上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西医保肝抗炎药的作用至今仍有争仪[2],中医中药治疗脂肪肝的方剂很多,文献报道确有降低血脂,修复受损肝细胞的效果,但长期服中药患者不易接受,也会有副作用,故亦只能取得阶段性的效果,不能阻断病程进展。改变生活方式仍然是治疗NASH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3]。原而,既往的健康教育多只在摄入食物的热量及运动的量上进行控制,而无根据体质差异,对摄入食物品种、运动方式进行具体化、个性化的指导,难以取得满意效果。

观察组的个性化药膳从三方面渗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改变患者的膳食结构,再辅以个性化的运动,完全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观察组在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降低体质指数及改善肝脏声像图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亦说明此干预措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药膳不同于中药,可作为一种生活习惯长期坚持下去,从而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林辉,蔡俊,陈东风,非酒精型脂肪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2):124-126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2):120-124

[3] 陈润东,杨志敏,林嬿钊等,中医体质分型6525例调查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104-106

论文作者:曹发容 刘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  ;  ;  ;  ;  ;  ;  ;  

个性化药膳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曹发容 刘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