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水与西藏人才培养研究_科技论文

科技兴水与西藏人才培养研究_科技论文

西藏科技兴水与人才培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藏论文,人才培养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与能源、交通、通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振兴我区水利产业,是有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加快水利人才培养和实施科技兴水战略的重要意义

1、我区水利资源丰富,全区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0056万千瓦左右,河川年径流量4482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一位,但是,全区的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却不高。截止到1993年底,机电提灌站(129座,5300多千瓦)与农村小水电(405座,5.4万千瓦)加起来的总装机容量54530多千瓦;全区仅有灌溉耕地面积208万亩;全区有1.8亿亩无水草场亟待开发,土地的砂化、沙漠化正以每年2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30多万人和770多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30多座城镇生活工业用水没有解决。

造成这种差异,盖因西藏地质、地貌类型繁多,情况复杂,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因此,必须用先进的水利科学技术推动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索在西藏特殊条件下的科技兴水道路

2、目前,全区水利工程已有10%彻底报废损毁,50%在带病运行,只有40%能继续正常运行。仅八十年代中前期,全区报废小水电站300多座,占现有小水电站的70%以上,致使1979年到1987年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锐减88万亩。如何利用水利科技除险治病,尽快恢复占50%比例的带病运行工程恢复其正常运行,发挥其应有作用,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区水利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3、我区水利建设史上有许多教训值得记取,其中不讲科学,只讲热情,因设计不周,选址不当,机型不符,施工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大批工程报废。如仁布县勇水库投入30多万,但兴建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设计和技术论证,其出水口比下面的耕地区还低,不能进行自流灌溉;而且因施工技术等原因,水库下面渗漏严重。

再如林周县的虎头山水库,兴建时由于没有严把质量关,库堤渗透十分厉害,现在已不能蓄水。若勉强蓄水,将对拉萨构成威胁。

又如某县电站因设计、施工不当,造成导洪管两次破裂,直接损失达400万元以上。县乡许多小水电站,在兴建时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选择地址不佳不当,一到旱季,就不能发电,并且稍微出点故障,当地就无人能进行维修。

总之,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区许多水利工程虽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但不能发挥作用。许多工程的建设,缺乏科学论证,不用科技手段严格把关,缺乏科学管理,导致水利工程建得多、费得多,投资不见效,科技兴水在水利建设中应用不广泛,科技兴水难以实现,迫切需要提高对科技兴水的认识,实施科技兴水战略。

4、以“一江两河”综合开发项目开工为标志,从1988年开始,我区水利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也给水利发展带来了好机遇,以水为龙头的尼洋河综合开发、昌都“三江”流域综合开发等大型项目都正在规划;要实现2000年的粮食增产目标和消灭无电县,将有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要修建,今后六年水利新增固定资产将超过四十年的总和,总投资达到25亿元左右。

这么浩大的工程,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搞好设计,保证工程的质量,降低投资,提高效益,加快进度,应当引起各级水建水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5、当前,我区的水电应用技术、灌溉技术和手段,引、灌、提水利技术,城镇供水及人畜引水的工程技术大都十分落后,农牧民和用水单位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意识淡薄,耕地灌溉一般都采用大水漫灌的落后方式。如何尽快提高水资源、水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也是应该尽快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科技兴水,大力推广水电科研成果,制定出适应我区具体情况的水利产业发展战略,在科学技术指导下推动我区水利事业的发展。

6、要实施科技兴水,人才是关键,需要大批水文、设计、施工、维修、安装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人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用科学技术来振兴我区的水利事业,离不开水利方面的专门人才。没有一支思想过硬,专业技术知识过关的水利人才队伍,科技兴水,大力发展我区水利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水利建设要合理布局,合理安排,统筹规划,正确分配和运用水利资金,离不开水利方面的决策人才,领导人才。

水利工程一般耗资多,费时长,周期长,造福子孙后代,要求高质量、高水平,这就离不开高层次的技术人员。

在我区,许多水利工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建好后由于缺乏科学的常规管理,刚修好就报废,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让历史告诉未来,明天是未来的历史,所以我区水利部门还需要大量的水利专门管理人才。一句话,科技兴水离不开水利科技人才。

7、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水利改革,把水利作为与农业、能源、交通等同等重要的基础产业对待。水利行业面临着产业化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水管单位和其他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并逐步创造条件向企业过渡。

所以,要深化我区水利改革,提高我区水利效益,适应外部环境,打破过去那种陈旧的仅靠国家投资办水利的思想,应该大力依靠科技这第一生产力,尽快造就一支高技术高水平的水利人才队伍。总之,要加快发展我区的水利事业,必须走科技兴水的道路。科技兴水,离不开水利人才的培养。

二、实施科技兴水战略的困难与问题

和平解放四十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在推动科学技术在水利中的运用、发挥我区水利资源优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进行了不少科学的决策,组织指挥兴建了不少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如在我区“一江两河”的综合开发过程中许多先进的水利设备和水利科研成果被大量采纳和应用。实践证明,科学技术促进了我区水利事业的发展。

但是,我区拥有的水资源和水力资源所提供的可能与目前利用的程度还有巨大差距,科学技术在水利建设中不普及不广泛,科技兴水战略还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科技兴水认识不够,农牧民和用水单位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意识淡薄。我区许多地方还是以过去的老思想、老观念来看待水利工程建设,认为水利建设是一种福利性事业,国家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很少考虑到经济效益和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扩大;不把水利业看作是与农业、能源、交通同等重要的基础产业,既不促使水利产业化,也不注重水利的企业化,甚至对科技兴水在我区也抱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遇到大型工程,请内地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小型水利项目如修水渠、水坝等领导们认为有些水泥、石头,再加上劳动力等简单方法就行了。因此对于推行水利科技知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把此项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从而影响了我区科技兴水的进程。

2、我区水利机构不稳定、不健全,特别是缺乏水利科技推广和服务机构。近几年来,随着机构改革的进行,我区水利机构极不稳定,其隶属关系多次变动,领导干部调动频繁。目前全区的水利部门基本上隶属于农口,多数工作关系脱节,业务渠道不畅,难以开展正常工作。作为全区最高级别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自治区水利局,几经变动,现隶属于自治区农牧林业委员会,是一个县级单位,而与水利有关的如区水文站等也是县级单位,由于其级别相同,难以进行协调配合。另外一些水利施工单位又归属于其他部门领导,各自为政,不利于全区水利全面统筹。

同时,我区水利机构不健全、不完善,特别是地县两级。目前有的地区没有水利机构,有的地区虽有些机构,则仅仅是挂了牌子,没有人员,形同虚设。至于县一级,我区大多数县没有水利机构,没有水利技术人员,全区73个县中只有4个县有水利机构,导致县一级的水利管理、水行政工作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水利要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发挥其基础产业的作用,必须走企业化经营的道路,一方面要在水利产业内部进行水利科技推广,另一方面要为其他产业和行业提供服务,需要一个健全有机的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和服务机构,但我区目前这方面几乎是空白,不利于水利市场化,更不用说实现水利的产业化。

3、我区各类水利人才奇缺,严重影响了科技兴水的进程。

(1)水利人才数量少。西藏全区水利干部职工仅600多人。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自治区水利局,目前编制仅为17人,工作任务繁重,常常顾此失彼,难以开展全区工作。

(2)水利人才总的平均业务素质低。区水利局才一名高职,与内地兄弟省区相比差距很大,完全不能适应我区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

(3)水利人才流失严重。近几年来,我区水利人才流失十分严重。由于水利机构的不断变动,使一些具有一定水利专业知识和水利工作经验的人员改编到了其他部门;同时,由于水利部门经费来源有限,职工工资、资金、福利、住房条件等与其他一些单位差距很大,人心不稳,使部分技术骨干跳槽到了其他单位;加上这些年一些技术人员商调、内调的较多,而水利人才补充来源有限,导致水利人才队伍日渐缩小。

(4)部分人员的技术作用难以发挥,现有水利人才浪费严重。我区各地县水利机构不健全,或根本没有此类机构,加上地县生活较为艰苦,许多技术人员不愿下去,本来在基层工作的也想方设法往上调,因此,我区的水利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拉萨。一些干技术工作的干行政工作,而实际需要技术人员的地方却没有人去,如有的县没有一个懂技术有专业职称的技术人员,人员的分布很不合理,造成人才的浪费。同时,由于水利部门的条件较差,影响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所以我区水利人才队伍的工作效率低。“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区内许多大中型项目都是请内地技术人员设计和组织施工,小型项目一般都处在县乡,由农牧民具体操作,区内技术人员缺乏锻炼机会,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5)我区水利人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在科技兴水过程中,不但要有水利技术人员,而且还应有经营管理人才。在许多工程项目中,由于缺乏经营管理人才,致使工程造价高、成本上升,本来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投放到科技推广上,但由于不懂成本管理、劳动管理、物资管理,只好把资金全部投入到工程建设上。特别是当前,水利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要讲究经济效益,不断壮大自身经济实力,水管单位要向企业化过渡;要走向市场,参与竞争,没有会经营懂管理的水利人才是不行的。各级水利管理人才奇缺,将会影响水利产业的健康发展。过去都是国家投资多少用多少,不够再追加,很少考虑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达到预期的目的。现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水利的综合开发,发挥水、土、电的优势,进行水电、供水、水库、渔区、旅游等综合经营,我区要跟上全国步伐,水利人才队伍机构的不合理现象亟待改变。

4、资金不足制约了我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延缓了我区科技兴水的实现。

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多年来,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投资总和,水利列于前5名,达23亿元,已形成2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但全区水利没有实业化、产业化,仍是社会公益性运行,全区小水电站每年需财政暗补和明补的资金总和达1020万元左右。无论从已建工程的运行状况看,还是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看,水利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不足,使许多水利建设的勘测、规划、设计工作无法开展,前期工作十分薄弱,病险工程带病运行……。

要用科学技术来振兴我区的水利事业,离不开先进的机器设备、仪器,离不开水利人才的培养,而国家财政投资有限,水利部门在使用和推广水利科学技术时受到了资金不足的制约。

5、对科技兴水的宣传不够。

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人人都要关心水利事业,要对科技兴水战略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让人们知道水的重要性,水利产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的重要性,水利在振兴和发展西藏经济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技在水利中的含量等等。现在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做得还不够,人们大多对科技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模糊不清,农牧民和用水单位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意识淡薄,少数具体的水利施工人员不学科学、用科学,影响了科技兴水工作。

三、推动科技兴水的对策

1、各级水利机构和水管理单位和领导要继续提高对科技兴水的认识,要把科技兴水提高到战略的高度,真正深刻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提出的著名科学论断;要做好科技兴水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关心水利事业,关注科技兴水工作;特别是水利部门职工要掀起学科学、用科学、兴水利的高潮,在实践工作中,以先进的水利科技为西藏建设做出贡献。

要科技兴水,首先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水利干部要做出表率,以模范行动提高对水利科技重要性的认识,要大力提倡在水利工作中使用科学的先进技术,并在经费上予以积极支持。同时要尽快提高我区部分水利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大胆启用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尽快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水平,在整个水利战线形成一种学科学、用科学、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

2、健全和完善我区各级水利机构

针对我区水利机构不稳定、不健全的状况,要采取以下措施:

(1)适当提高自治区水利规格。为了便于管理和领导全区水利建设,可以适当提高自治区水利局的规格,使其成为副地级单位,把全区有关的水利单位全部归并过来,这样可以减少水利工作中的各种摩擦,便于统筹协调和配合。

(2)健全地县级水利机构。目前我区各县基本上没有单独的水利机构,其水利项目的施工和各种收费、管理由其它部门来负责。而县、乡都处于水利战线的第一线,是水利基层单位,是水利工作的基础,他们工作如何?业务技术水平状况怎样?对整个水利工作,尤其对农田水利工作关系极大。因此各县应本着既精练,又能实现其职能的原则,成立相应的水利机构。并配备有关人员,担负起领导全县水利工作的任务。

(3)促使水利工程施工队伍企业化。对各地区现有的水利施工队伍将要进行改革,尽量使它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性质向企业化过渡,成为水利局下面的经济实体,并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改变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不注意工程质量,不注重科学技术的传统做法,使它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采用。

(4)试行水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各地县可成立各种形式的水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它作为企业,是水利产业的基本经济实体,公司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他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获得利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经营过程中,加强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多方面招揽人才,这样可促进科学技术的使用,使科研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普及和推广。

(5)建立区内水利科学研究所。西藏地理环境、地质结构等与内地有很大区别,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在进行水利项目的勘测、施工中有时需要采用独特的技术和手段。而我区现在还没有一个独立的水利科研机构,难以对我区的水利、水文等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不能适应我区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应尽快建立自己的水利研究所。

(6)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在我区的水利部门中,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技术推广体系。从自治区水利局到地、县,要有专门人员负责水利科技的推广工作。特别是在县一级,要有专门的水利技术人员,在农牧民中普及一些简单的水利技术知识,如水库、水渠的正常管理知识,小水电的维修知识等。在水利职工队伍中,经常进行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在具体施工中,要求采用最先进的水利科研技术和手段,严把质量关,使干部职工自觉形成一种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并尽快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增强水利行业的经济实力,推动先进科研技术和设备的采用,要用科学技术来振兴我区的水利事业,必须进行人才的培训,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等,仅靠国家投资显然不够。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我区水利行业的经济实力。首先:重视社会舆论宣传,使人们都了解,增强水的意识,改变过去那种把水利看做是社会福利的观点,坚持走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道路,制定合理的水价,对受益单位进行合理收费。其次水利部门要拓宽资金渠道,在水利建设中,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齐上,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扩大资金来源。再次,我们要加强对现有水利设施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过去我们在水利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兴修了许多的水利设施,但由于在水利战线上存在着重建轻管的思想,许多项目管理不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乡村的一些水渠刚修好不久就被泥沙堵塞而废弃不用,一些小型水电站因一点小小的故障,就搁到一边,浪费了大量的钱财。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它们的管理。最后,水利部门要大力开展综合经营,充分利用水、土、电的优势,苦练内功,从而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上。

4、切实加强与内地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区科技兴水的进程。

我们不得不承认,内地的水利科学技术比我区先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江总书记在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藏族内部和藏族同汉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藏汉民族之间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依存,共同进步,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必然日益增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客观需要和趋势,我们应该欢迎并促进这种趋势。

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些工程项目可以搞公开招标承包,吸引内地水利单位参予。这样既可以在质量上得以保证,又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其科技和经营管理经验,还引入了竞争机制,利于我区水利产业化和企业化。

同时,内地对西藏水利的对口支援也是必要的。江总书记指出,加强对口支援,增强西藏自我发展的活力,是西藏发展的需要。水利对口支援,则是我区科技兴水的需要。我区要做好水利对口支援的协调配合工作。

四、加快水利人才培养的对策

水利人才的培养,是科技兴水的关键。中央多次提出要大力加强水利职工队伍的培训,提高整个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技术水平,以适应水利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区水利战线上,水利人才少,素质低,人才结构不合理。近几年来各地水利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农牧区,普遍反映技术力量不足,人才缺乏,现有职工队伍的业务技术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加快水利人才的培训,提高现有水利职工队伍的知识水平是我区水利建设方面一项极为迫切的工作,也是水利工作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建设,我们要为此狠下功夫。

1、增加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投资。人才是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财富,对培养人才的投入是一种长期行为,各级领导要着眼未来,提高对水利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千方百计增加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水利人才。

2、充分发挥区内各大中专院校的潜力和作用,成立西藏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积极培养人才,为水利建设服务。近几年来,西藏农牧学院水电系,拉萨水电技校等为我区水利战线输送了大量合格的人才。我们要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学校专业太窄,教师太少,教学设备不齐,规模较小,因此其毕业学生的数量还不能适应区内水利建设的需要。为了集中教学力量,我们可以以农牧学院水电系为主,合并拉萨水电技校,成立西藏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开设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和课程,主要培养一般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充分利用区外院校,为我区培养水利人才。我区水电方面的高校少,教师力量薄弱,教学条件较差,因此仅靠区内学校培养人才还不能满足我区水利建设的需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内地院校,如我区在陕西、四川有两个西藏水利中专班,这些年来,这两个中专班为我区输送了许多水利水电人才,对这两个培训基地,我们要紧抓不放,并请水利部门继续予以大力支持,另外我国有许多水利院校,每年有大量学生毕业,我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建设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吸引内地不同层次的大中专水利水电毕业生,甚至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来藏工作,改变过去那种只靠国家计划分配的观点,用市场的观念和作法,苦练内功,作好应作的准备,给他们创造一种能作贡献的环境,解决其后顾之忧。再者我们可以有选择地派一些知识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到内地院校进一步深造,在我区水利人才队伍中,技术人员少,高层次技术人员就更少,全区水利系统有高职的人员才几名,因此我们应该从现有的技术人员中,选派一部分到内地院校进一步深造,让他们掌握更多,更高层的水利专业技术,从而改变我区水利人才队伍的现状,形成一种合理的科学人才结构。

4、积极鼓励自学成才,大力开展传、帮、带活动。在我区水利战线上,有些干部职工能多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科技知识,自学成才。减少了国家培训的负担,而且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缩短了从学习到掌握到熟练使用之间的时间,在水利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领导干部要积极鼓励自学成才,对通过自学确已达到某一专业程度的职工,在其待遇等各方面要予以同等对待。另外我们还要大力开展传、帮、带活动。我区水利部门有一批懂专业、懂技术的专门人才,可以通过他们对其它职工传授知识和技术,帮助其他职工提高业务素质,带动水利战线整体水平的提高。

5、成立西藏水利职工培训中心。我区水利事业发展较快,而区内水利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较低,要提高其水平,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培训,由于经费有限,不可能全部送往内地院校,我们可以成立西藏水利职工培训中心,尽可能对现有水利职工进行轮训。同时我们还要积极鼓励和提倡在拉萨市和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创办职业学校,使更多的懂水利基本知识和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走上我区水利战线,不断扩大技术人员的队伍。

6、水利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区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奇缺,而且近几年流失非常严重,原有的水利技术骨干由于种种原因,内调的多,商调的多,跳槽的多,因此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留住人才,稳定人才队伍,用好人才、从精神上、物质上予以关心和优待。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培养,不使用,我区各级领导要重视人才,大胆启用人才,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释:

1、本文数据截止1994年为止。

2、此文是《西藏水利的产业化》系列研究的第六部分。

标签:;  ;  ;  ;  ;  ;  ;  ;  ;  

科技兴水与西藏人才培养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