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辅导造就纽约管弦乐团第一位中国副指挥_爱乐乐团论文

严格辅导造就纽约管弦乐团第一位中国副指挥_爱乐乐团论文

严格家教 打造出纽约爱乐乐团首位华裔副指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乐乐团论文,纽约论文,华裔论文,首位论文,家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可思议,借债11家为女儿组装钢琴

张弦的父亲张玉斌在丹东乐器厂工作,凭着一股钻劲儿,能够演奏多种乐器;母亲王辉是丹东二职专的老师,一直从事音乐教育工作。1973年,张弦在父母的期待中来到了人间。因为父母都酷爱音乐,他们便给女儿起名张弦,希望女儿是能够流淌音乐的弦。

而张弦,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她似乎是为音乐而生的,7个月时,便会模仿大白鹅的叫声,一听到屋外的大白鹅“鹅、鹅……”叫,她就跟着叫,而且音准、节奏丝毫不差。两岁时,母亲借来一台风琴,一有闲暇,便把张弦抱在怀里,给她弹歌听。令人惊奇的是,母亲的大手怎么弹,张弦的小手便跟着怎么动,有模有样的。

时间稍长,父母敏锐地察觉到了张弦的音乐天赋,母亲开始有意识地教女儿学习听歌、识谱,父亲则决定把女儿培养成钢琴家。1977年,张玉斌去营口钢琴厂出差时发现了一个旧钢琴壳,便花200元钱买了回来。接着,他又东家挪、西家借,一共向11位亲朋好友借了500元钱,买来了钢琴的内部零件。凭借在乐器厂多年学来的技术和经验,张玉斌亲手为女儿组装了一架钢琴。对于张玉斌借债11家为女组装钢琴,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对此,张玉斌从来不解释,只是憨厚地笑笑。

教育是一种智力的开发和兴趣的引导,而不是一种随波逐流的强制,更不是固执地将自己的理想移植到孩子身上。张玉斌和妻子深深懂得这一点,所以尽管他们努力为女儿创造学习音乐的环境,但他们从来不强制女儿弹钢琴。组装好钢琴后,张玉斌看着女儿,高兴地弹了起来。张弦看爸爸弹得如此愉快,两眼放光,伸出两只小手也在琴键上按了起来……张玉斌激动地抱起女儿,问:“告诉爸爸,你是真的喜欢这钢琴吗?”张弦认真地点了一下头。

此后,小张弦在父母的辅导下开始练琴,那一年她4岁。没有钢琴教材,父母从朋友那里借,然后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写,遇到有同事或朋友去上海、北京出差,就托人帮着买些教材。父母认真地教,孩子认真地学,从记事起,张弦就认同了父母给自己定的目标:长大当一个钢琴家。

学琴一年后,5岁的张弦开始登台演出。一天下午,一位邻居找到张玉斌,邀请张弦为他儿子的小提琴独奏伴琴。虽然女儿的技术没有问题,但女儿毕竟没有登台表演过,她能行吗?张玉斌有些迟疑。这时,站在一旁的张弦却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迫不及待地说:“好啊好啊,我去。”看女儿这样说,张玉斌乐了,问道:“你现在会弹什么曲子?”张弦说:“《红星闪闪》。”

就这样,张弦被邻居抱到振兴区文化馆的舞台上,成功完成了伴琴任务。

之后,张弦便经常被人邀请参加各种演出。每当她灵活的小手像鸟儿一样在琴键上跳跃,观众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每逢此时,张玉斌夫妻都会及时表扬女儿,并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告诉她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向新的目标冲击。随着张弦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她的名气也越来越大,7岁时,丹东电视台专门为她录制了专题片《乐坛新苗》,称她为“钢琴神童”。

严格家教,女儿终于养成计划理念

看到女儿对弹琴越来越痴迷,张玉斌夫妻比谁都高兴,熟悉乐器的他们知道女儿目前正处在打基础的阶段,此时不下苦工夫,以后是不可能有未来的。因此,他们对张弦的要求更加严格。那时,张弦每天要弹4个小时以上的钢琴,而节假日则要弹8个小时以上。

其实,望着小小的女儿弹着钢琴那么一个“庞然大物”,既要看五线谱上的高低音符号,双手又要不停地弹奏,张玉斌夫妻也很心疼。可女儿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她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而他们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在生活方面尽可能多地关爱女儿。夏天,天气炎热,蚊子嗡嗡叫着叮人,母亲便在一旁用扇子为女儿驱赶;冬天,屋里很冷,为了防止女儿手指冻僵,父亲便把一盆水放在炉子上,让女儿每弹半个小时就把手往水里浸一会儿暖和暖和……

然而,贪玩毕竟是孩子的天性。因为没有按计划完成弹琴任务,张弦曾被父母打过两次。没上小学时,张弦一家人和奶奶住在一起。一天早晨上班前,父亲为张弦布置了弹琴作业。中午回来后,父亲问女儿:“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张弦结结巴巴地说:“练……没练……”一向疼爱孙女的奶奶赶紧出来替她打圆场,说:“弹完了,弹完了。”张玉斌检查后发现女儿根本没有练习,非常生气,第一次对女儿动了粗。

张玉斌夫妻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年幼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而引导失效时,就必须用武力让女儿明白做人的道理。上小学二年级时,一天下午张弦没有课,母亲王辉给她布置了弹琴作业。晚上,王辉回家后,看见女儿正和几个同学在屋里打闹,脸色立马变得很难看。

张弦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赶紧低着头请求母亲原谅。看到女儿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母亲本不想再惩罚女儿,但又怕她会重复犯错,便语重心长地对张弦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而且要按计划完成任务。否则,你永远都不会成功。今天,你破坏了计划,必须为此付出代价。”说完,母亲让张弦趴在炕上,朝她的屁股打了三巴掌。

张弦上小学四年级时,为了让她比较系统地学习钢琴,张玉斌夫妻带她到沈阳音乐学院拜师。金石教授欣然收下了她。从此,张弦大约三个月就要去沈阳学习一次,总是当天去当天返回。

由于父母工作忙,后来张弦便独自一人去沈阳上课。一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火车到站已将近半夜11点了,车厢里下来的人全都走光子,可接站的张玉斌夫妻仍没有发现女儿的身影。这一下,他们真急了,一个从车头找,一个从车尾找,找到中间时,终于看到累了一天的张弦正趴在那里睡觉呢。那一刻,夫妻俩对望了一眼,鼻子都酸酸的。

在父母计划理念的引导和金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张弦的琴技突飞猛进。1985年,第一届中国少年儿童钢琴比赛在北京举行。得知这个消息,张玉斌夫妻非常高兴。为了拓宽女儿的视野,两人带张弦去观看比赛。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发现女儿的钢琴弹奏水平丝毫不输于那些获奖的小选手。

那年5月,张玉斌请了一个月假,陪女儿参加沈阳音乐学院附中的考前辅导及考试。当时,他们其实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参加的,可没想到张弦竟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恰在此时,王辉在《文汇报》上看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也在招生。谁都知道,在中国,对于学习音乐的孩子来说,能够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意味着什么。在那次考试中,张弦成为唯一一名被录取的北京地区以外的公费考生,并从小学五年级直接升入初中。

改弦易辙,女儿的坚强让母亲流泪

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张弦师从陈比刚教授。身处浓厚的音乐氛围中,张弦觉得自己的血液里都流淌着音符。由于意识到眼前的一切来之不易,她比别的同学都惜时好学,始终认真地按计划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陈教授的指导下,张弦弹奏的《李斯特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等,都达到了专业水准。

虽然张弦的专业成绩在班里属中等偏上水平,但陈教授认为她的手太小,不适合做个钢琴家,他对张弦说:“弹钢琴需要一双大手,你是女孩子,骨头比较软,弹钢琴会吃很大的亏。你听力这么好,为什么不报考试唱练耳专业呢?”

听了陈教授的话,16岁的张弦十分痛苦:为了实现做一个钢琴家的梦想,她从4岁开始练琴,不知流了多少泪,出了多少汗,可如今陈教授却让她放弃钢琴,她怎么对得起自己十多年的努力?又怎么向含辛茹苦培养自己的父母交代?在痛苦中煎熬了半个月之后,张弦决定直面残酷的现实。

这时,学校一位老师告诉张弦一个意外的消息:

“今年试唱练耳专业停招,你想不想报考指挥系?”张弦心想:虽然做指挥对一个人全面素质的要求很高,但只要我拿出从前学钢琴的劲头,按计划完成任务,成功一样会属于我。就这样,她报考了指挥系。

听说女儿要放弃钢琴,母亲十分不解,她寸步不离地守在张弦身边,打算好好劝劝放假回家的女儿。令母亲没想到的是,女儿真的长大了,笑着安慰她说:“妈,你不是希望我当老师吗?指挥系恰好缺老师,这不是实现你的理想了吗……”面对女儿的坚强,这个有泪不轻弹的母亲,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了。

1991年,张弦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师从吴灵芬副教授。1995年,她以优异成绩被学院批准提前一年毕业,并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这在中央音乐学院乃至全国艺术院校都是不多见的。

大学毕业前的实习期间,21岁的张弦在吴灵芬老师的推荐下,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指挥中国歌舞剧院演出《白毛女》。吴老师当时是想证明,虽然张弦个子小,但她同样有能力指挥好乐队。第一次排练那天,吴老师故意晚到场,她想:如果张弦上半场实在指挥不好,自己可以在下半场对乐队进行重新排练。

看到张弦走上指挥台,乐队成员冲着她直笑,有人说:“怎么来了一个小孩啊?”然而,张弦镇定自如的指挥风格很快便征服了乐队成员。上午10点半,吴老师一进场,乐队队长便对她说:“你放心吧,就是张弦了。”

正式演出时,首次在北京亮相的张弦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好评。之后,她又指挥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与中央歌剧院乐队合作的全本《费加罗的婚礼》的演出,也是好评如潮。

展翅飞翔,荣任纽约爱乐管弦乐团副指挥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国密执根大学托马斯·希尔比什教授多次到中央音乐学院交流教学。年轻时,托马斯教授曾担任指挥大师拜恩斯坦的助手,清楚地知道成为一个杰出的音乐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他看到张弦的表现后,连连惊呼:“看,这就是天才!”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张弦被中央音乐学院留校任教。托马斯教授对张弦说:“中国内地没有音乐博士,你应该到美国继续求学,攻读博士。我已经帮你把申请费付清了。”对此,张弦的母亲并不赞同,她一方面担心竞争过于激烈使张弦压力太大,另一方面又担心张弦去国外会吃苦,便对张弦说:“中央音乐学院是全国最高的音乐学府,你在这里当一个老师,有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比去外面漂泊要好得多。”

张弦却不这样想,她跟父母讲述着自己对世界指挥台的向往,说:“妈,我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小院里已经生活了十几年,我需要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听了张弦的一番话,母亲既惊喜又惭愧,不由得对女儿刮目相看——女儿成熟了,有思想了。作为母亲,她应该尊重女儿的选择,放手让女儿尽情挥洒激情和才华。

就这样,为了继续自己的梦想,张弦离开中国,去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辛辛那提大学是美国顶尖的音乐学府之一,在那里,张弦很快就克服了语言障碍,融入到当地的文化生活中。完成博士学业那一年,学校邀请张弦留校任指挥系助理教授,兼任学校管弦乐团指挥。就这样,年仅26岁的张弦,成了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职员。

2002年9月,纽约卡耐基中心举办了第一届马泽尔·维拉国际指挥大赛,年仅29岁的张弦参加了比赛。最终,在来自43个国家360名参赛选手中,张弦获得了一等奖。大赛主办人、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大师马泽尔先生走到台上激动地说:“张弦将引领古典音乐今后十年的发展。”

此后,张弦成为马泽尔先生的入室弟子。每两个星期,她都要从辛辛那提赶到纽约接受马泽尔先生的指点……寒来暑往,张弦的指挥棒凝聚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她也终于荣任美国纽约爱乐乐团首位华裔且为女性的副指挥。

标签:;  ;  ;  ;  ;  ;  ;  

严格辅导造就纽约管弦乐团第一位中国副指挥_爱乐乐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