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初探论文_张正林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初探论文_张正林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水务局 贵州省六盘水市 5534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与土壤资源是生态系统当中极为重要的元素。但水与土地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们为了生产生活,对土地的过度开采导致了水土流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导致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得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了下降。国家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来进行综合治理,并将生态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重要任务。总体来说,我国以水土流失为代表的生态建设已被提上日程。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建设

引言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情况仍然较为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会使得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繁,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的加强植物根系生长力,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从而使得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进而实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目的。因此,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力度,对保障我国环境治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基本内涵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生态修复的优化价值与作用,才可以构建一个稳定的、全新的生态建设格局。生态修复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提升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增加自我修复能力,进而从根本上达到优化水土流失,强化生态建筑成效的目的,在根本上满足人们对生态的实际需求。在一般情况下,为了在短时间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就要通过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合理分析,强化生态建设管理,增强其自愈速度,充分地凸显生态修复的价值与目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就是依赖于自然自身的循环再生能力,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充分地集合利用区域中的自然资源,达到恢复生态系统的目的,进而构建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这样才可以将水土流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中。

2加强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措施

2.1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工作制度

完善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制度应该从对水土流失现象的调查开始,相关的行政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监测及响应机制,全面掌握辖下水土流失状况,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相关地质进行详细调查,整理相关资料,形成完整的资料,实时监测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发展现状。而相关的水利主管部门要根据区域内水土流失的状况及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这种区域要重点关注,不仅要做好保护、治理工作,还要监督具体的实施过程,并做好后期的发展规划。要不断完善现行的水土保持相关制度,完善整个过程的工作流程,做好责任分工,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法规和监督及管理制度。

2.2完善加强国家政策,健全监督执法体系

我国虽然制定了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需要进一步加强贯彻和执行,因此,完善加强国家政策,健全监督执法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在相关立法中加入生态建设的概念,在对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做到充分研究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制度,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执法监督等相应政策,为水土保持以及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指明方向和目标。二是对监督管理重点项目加大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对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都必须依法严惩,从而有效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2.3加大生态建设思想宣传力度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生态建设思想的宣传力度,通过现代社会信息输送方式最为便捷的互联网传播、电视媒体传播等现代化宣传方式来对生态建设思想进行宣传,比如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宣传方式,举例表明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后会对国民生活起到怎样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宣传,能够提高国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水土流失的预防措施

目前,我国对环境治理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因此,对于水土流失的问题需要在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概率。以高速公路的修建施工为例,一是要在设计选线的时候就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方案,例如,要选择线路比较短、占地面积比较少的方案,同时还要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避开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不良地段;二是在选择取土场的时候也要坚持水土保持的原则,减少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要尽量选择原始线路、植被较少的地方,或者是地势比较低、没有地表径流的荒坡沟当中,这样可以充分满足国家和地方对于水土保持项目的建设要求;三是对于全线路基、战场和隧道的施工要加强土石方的调配力度,通过移挖作填、填挖相间的方式来扩大路堑断面取土,减少取土场的数量和弃土弃渣的数量。

2.5提升环境修复管理质量

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控制水土流失,在实践中可以优化生态环境,增强环境的修复能力,提升地方经济效益,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提升环境修复管理,提升对应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植被保护,通过生态技术进行控制处理,可以提升植被的覆盖率,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以及组织能力,进而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等问题。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显著的保土减沙效益。通过对不同时期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数据对比分析,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提升整体的社会效益,达到控制土壤侵蚀模式的目的,进而提升在防护区域中农作物产量的目的。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与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气候问题。在一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中,生态环境在不断地退化,而通过生态环境修复之后会逐步地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通过绿色植物则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小气候的问题。

2.6推进科学建设工作,提升生态修复技术水平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要以自然修复为主,以人为干预为辅,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实现水土保持以及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因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覆盖情况不同,相关技术人员在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时,应按照不同的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重点预防区或重点治理区的要求,在本区域宏观水土保持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的框架与要求下,全面研究分析当地的现状,选用适宜的措施进行生态修复,以解决相关问题。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于水土保持以及生态修复建设的财政支持,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方面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以利于激励相关科技工作者对于新工艺和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从而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2.7增强环保意识,更加自觉的参与到生态修复工作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多,生态环境的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有关部门也随之加强了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使得大众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的实施,能够较好的优化生态环境,相关人员也在不断提出新的、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生态修复工作的效果越来越突出,这也从根本上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实现。生态修复,可起到绿化周边环境的效果,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宣讲教育,使得很多人都能自觉、自愿的参与到生态修复中来,也进一步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效果。

结语

总的来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意识到水土流失将对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构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各项措施,从多方面加强治理,实现生态修复。提出科学、合理治理方案的同时,加强管理监督的力度。生态修复主要利用的是自然生态的自修复能力,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尽管其修复能力很强,但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手段,如此才能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文聪,高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成效与经验[J].中国水利,2011(12):62~64.

[2]陈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J].中国水利,2013(4):6~10.

[3]赵秉栋,赵军凯,宫少燕.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4(3):105~108.

论文作者:张正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初探论文_张正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