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三个转变实现三者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工程的思路与实践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实现三个转变 做到三个结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工程的思路和做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系统工程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思路论文,做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院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工程,主要做法是在组织领导方面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在具体实践中注意做到“三个结合”。

第一个转变,是从原来多由各系各单位分散抓转变为全院的系统工程集中抓、全面抓、抓全面。

我院十分重视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院党委多次专门召开党委扩大会,认真讨论和部署在青年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五年来,先后以学院、党办、党委宣传部的名义下发了七个有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件。院党委明确要求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工程时,各级党政第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党委除了定期研究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外,制定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逐级负责制,成立了院领导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联系小组,院领导经常深入到学生班级、寝室,参加学生活动,和学生座谈,组织老同志在学生中以现身说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我院先后开展了近30场“老同志话传统”、“归国人员话爱国”的专题报告会。院党委从全院出发,改变了以往爱国主义教育的零打碎敲做法,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和一贯性。

第二个转变,是从原来单纯靠政工部门抓转变为全院上上下下的齐抓共管。

过去,由于把在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单纯地看成是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业务、行政部门很少配合,有时还产生一些不协调的现象。为此,近几年来,院党委一方面强调政工部门要和业务、行政部门、后勤部门多通信息,共同配合做好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思想情操,特别是90年9月以来,要求全院各个部门都要从培养“四有”人才的总目标出发,克服本位主义和单纯业务观点,共同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工程。院、系党政领导分别参加了各级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召开有关学生工作的会议,党政部门负责人一般都要参加。在教室、寝室、食堂等地设置橱窗、报栏,张贴报刊,宣传祖国的大好形势,悬挂有关爱国主义内容的图片,举办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书画展,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融化于各种宣传活动中。另一方面,对专业课和基础课明确提出教书育人的要求,强调在教学中应有机地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思想,强化全员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特别是90年9月建立升挂国旗制度以来,全院上下,党政各部门以“升旗活动”为龙头,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面对国旗我想到了什么”座谈会、在国旗前宣誓等,形成教育合力,丰富了活动形式,极大地浓厚了学院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

第三个转变,是从原来的由单纯的灌输教育,转变为高度重视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自我教育。

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做法。为此,我们主要抓了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做好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形成一支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骨干力量。每学期,院党校都要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院学生中深入生动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如请“历尽坎坷不殆爱国心”的党员老教授讲“一个知识分子的执着追求”党课;组织院党校学员以班为单位,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升国旗活动,瞻仰“可爱的中国”作者方志敏烈士陵园,等等,让大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感染,收自我教育之效。

(二)充分发挥院团委、院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适合青年大学生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院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工程的许多活动,很大一部分具体工作主要都由学生自行组织、自行管理、自行教育。如一年一度的“春之声”晚会,“一二·九”大合唱,不定期开展的读书、书评、书展活动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演讲赛、国庆征文,祖国大好河山集邮展、弘扬民族文化知识竞赛,等等,开展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干部的活动能力,更提高了他们本身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养。

(三)创造一个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让大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思想熏陶。特别是抓学生寝室。院党委对寝室提出了12条明确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在全院范围内,积极开展文明寝室星级评定活动。同时选派一批经验丰富的党政机关干部下到学生宿舍楼,建立宿舍管理的新体制,认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寝室长的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做到宿舍里去。

在实现上述三个转变的同时,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还注意做到三个结合。

第一个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工程的“龙头”。

自1989年9月以来,我院党委在抓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着重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90年9月《国旗法》颁布不久便建立了每日升挂国旗制度。四年来,除寒假、休假日与雨雪天外,一直认真执行这一制度,长年坚持每日升挂国旗。迄今为止,有10万多人次参加了升旗活动。升旗活动成了我院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龙头”。我们开展升旗活动的具体作法和体会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内容丰富、经常检查、督促,院党委副书记漆权亲自制作、配制升旗仪式录音带。比如在1993年的升旗仪式中,制作了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上的讲话录音,今年又制作了纪念甲午战争100周年的内容。这些特制插播的内容,使在场参加升旗的师生面对飘扬的国旗,重温历史、耳听时代的最强音,深受教育。

学院党委紧紧抓住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升国旗活动,以此为“龙头”、为契机,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党委宣传部、学工部于1992年4月联合制定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并以党委的名义下发了此文件,形成了全院爱国主义教育“一盘棋”,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龙头工程”。从1993年起,每学年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周”,选择10部爱国主义影片在全院播放,到目前为止已播放爱国主义影片20多部;今年,学院还将选编100首爱国主义歌曲集,印刷成册,发放给全体师生,同时在校广播站选播。广播站节目始终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长征组歌中的《过雪山草地》作为每日广播晨曲,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内容的朗诵词。自92年下学期起,学院连续开展了6次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读书、评书、书展活动,并多次以“读一本好书”为主题举办演讲赛,全院师生反响强烈。院党委宣传部、院团委、党委学工部每年联合举办的“12·9”演唱会以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演讲赛,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在师生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从今年起,院党委宣传部规定,举办一年一度的院卡拉OK大奖赛,参赛歌曲,必须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从1993年起,我院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团委、院科研处、院学生会联合举办了“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讲座;邀请了出国归来的学者同大学生讲“出国归来话爱国”;院报开设了“老同志话传统”、“祖国在我心中”等栏目;在升旗活动中,有机地穿插进行“爱我中华”、“国旗在我心中”、“面对国旗我想到了什么”等主题演讲、诗朗诵、集体宣誓、征文比赛等活动;今年学院又开展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展,这一切都极为直观、形象、生动地教育了师生员工,在提高他们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我院在继续坚持和完善升挂国旗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向纵深拓展。从今年下学期起,准备在教室、办公室等场所都开展悬挂国旗活动,真正让全院师生从内心深处爱国旗、爱祖国。与此同时,学院还将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地的墙壁上选挂百幅中国历史名人像;在校园内塑造一些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雕塑美化环境,熏陶师生员工的爱国情操。

第二个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教学、科研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教育在更深层次上展开。

——我院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狠抓了“两课”教学工作。1990年9月,院党委决定将原马列主义教研室与德育教研室合并,成立了马列主义教学部,重点强调狠抓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教育工作。一是强调在“两课”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二是组织“两课”教师编写爱国主义教材。

——发挥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树立全员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学院要求全院教师做到认真教书、自觉育人,发挥各课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意识。

——开设爱国主义教育选修课。我院已开设了《中国艺术鉴赏》、《民族音乐》、《中国书法》等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选修课。让学生在赏析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上图作者:江涛

——开展国防教育。我院人武部组织学生成立了颇具规模的国防教育协会,定期开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如国情知识竞赛、国防教育演讲赛,在院宣传窗中开设国防教育专栏等,在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我院成立了国防教育教研室,开设军事教育课,目前,教研室已主编出版了《中国国防教育》一书。

——我院计划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江西财院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所,负责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总结经验,收集资料;在每年召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时,同时召开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经验交流或理论研讨会。

——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基金会。今年学院拨专款20万元成立基金会,用以鼓励和支持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研究方面取得成就的政工干部和教师。

第三个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了解国情中真正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

每年暑假,学院都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从1990年起,我院便明确规定,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一大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进行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分别在革命老区兴国、井冈山、韶山等地设置实践点,让大学生在这些地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树立爱国主义意识。社会实践回来时,便有目的地开展系列活动:“谈感受、话收获”座谈会;举办“我看老区”演讲赛;还组织学生写文章在院报上进行刊登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我院举办这种以爱国主义为主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5次,共有6000余人次参加,起到了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在社会实践的同时,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陵园等。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历史知识,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这种形式主要是以系、班为单位分期分批进行。我们每学期还利用春秋季节组织学生干部游览各种风景区及名胜古迹,使他们在饱览祖国优美风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树立爱国主义意识。这些活动,都是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

(执笔:张品良、王四华)

标签:;  ;  ;  

实现三个转变实现三者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工程的思路与实践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